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安塞爾四日遊回到巴黎酒店的時候,發現我寄放的行李箱在服務台裏原封不動地躺著。據經理說,服務台 24小時有警衛,是存放行李最安全的地方。天哪,早知道我出去旅行的四天,我的行李箱給服務台帶來那麽多的麻煩,還不如讓它跟著旅遊巴士走?從歐洲回來後,聽到驢友說在巴黎酒店行李被撬竊,我才懂得感激我所住的那間旅館的負責精神。
以往每次全家旅行,我總是開鬧鍾叫醒大家陪我去看日出。這次在巴黎,我和兒子簽過約,我一定不叫醒他,可是我先生卻開好了鬧鍾,原因是,他要帶我們全家清早排隊去參觀盧浮宮。
事先在網上我們讀到過關於參觀盧浮宮的擁擠情況,在到巴黎的第一天,雖然我們到達盧浮宮已經是晚上,沒有機會事先購買到參觀的門票,但是我們還是從盧浮宮工作人員那裏了解到,盧浮宮隻出售當天的門票,隻有在地鐵站出口通往盧浮宮的那家小雜貨店才有不定日期的盧浮宮門票出售。於是,我們在早上8點45分準時到那家店等開門買票,這樣就能避免在盧浮宮排長隊買票了。
可是網上網友交流的信息總跟不上盧浮宮的變化。到達盧浮宮地下室的進口後才知道,原來供有票的人進入的大門,現在改由團體進入了。地下室兩條長龍,其中有一大半是我們中國人的參觀團。問了門衛後我們才知道,作為自由旅行者,即使有票,也要到金字塔正門進口處檢票。
一上樓梯到了廣場,我的腦袋轟地一下,出國20年,第一次看見那麽長的隊伍。
家裏三個人輪流排隊,輪流在廣場上照相,排了一個小時到進口前才知道,有票的人可以從左邊另一個小門進場。是我們看不懂法文,還是盧浮宮沒有標明?ANYWAY,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進了裏麵才發現整個盧浮宮金字塔進口處隻有一個X 光檢查儀器,到了宮裏,又有好幾個窗口讓遊人排隊,還開設一個櫃台要求大家寄放雙肩背包等大包。唉,法國人辦事真的是又慢有亂。盧浮宮原本隻讓在歐洲的學生免費參觀,現在已經擴大到讓全世界的學生免費參觀。在這樣繁忙的地方戰鬥了一個半小時,再被到處舉著彩旗和傘的中國及各國導遊帶領的眾多旅行團包圍著,我手裏捏著一塊毛巾手帕擦著汗,心裏想著怎麽樣讓自己安靜下來欣賞這舉世聞名的藝術博物館。
關於盧浮宮的介紹,為保證其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從盧浮宮的官方介紹中引述一部分。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4年,曆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占地麵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築物占地麵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侖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王宮。
盧浮宮博物館分門別類將展區分為8個藏品部門,分別是:東方文物部、伊斯蘭藝術部、埃及文物部、希臘、伊特魯裏亞及羅馬文物部、工藝品部、雕塑部、繪畫部、素描版畫部,以及關於盧浮宮曆史和中世紀盧浮宮的分部。
我們首先參觀希臘雕塑,基本上沒有一件雕塑能展現其完整的麵貌。當然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米洛島的維納斯》,1820年雕像出土於一個叫米羅的島上,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臘愛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她從海中誕生,被羅馬人稱為維納斯。
勝利女神,希臘人稱之為“尼凱(Nike)”。表現的是勝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頭宣布勝利。希臘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損毀,而後於 1863年在愛琴海東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上被發現,已成碎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最初屹立在眾神聖地(卡比利聖地Kabeiroi)的山丘之頂,向 小島駛來的船隻在遠處就可望見。一些學者認為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羅德島(愛琴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戰勝利後為感謝神明而奉獻的貢品。其身體的比例、形態的逼真、衣裙迎風被吹起褶皺的表現力、以及極富戲劇感的動作氣勢都是那個時期對寫實主義追求的完美證明。她的雙翅中隻有左邊的保存下來,右翅是左翅的石膏複製。雕像腳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現代添加的,女神本應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邊的玻璃櫥窗中)才被發現,讓她得以恢複原本的姿勢:手向上抬起,正宣告著勝利。
