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曾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比歐洲發明早200多年!可惜那是個愚

(2006-08-22 20:29:28) 下一個
中國曾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比歐洲發明早200多年!可惜那是個愚蠢的年代!中國雖曾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卻不被愚蠢的康熙采納(圖)

比歐洲發明早200多年,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

  鴉片戰爭時期,不忘“騎射乃滿洲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國聯軍新式的“連環機槍” 前被打得屍積如山,中國軍隊在洋槍洋炮麵前顯得不堪一擊。其實,早在康熙時期,著名的兵器發明家、火器專家戴梓在連發火器的研製方麵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他發明的“連火銃”在當時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並且一度被後人稱為清代“機關槍”。可是,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卻沒有被康熙采納。而專家認為,當時的連發火器正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

 戴梓發明的“連火銃”比歐洲人發明的機關槍早200多年,但並未被康熙采納

  戴梓從軍後,充分利用自己在機械和兵器方麵的傑出才能和精巧技藝,創造和仿製了一係列先進的機械工具和兵器,解決了不少實踐中的難題。他曾將自己發明的“連珠銃”獻給康親王,“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這種武器的設計十分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可惜,這個發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統治者的足夠重視,隻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們知道“連火銃”存在的主要依據是《清史稿》,其中寫道“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但是《清史稿》裏麵關於戴梓發明“連火銃”的描述,幾乎全部來源於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人認為戴梓並沒有將“連火銃”獻與軍營,跟《閱微草堂筆記》中的記載有很大關聯。董建中說,據《閱微草堂筆記》介紹,戴梓本來打算將自己發明的“連火銃”獻給軍營,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醒後戴梓感到很害怕,因此沒有將“連火銃”獻與軍營。清代軍隊到底有沒有使用過“連火銃”,由於沒有這方麵明確的史料記載,也就無從查證。 

  三眼銃


  “仁字伍號大將軍”鐵炮
  
 
  清代子母炮


  專家稱,中國古代研製的連發火器原理與現代機關槍類似,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

  同濟大學機械係研究員陸敬嚴先生是專門從事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的專家,他認為,盡管古代研製的連發火器在原理上與現代的機關槍類似,但有報道將戴梓發明的“連火銃”稱為“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是不正確的,隻能說它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連火銃”的構造和射擊原理是,先把火藥和子彈裝進銃槍脊背的琵琶艙裏,用機輪控製。機輪有兩個,當扳動第一個機輪時,火藥和子彈隨之落於機膛中,第二個機輪隨著開始扣動,撞擊火石發火,引燃火藥,把子彈送出槍膛。如此循環,連續射擊28發子彈後,然後重裝。

  陸敬嚴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做武器的國家。北宋時代,中國人就將火器列為正式裝備。火器出現不久,人們就謀求提高火器的射速,以增大殺傷效力,於是中國人又發明了具有速射和連發功能的槍械。明神宗萬曆年間,有位武器革新家叫做趙士楨,他畢生研究軍事技術,是最早係統研究西方先進知識的有識之士。他曾參照西方的連發火器製成有5枝槍管的“迅雷銃”,可以輪流發射5顆子彈,隨後又在“迅雷銃” 的基礎上改進研製成了“連銃”,輪流發射的子彈比“迅雷銃”更多了。明代初期火器的研製曾領先過一段時間,但中期以後就全麵落後了。

  思想禁錮阻礙了中國軍事火器的發展到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已經步入初步發展火器的時代。由於深受“騎射乃滿洲根本”的思想禁錮,清軍雖然處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但是仍然以刀、矛、弓、箭這類冷兵器為主。“清軍使用的火器,其實也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朝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夷炮’等西方火器樣式製作的,並且隻限八旗兵掌握,嚴禁漢人掌握。與英軍的火炮相比,清軍自製的老式‘洋槍洋炮’在製造工藝和質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陸敬嚴說。

  
藎人物素描

  戴梓:造火槍的藝術家


  據《清代人物傳稿》中介紹,戴梓,浙江錢塘人。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生於清順治六年,卒於雍正四年。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文、曆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聰穎不凡。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吳三桂叛亂。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由於戴梓對軍事形勢條分縷析,因此與康親王深為契合,很受尊敬。戴梓不僅在研製火器方麵做出很大的貢獻,而且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戴梓晚年仍然保持著耿直的性格,他的詩大多基調悲憤,以紀實、感懷為主,曾著《耕煙草堂詩鈔》。戴梓還總結前人的治水經驗,寫了一本《治河十策》的著作。“磨劍半生虛售世,著書千載枉驚人。”這就是後人對戴梓一生成就的評價。

  
藎延伸閱讀

  機關槍製造者為何遭人陷害?


  三藩之亂平定後,戴梓隨康親王大軍凱旋而歸,並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康熙十分賞識戴梓的才華,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講。康熙二十五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器”(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隻花了 5天就完成了。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炫耀他們國家發明的“衝天炮”(又稱“子母炮”),並誇口說,“衝天炮”隻有比利時人能造,結果花費一年的時間都沒有造出來,而戴梓隻用了8天時間就造成了。“衝天炮”造好後,康熙率眾臣親臨現場觀看試射,“衝天炮”的火力威猛,彈無虛發,康熙非常高興,並且大加讚賞,立刻為此炮賜名為“威遠大將軍”,並下令把製造者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衝天炮”在日後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戴梓的為人剛正不阿,敢言人過,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成功試製“衝天炮”時,又無意中得罪了南懷仁,南懷仁嫉恨在心,伺機報複,於是勾結張獻忠養子之子陳宏勳在康熙麵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結果康熙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陽)。到沈陽之後,戴梓被迫靠賣字畫度日,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淩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盡管他多才多藝,後半生仍然窮困潦倒,在78歲那年,終於因貧病交加辭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