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中國有土豆嗎?”“你以前沒用過手機吧?”每當韓國婆婆問出這樣的問題時,在韓中國新娘阿華隻能是無可奈何地笑笑。在韓中國新娘幾乎人人都被婆家的親戚問過類似的問題。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對中國毫無了解,但由於跨國婚姻存在的諸多問題造成家庭成員之間不平等,難以相互體諒,因此這種問題有意無意地打擊了在韓中國新娘的自尊心。
根據韓國政府的統計,與韓國男性結婚並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目前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占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還有另外一個數字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去年韓國辦理的跨國婚姻離婚案中,韓國丈夫和中國妻子離婚的案例最多,接近六成。中韓聯姻遠不如韓劇中的情節那麽浪漫。
中介廣告莫輕信
在韓國的街頭,偶爾可以看見一些小廣告,上麵寫著“國際婚姻中介,費用和彩禮均可分期付款”。隨著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韓國的城市人口已經占到總人口的90%。由於農村年輕人,特別是女性通過上大學等各種途徑進入城市生活,韓國農村男人娶不到媳婦已成為了一個重要社會問題。跨國婚姻於是便成了一向以“單一民族”為榮的韓國農村男人最後的選擇。
統計顯示,韓國農村小夥中每10人中就有3人娶的是外國新娘。相對而言,這部分跨國婚姻的男主人公普遍學曆不高,在韓國的社會地位偏低、經濟條件較差。而且他們是通過中介,甚至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娶到的外國新娘。這些韓國男人因此會感覺他們“買”了新娘,很少有人能平等地對待他們的異國伴侶。更不用說讓韓國男人主動去了解妻子國家語言或者文化了。90%韓國跨國婚姻家庭中隻使用韓語交流,隻按照韓國風俗習慣生活。對於從小接受“婦女能頂半邊天”教育的中國新娘來說,這樣的現實徹底粉碎了她們之前對韓國生活抱有的幻想。
26歲的崔瓊花在電話裏幽幽地說:“原以為來了韓國就可以像韓劇裏的主人公那樣幸福。當初中介把韓國吹得天花亂墜,說韓國工資高,普通人每月掙的錢都相當於人民幣1萬以上,哪知道這裏物價那麽高,1萬人民幣根本不算什麽,生活質量比中國高不了多少。而且來韓國之前怎麽也沒想到生活會陷入如此孤獨的境地。”由於擔心崔瓊花跑掉,婆家不許她與其他嫁到韓國來的中國新娘來往。前不久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教中文的工作,婆家擔心她和其他男性接觸後可能產生外遇,堅決不同意出去工作。萬般無奈之下,她隻好忍痛放棄了那份能讓她有機會接觸韓國社會的工作。
首爾有一個韓國移民女性人權中心,前往那裏尋求幫助的每位中國新娘都有過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經曆。據報道,娶外籍新娘的韓國家庭有半數以上屬於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貧困階層。由於韓國法律規定,結婚兩年以後,外國新娘才能獲得韓國國籍,而未獲得韓國國籍的外國新娘由於沒有資格領取韓國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很多人剛結婚就不得不麵臨經濟上的巨大壓力。
崔瓊花最終選擇了離家出走,成為無數在製造業打工的非法滯留者中的一員。由於她的出走,原來的跨國婚姻最終演變成了“假結婚” 。在“假結婚”案例中,不排除有部分外籍新娘一開始就有通過中介結婚後獲得韓國身份,然後留在韓國掙錢的目的,但為數不少的中國新娘卻是像崔瓊花那樣事先對韓國的社會生活一無所知,到了韓國後由於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無法忍受現實生活狀況而離家出走的。而隨著類似崔瓊花、李瓊花的情況增多,迎娶外籍新娘的韓國家庭轉而加強對她們的人身自由限製。不知道這樣惡性循環還會繼續多久?