在勝利女神像前向後轉,正對著的大廳就是紅廳(Salles rouges)。紅廳由多個廳組成,第一個廳中陳列的就是新古典主義作品。大衛奉拿破侖之命,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完成巨作,用畫卷紀錄下1804年12月 2日拿破侖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的這一不朽的時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傳 作品一樣,在這幅畫中也有一些對現實的加工:皇帝的母親端坐於寶座上,位於畫麵中間很顯著的位置。而事實上她因為生兒子的氣而沒有出席。拿破侖的形象被理 想化了,變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麵前的約瑟芬皇後,也在拿破侖禦用畫師大衛的筆下年輕了許多。由於拿破侖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大衛沒有在畫中表現他加冕 的情節,而是最終選擇了不那麽有爭議的約瑟芬加冕作為主題,但坐在拿破侖身後的教皇庇護七世並非衷心為新皇帝祝禱。畫麵光線處理的技巧十分嫻熟,在一百五十個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並恰到好處地照顧到某件首飾上鑲嵌的寶石或某件衣物麵料的柔滑。從某種角 度來說,大衛是現代攝影師的先驅,就像他們紀錄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報紙上展現出的奢華場景不禁令民眾浮想連翩。而在畫麵上所有這些人物中,最生動的 應該是身穿紅衣站在畫麵右端的外交部長塔列朗(Talleyrand),他似乎對這台透著炫耀味道的好戲投去嘲諷的一瞥。
徑直走到展廳的盡頭。麵對著的兩扇門中間就是作品《大宮女》(La Grande Odalisque )。
創作這幅裸體女性作品的是大衛的門生之一: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在此他將女性裸體這樣的古典題材搬到了他僅在夢裏遊曆過的東方世界,這個世界 隻是他表現異國情調中的後宮妃妾(或宮女)裸體形象的一個借口。終其一生,安格爾多次表現東方主題,以及他最鍾愛的題材之一,女性裸體。
像他的老師大衛一樣,無論從他的創作技巧還是對古代文化的興趣(在他的其它作品中表現出來)來說,安格爾都是一位古典流派藝術家。但他又偏離了這一流派, 追求對輪廓、身體的曲線的表現,並根據需要對人體構造進行變形處理:如這個宮女的脊椎骨足足多了三塊!同樣,她右乳和左腿與身體的連接都顯得十分奇怪。同 身體的變形處理形成反差的是,厚重的藍色帷幔、頭巾或是水煙筒都以極為寫實的方式表現。當時的評論家對這樣的混合手法無言以對,對安格爾如此獨特的風格嗤 之以鼻。然而,安格爾卻對現代藝術家產生了極大影響,畢加索(Picasso)就借鑒了他的創造性和解構人體的手法,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進入下一個展廳——德農館,然後進入左側蒙娜麗莎廳(Salle de la Joconde)。這裏聚集著眾多的參觀者,蒙娜麗被放置在防彈玻璃中,被長長的警戒繩與觀眾隔開。
我從右側人群的邊緣躋身而入,因為我知道蒙娜麗莎的眼神是向右看的,我希望看到她與我眼神的交流。我慢慢往中間移動,拍攝完三張照片後就被警衛從前麵的繩子間開口放出去,差點讓我與家人走散。找到我家領導後,我問他為什麽不躋身進去看,他說:“我覺得蒙娜麗莎長得還沒有你好看呢。”唉,男人到四十還真的比年輕時會說話了。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加喜歡從一些藝術作品中去直接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東西。拋開介紹,當我自由觀摩的時候,我看到很多會讓我流淚的作品:
孩子的眼睛喚起我的母性 。
這幅畫中女人頸項上的珍珠,幾乎要跳出畫麵,讓我感覺伸手可得,具有強烈的立體感。
還有這張在逆光中被反射光照亮的臉。
當我退出畫廊,來到擺放滿雕塑的大廳的時候,我仿佛從這些冰涼的大理石裏感覺到了體溫。
這雙柔軟的手,
這隻剛硬的腳,
還有這有力度的身軀, 將全身血液迸發到他眼神中顯示出的憤怒。
最後,我拋開相機聚精會神地參觀。當我從東方文物部、伊斯蘭藝術部、埃及文物部一大圈走下來的時候,我感覺又興奮又疲憊,腳上打起了泡。
在盧浮宮東街Le Corona咖啡館,我不得不坐下來,喝一口咖啡,歇歇腳再繼續參觀。
Thanks Han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