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把握生命裏每一次感動
正文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2007-04-29 06:03:05) 下一個




小提琴演奏: 呂思清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時即學習小提琴,十歲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歐美各地巡回演出並大受歡迎。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 1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薩蒂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薩蒂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腸蕩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廣泛,起源於印度,是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作者薩拉薩蒂運用十分恰當的手筆描寫了這一民族性格的幾個側麵,並使小提琴的旋律性與演奏技巧性得到相當完美的結合。本曲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是作者親自編配的。全曲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 4/4拍子。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齊奏作為開始,然後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憂傷的旋律。這一部分很短,隻是全曲的引子。第二部分:緩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種美麗的憂鬱,以變奏和反複奏技巧性極強的發展,輕巧的泛音和華麗的左手撥弦顯示出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在這部分,管弦樂並不太明顯,始終以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第三部分:稍為緩慢的緩板,2/4拍子。小提琴裝上弱音器,"極有表情地"奏出充滿感傷情調的旋律,悲傷的情緒達到極點。這一旋律廣為人知。第四部分:2/4拍子,急變為極快的快板,有與第二、三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的豪邁性,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方麵——級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高潮,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