丈夫失蹤如噩夢
6年前,自信而能幹的張英從英語專業畢業後,被一家江蘇企業派到韓國來工作。一位精明體貼的韓國同事愛上了這個年輕漂亮的中國女孩,幾個月後,兩人在眾人的祝福聲中喜結連理。婚後沒多久,張英由於懷孕辭去了工作,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力求做一個標準的韓國賢妻良母。婚後的5年裏,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張英的家庭生活平靜而恬淡。然而,張英的丈夫在2005年的某一天突然如人間蒸發般神秘失蹤,張英的幸福生活由此出現了巨大的轉折。張英跑去丈夫公司問,得到的回答是丈夫早已結束了在公司的人事關係。張英去找婆家,所有人也是一問三不知。麵對兩個隻有4歲和2歲的兒子,張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由於張英隻能在丈夫失蹤一定年限以後才能申請解除婚姻關係,所以張英非但得不到丈夫的消息,還得替他償還巨額的信用卡債務。由於兩個兒子一出生就加入了韓國國籍,張英不能把孩子送到中國的普通學校上學。頑強的張英從此踏上了一條孤身拚搏的道路。為了去警察局報案和填寫各種申請,她在極短的時間內自學了一口地道的韓語。丈夫失蹤後,婆婆要趕她和孩子出門,理由是兒子失蹤後老人失去了贍養費,需要靠房租來養老。走投無路的張英在中國駐韓使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張英上班後,孩子上幼兒園無人接,於是新問題又產生了。婆婆提出可以由她接送,但要付錢。從此,張英每月工資的一大半要作為房租和接孩子的費用支付給婆婆。
今年才27歲的張英偶爾會感慨自己的異國婚姻像一場噩夢,雖然與丈夫通過自由戀愛結合,但她卻不幸地碰到一個對家庭毫無責任感的男人。丈夫的家庭也與想像中的飽含人情味的韓國傳統家庭大相徑庭。
幸福美滿靠自立
“我要結婚了,新郎是韓國人。”當高遠在兩年前的某個夏夜向好朋友們宣布這一喜訊時,驚呆了的朋友們沒有一個人能當場反應過來表示祝賀。要知道,秀氣聰明的高遠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韓語專業的碩士畢業生,憑她的條件找什麽樣的男朋友不行呀,幹嗎非要嫁給朋友圈內一致認為最不合適做老公的韓國男人?誰不知道韓國男人大男子主義呀?找個韓國老公就算了,還要去韓國生活?一想到韓劇裏錯綜複雜的婆媳關係和繁文縟節,朋友們個個為高遠的未來不無擔憂。
一晃兩年過去了,高遠那裏傳來消息,她獲得了韓國永久居住權,在一所學校教中文,還懷孕了。正巧,今年上半年朋友中有兩人有機會到韓國短期進修,受眾多朋友的囑托,他們約了高遠夫婦見麵,考察高遠的真實生活狀態。見麵、吃飯、喝咖啡,整整一下午,兩位朋友仔細觀察著高遠夫婦的一舉一動。高遠氣色不錯,老公民浩體貼入微,時時不忘為夫人夾菜倒茶,小夫妻看起來挺甜蜜的。高遠告訴朋友,其實民浩家最初非常反對他倆的婚事,因為韓國報紙上刊登了無數外國新娘騙婚的故事,大部分的韓國人都信以為真。高遠在婚前利用休假曾隨民浩來過一次韓國,一是與未來公婆見麵,二是實地感受這裏社會氛圍看看自己今後能否適應。公婆見到這個韓語說得恨不得比韓國人都流利的漂亮中國女孩,再聽說她比自己兒子學曆還高就徹底沒話說了。
高遠覺得自己當初能有勇氣嫁到這個舉目無親的傳統社會裏來, 一方麵是與自小獨立好強的個性有關,到了韓國後,她沒有選擇像大多數韓國已婚婦女那樣當專職家庭主婦。憑著自己的努力,她應聘到一家大學中文係任教,加上做各種翻譯的收入,她比民浩掙得還多。
高遠在經濟和人格上的獨立還贏得了婆家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一家人相處得很融洽。還有一方麵,是高遠在來韓國前充分做好了各種準備,比如她在語言溝通上沒有任何障礙,再比如她隨民浩休假來韓國時了解了韓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因此等到真正在這個社會長期生活以後,她沒有心理上的落差,她清楚地明白韓國公司職員每月掙相當於2萬人民幣的工資,聽起來不少,其實由於當地物價高,真正的生活質量沒準還不如在中國掙三四千的人高。
當朋友們問高遠為何不申請韓國國籍時,高遠笑笑說,有了韓國永久居住權生活就沒有太多障礙了,考慮到今後有機會還想回中國發展,暫時她不打算申請韓國國籍。不僅如此,高遠還準備讓即將出生的孩子加入中國籍。因為韓國的社會服務設施基本上是為女主人是專職家庭主婦的家庭模式設計的,大部分的托兒所、幼兒園甚至小學都是下午一至三點放學,像她這樣堅持工作的母親會麵臨很多的實際困難,如果得不到丈夫的支持還會產生家庭問題。因此,她和丈夫決定以後把孩子送到中國接受教育。朋友們不再擔心高遠的異國婚姻生活,就像高遠說的,“其實哪裏的人都有好有壞,婚姻的基礎是感情,有了感情才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對於像我這樣的跨國婚姻恐怕還需要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做到有備而來,來了以後還得自強、自立,爭取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