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臘流水賬之五 米斯特拉

(2006-08-27 00:05:48) 下一個
原不打算去斯巴達。及至去了,意外的收獲卻是米斯特拉(Mystras)古城,和斯巴達人的友善。



一早離開的納夫裏亞。準備去奧林匹亞,但需得在特裏波利斯轉車。到了特城才知下一班去奧林匹亞的車要九個小時之後的晚上。這個阿卡地亞區的首府已經深入在了伯羅奔尼撒腹地的群山之中,也曾有過一些血腥的曆史,如今主要是一處交通樞紐。我不想在這裏坐等。看地圖這裏離斯巴達不遠,就問下一班去斯巴達的車幾點。“每小時一班,整點開。車站不在這裏。”售票處的人告訴我。

斯巴達在古希臘曆史上當然非常重要。但自從公元前七世紀萊庫格斯(Lycurgus)憲法的製定,它實際上就退出了文明的舞台。斯巴達人從出生的一刻就為戰爭存在或死亡。絕對的法律與秩序,殘酷的教育與訓練造就了最堅韌的性格。但那實在是一個沒有人的色彩與光輝的性格。斯巴達與雅典曾是古希臘世界裏的兩強,至使伯羅奔尼撒戰爭打了二十多年。但這樣的兩強,一個蘊育了整個西方文明,一個在它窘迫的廢墟裏,難得有一根石柱證明它曾存在過。

不過現在與其困守特城,不如去看看現代的斯巴達。車站就在路邊的一家小店。一個半小時後就到了斯巴達。找了旅店,放下行李,就到街上去走。街道整齊寬闊,綠樹成蔭,一座現代的繁華城市,不給人任何的曆史感,也沒有特別的迷人處。想起在車站等車時聽人提起這附近的一座古堡,就去翻旅行手冊。是米斯特拉古城,始建於十三世紀中葉。後來拜占庭帝國逐漸衰落的時候,它卻在此一枝獨秀。之後的二度輝煌是十七世紀的威尼斯時代。後來到土耳其人手裏,才一路衰敗,終成廢墟,總是宗教的原故。現今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已修複了不少。城堡不是我喜歡的一類古跡,但斯巴達的蒼白讓我渴望起任何一樣殘垣。於是就去找車站。剛一問路,一位老先生講來講去就幹脆陪我走去了車站。

車一出城就穿行在了山穀間安靜的小鎮。路邊房舍齊整,到處鮮花。乘客上上下下,大約半小時後到了終點站時隻剩我一個人。車放下我就調頭走掉。我站在空空的停車場裏有些發愣。烈日炎炎下看見路對麵有一座山,半山腰起開始有城牆,一層一層地接到山頂的巍峨的城堡。可是看不見上山的路,亦沒有入口和行人的跡象。這時發現停車場旁有一間小房舍。走近前去,竟是家餐館。幹脆進去坐下來吃點東西,再研究一下地形。侍生告訴我延著坐車來的路繼續往前走,它會往山上盤去,二十分鍾可以走到入口。或者就過了馬路,直接往山上爬,有前邊人踩出的土路,五分鍾也就到了,他們都是這樣上山。果然,我從一道牆的缺口走出來的時候,就站在古城的入口處。



入口也有熙熙攘攘的遊客,可是一旦進了這占了一麵山的城,走在它迷宮般的路上,能碰到的隻是偶爾錯肩而過的三兩人而已。明媚陽光下的這座城竟是一派陰森氣象! 每爬上一段就停下來回首望。來的路窄窄地在兩道石牆間,卻不知通向何處。斷牆外是一層又一層的牆,下麵嘩一下開闊起來,是長滿了橄欖樹的山穀。山穀間一片城就是斯巴達。山穀裏盎然的生機與眼前層層加重的肅殺與凋敗成了太強烈的對比,使我的心情無處放置。其實,隻有冠在山頂的城堡是真正的壁壘森嚴。這漫布在半山間的上下兩城有很多和偕優美的建築,有相當多的教堂,修道院,亦有大小宮殿。可是它整個的規模太大,層次太多,斷牆太高。它自身越宏偉,它的衰落就越怵目驚心。



