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吃飯時間到了,下麵講講印度的飯。
一進食堂,撲麵一股酸臭氣。我來印度前聽說他們隻吃蔬菜,基本不吃肉,還以為是謠言,誰知真是不吃肉。午餐有兩個咖哩蔬菜、兩個湯、一大堆米飯、兩張拋餅,以及酸乳酪和鹹菜。聞著酸臭氣,打來了飯菜,滿腹狐疑地一一嚐嚐。兩個咖哩蔬菜裏咖哩濃得象粥,菜全被煮碎了,吃起來酸臭酸臭的;兩個湯稀稀的,嚐起來象海水一樣,臭鹹臭鹹的;酸乳酪還行,但必須放很多糖,否則太酸;拋餅不錯,象鹹餅幹。
事實上老外們根本不吃這些飯,隻吃兩片餅充饑而已。我心裏想著大家都是第三世界兄弟,又是作客,再者為了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壯著膽子開始吃起來。
沒吃兩口,見印度人都用右手把菜和湯撈到飯上,用手拌好捏起來吃。覺得挺惡心的。我知道我這想法不對,可我生理上確實覺得挺惡心的。
同行的中方同事,罵罵咧咧、對對付付地吃。
又過了兩天才知道,原來印度人身上那種酸臭味,就是吃這些咖哩菜吃出來的。我吃了三天後,在印度悶熱的天氣裏,出的汗也變成了酸臭味。用我同事的話講,他回美國兩星期後,洗澡時還能聞見自己身上的印度味道。
菜沒敢怎麽吃,吃了一堆幹飯,下午3點就餓了。怨不得印度兄弟人人都吃那麽一大堆飯呢,沒肉不頂時候呀。
下班回酒店,又經曆了一番公路驚魂。到酒店晚上吃西餐還行。吃完了想出去遛遛,走到酒店門口沒敢出去。我不是那種很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出去旅遊、到國外出差,到哪裏都是到處亂鑽,但在這個城市我切實地感覺晚上出去對我會有危險,而外麵看不出有什麽東西值得我冒險出去。回來的路上我仔細地找了,沒有英文的書店,沒酒吧和其它娛樂,沒有特色的市場,隻有滿足人基本生存需要的一些小鋪子。街上沒什麽可逛的,滿街又都是開法那麽可怕的車子,算了吧。
回到酒店打開電視,40個台裏有二十七、八個是那種一男一女載歌載舞的東西,聽起來調全一樣,長得甚至都差不多,男的卷毛留小胡子,女的巨大的眼睛胖極了的腰,打情罵俏,恩恩愛愛。無聊至及,隻好睡覺。
星期二
早上上班,又重看了一遍街景,還是沒找到任何感興趣的東西。沒肯德基、麥當勞或任何其它洋快餐。問同事老外,他們說在印度他們隻有在酒店吃西餐,嚐過印度人做的自稱是漢堡包的一種東西,沒法吃,即使他們有心想嚐嚐印度風味菜,也沒有膽量在街上的飯館裏吃用印度的水烹調出來的東西,不管飯館有多高檔。
除了找飯館,還特別找了一下與有計算機有關的店鋪或是廣告,因為媒體上總是吹印度軟件業如何牛,軟件工程師如何多。結果是,沒有在街上看到過任何與計算計有關的東西,東西指店鋪、廣告、標識等等,什麽也沒有。我不相信在這種沒有計算機基礎的地方能出多少計算機專家。我想會不會是因為印度被英國殖民很久,所以西方文化裏對它較多認同,計算機方麵同它交往較多的緣故。
舉個例子,我服務的公司是個美國公司,對中國國情還不了解,一次它要在中國做市場調查,因為不相信中國有合格的市場調查公司,就請了合作較多的一家歐洲調查公司。歐洲的公司當然沒能力在中國做調查,一聽是中國心想,中國,那是亞洲嘛。亞洲,那是印度的地方啊。就把活兒轉包給一家印度公司。印度公司一想,中國,那是香港啊。就把活兒轉包給一家香港公司。香港人是知道中國的,又把活兒轉包給大陸一個很有名的市場調查公司。所以在我去旁聽的時候,見到了雜七雜八的一堆人。錢是大家賺,活兒是中國人幹。最後的報告是歐洲人交的,內容是中國人做的。
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我才不相信印度那種沒普及教育、國力低下、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地方能出多少計算機人才。他們隻是因為被殖民久了,西方都知道他們,以及他們都能講英語才給世界留下這麽個印象:印度計算機工業發達,計算機人才多。他們隻是會s how而已。同時,不會show,這一點是中國的致命缺點。象上麵的例子講的,香港人也是因為被殖民時間長,西方較了解他們,加以他們英文普及,較會show,所以好同西方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