在北京旅遊期間,按我公公的關照,我帶兒子遊了清華園。清華園很大,我們重點是要在爺爺就讀過的物理係和對門的化學係進行參觀,讓孩子踩一下爺爺和奶奶當年在校園走過的路。
清華校園目前已經開放給公眾,小橋流水,亭台樓閣,一對對情侶雙雙出入,兒子笑著說:“難怪爺爺奶奶當年在清華畢業後就早早完婚,清華真的是讓有情人感覺浪漫的地方。”
我們邊漫步在清華園中,邊與國外的大學比較。我想每一個在國外生活過的人,總會無意間將自己的祖國與外國 去比,其實這種比較並沒有任何對祖國的貶義,相反,在看到國外一些更加合理的做法時,我們總希望自己的祖國能鑒借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讓中國進步得更快。 因為我們深知,“落後便會挨打”。
中國是不是真正崛起了?走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大城市,仰望大街上不斷崛起的高樓;坐進餐廳裏的包房,享受山珍海味。顯然,我沒有資格用一種回國探親旅遊的特殊身份來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我可以感受,中國確實在進步。
在廣州電視台的理發室,當我支付700人民幣請師傅幫我做頭發挑染的時候,師傅說,他的妻子40多歲下了 崗已經不用再工作了,他憑自己的手藝,養得起一家三口。在北京天壇,一群群戲曲愛好者,一隊隊晨操健身男女,一桌桌棋藝撲克牌愛好者在這裏圍聚,如果他們 沒有快樂的心境,又何以露出笑容,至少,他們對生活是知足的。
而知足者常樂,他們雖然隻有少量的退休金,但他們能以吃飽喝足為滿足,也是他們的福氣。任何國家都有貧富 分化的現象,隻是當今中國有些富人像村婦初次進城般地穿紅戴綠地炫耀,說話的聲音大,喘的氣特粗,但這不能證明普通的老百姓就活得寒磣。人最寶貴的是精神 上的富有,我敢說,全中國的老百姓,比起以往動亂的年代,確實活得滋潤了不少。
中國的國事該有中國人自己來管,確實,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問題,人口多,地方大,中國的路該怎麽走,中國人 自己最清楚。但是中國人又特別稀罕洋東西,為加快祖國建設步伐,引進外來的技術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中國並不能及時領會和吸收外來技術伴隨的精神。這並不 完全是人們常說的硬件和軟件的問題,而恰恰是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價值觀的問題。
在國外,任何設計和擴建都基於社會的需要,並考慮到人們的方便和安全,同時又要計算其經濟回饋,凡事都是 那麽小心翼翼。而中國太在意來自世界的目光,建設上力求有世界最高的,最大的,最考究的,而往往忽略人最最基本的需要和感受。無數高樓的建造將人群疏散到 郊外,建築商戶從中謀利,這便是最好的例子。
有人問我為什麽孩子都十幾歲了才帶他遊中國,其實我有一句說不出口最低級的原因:因為孩子不喜歡中國的廁 所。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帶他去女廁所,他硬是忍不住熏臭往外逃,從此他就對中國有了恐懼。聞一下臭味,看一眼前人留下的汙穢,我們在童年是受過特殊“五官 訓練”的。而對我們生長在海外的孩子來說,簡直是要命的。如今,中國的廁所有了進步,我才敢帶他去中國。這次在北京中國國家曆史博物館,我讓孩子用一下這 裏現代化的廁所,誰知道孩子進去後不到幾秒鍾又退了出來,他說裏麵有個男人站在那裏監視著他,他不知道怎麽是好。所以,這絕對不是軟件的問題,在中國有些 場合,一些所謂高級的服務,諸如廁所裏貼身遞毛巾掃廁所的服務員,表麵看來是對貴賓的尊重,其實卻妨礙了賓客的個人隱私。但是,在全民素質沒有提高到“人 手自清”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服務,又如何讓中國的衛生與世界接軌呢?所以,無論中國怎樣快速崛起,提高全民的素質和道德標準,是最基本和重要的。
在中國國家曆史博物館裏的“複興之路”,一幅大型油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國共合作抗日成功,讓我們看到國家內部的團結是何等的重要。
從中國國家曆史博物館的窗戶看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外的欄杆,擋住了廣場上的人們與它接近,而廣場外側的街道上,兩支軍隊進行著換崗儀式。他們曾經都是隸屬國家對外防禦的軍隊,曾幾何時,一部分被劃為對內“保護”的軍隊。他們保護的全都是老百姓嗎?
頤和園的冰呀,你為什麽還沒有徹底融化?莫非這場三月遲來的雪,預示著北京未來氣候的變化。
我們登上萬壽山,仰望藍天,為祖國的未來作一個虔誠的祈禱。
當賻儀交出頤和園這座皇室的私家花園時,意味著中國徹底地走出封建製。遺憾的是,中國無法完全擺脫欽點製。
我記得聖誕節的時候在電視裏看到朝鮮人民為失去 他們的領袖而痛哭,我不僅回憶起我們小時候為失去毛主席而痛哭的情形。當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把一個領導人當神那樣去敬拜的時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我們知 道這世界上人無完人,這種無條件的絕對服從,抹殺了人作為個體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獨立,是愚昧和不公平的。
北京,我終於要離開你了。中國,我又一次要對你說再見!
早晨,我整理好行李,便去恒基商場的超級市場采購帶回加拿大的北京特產,茯苓餅,驢打滾,小麻花,這是我最後購物的機會啦。在排隊付款的時候,一個中年男 人拖著行李帶著孩子排在我前麵,一盒進口的巧克力,特價46元人民幣。孩子還沒等父親付完款便急不可待地拆開盒子拿出一顆撥開糖紙往嘴裏塞,父親便急著在 後麵叫“就吃一顆,就吃一顆啊,留一些回頭給爺爺奶奶還有弟弟嚐嚐。”
當這位農村來的民工牽著孩子的手拖著行李走向火車站回老家的時候,我則和孩子一起拖著行李穿過建國門大街 的地下通道上了去北京機場的專線準備飛赴加拿大。在北京機場我和兒子享受著中國最大的機場貴賓室裏的免費中餐時,我對兒子說:“10年前的這個時候,媽媽 牽著你的手,從溫哥華轉機回上海,我買的一盒巧克力糖,被你吃掉了半盒,我也是這樣對你說的,別再吃了,記得給外公外婆留幾粒嚐嚐。”
全篇完,再次謝謝大家支持。
是向南吧。指的是紀念堂。一直看著那紀念堂好便扭。何時拆掉就好了。鄙人在北京東城長大。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城市了。去西安更有故鄉的感覺。北京已不是我的北京了。悲哀。
你是說往南看?
謝謝支持.
希望有機會看你的上海係列.
寫到最後幾篇的時候因事務纏身有點累了,不得不擱筆.謝謝您的指點和支持,保重!
平和,客觀,冷靜,自重,尊重,體驗,享受
您的那張頤和園的冰一圖顯然是在後山拍的,那裏的變化是整個中國變化的一個縮影,那裏從兒時記憶中的一處古樹參天,芳草萋萋,遊人蹤跡罕至的幽靜之地變成了一條商業街。幸好其他地方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