米斯特拉給我的沉重直到了盤塔娜撒修道院才得以消釋。踏進院門,同樣的建築,另一派風景,一片生機撲麵而來。入眼處處鮮花,這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整個米斯特拉唯一有人居住的地方。住的是七位修女。教堂保持得最為完好,內有精湛的壁畫。走出教堂,站在寬闊的走廊上,眼前從修女們居住的一小排平房頂望出去,遠山和山穀盡收眼底。此處高處來風,一片清涼,寧靜,正是理想的修行處。廊下走過一位修女,一襲灰袍相當破舊。她低著頭,走路都是謙恭。修女們謙卑的存在與她們給這個院落種下的生機與美極大的反差,卻其實是本質上的和偕。米斯特拉每一處教堂,修道院都會有一位工作人員安靜地坐在門外守護,這裏亦不例外。我坐在廊柱間的石欄上就和守在這裏的瓦撒麗奇輕聲地聊了起來。這是一項寂寞的工作,但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默守住一片龐大的廢墟,雖有遊人,畢竟疏落,又同時麵對寬廣的綠色山穀。或許有一種使命感,但不必沉重,內心也許澄靜,但未必輕靈。愚頓的人或許會麻木,但這樣環境裏的麻木比沉緬於繁忙雜務的麻木不知好多少倍,畢竟這是生命更自然的狀態。瓦撒麗奇的先生是加拿大人,所以結婚伊始,她移居加拿大。住了一年,不喜歡北美的生態環境,太懷念希臘陽光下,山林間的閑散,終於舉家遷回這裏。離開盤塔娜撒的時候,瓦撒麗奇對我說,“你要是七點半還沒有回去的話,就到下麵那家餐館去等我。我可以帶你回斯巴達。” 因為過了黃昏,回城的公車就非常稀疏了。

我並沒有在米斯特拉呆到那樣晚。這片廢墟太大太悲涼,所以盤塔娜撒之後我就一路地下了山,好讓我對它的拜訪有一個溫暖的結尾。又回到了停車場旁的餐館,等回城的車。前麵的那個侍生這時候正準備下班,臨要出門了又轉回來問我,跟不跟他的車走,他也準備去斯巴達。我就跟了他的車走。先跟著塔奇斯在他的家稍停。他把車停在街角,不鎖,鑰匙也不拔。然後從進他家的院門到各處的屋子,鑰匙全從雖不顯眼,卻也不隱蔽的地方拿出來,再放回去,當著我這個陌生人。這裏的人不設防。他從餐館給他的狗帶了些吃的,前院後院地叫了一陣,狗不知跑去哪裏,三隻貓倒跟著我們跑來跑去。塔奇斯與父母住,很美的一片房子,前前後後種滿了花兒,還要從二層的陽台一路吊下去。我站在二層的走廊上等他,前麵遠望是山,回首望也是山。過了一陣塔奇斯才出來,換了衣服,頭發是濕的,顯然是洗去了一日的辛苦,準備去斯巴達的咖啡館兒,酒吧裏逍遙一個晚上。

進了斯巴達,在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他忽然把車停下來,和路口另一邊的一輛車打招呼。兩個人講了幾句話,兩條路上的車都為他們停了這片刻,沒有人著急的。我們再走起來的時候,他說是一個朋友,塔奇斯告訴他去哪一間咖啡館兒,就這麽約了那個朋友。然後又問我準備去哪兒,去不去和他們喝咖啡。我這一天實在累了,還是回旅店吧。到了旅店對麵的街上,塔奇斯把車開到中間的分界線上停下來,我們接著聊天,兩側的車嘩嘩地過。我說,“塔奇斯,你別調頭了。我就從這兒下,過馬路就行了。” 因為他直開下去就是市中心廣場了。“我停這兒好和你講話,不是專為等調頭。” 我覺著這樣停在馬路中間總是有礙交通,趕緊趁一個車少的空檔下了車。臨下車塔奇斯抄給我他手機的號碼,“你晚上要是改了主意,想坐酒巴或是咖啡館兒的話,就給我打電話。” 我謝了塔奇斯,小心地過馬路。斯巴達城雖不迷人,斯巴達人是可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