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中國凸顯股改信心 全球對華興趣大增
(2006-08-22 16:28:44)
下一個
美刊:中國凸顯股改信心 全球對華興趣大增
2006-07-25 16:54:15 點擊:889
2006年07月25日 新華網專稿:當企業和銀行紛紛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國到處都在進行交易。為什麽中國企業大舉上市?美國《商業周刊》7月21日一期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認為,這表明中國進行市場清理的決心和全球對中國白熱化增長的興趣。文章題為《大秦鐵路跳上中國的IPO列車》,要點如下:
中國銀行5月末和7月在香港和上海籌集了137億美元的資金。中國工商銀行已獲得政府的批準,它今年10月在香港和上海兩個交易所上市時將籌集140億美元。這兩家銀行募集到的巨額資金肯定會讓2006年成為破紀錄的一年。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上個月公布的一項全球範圍的調查,“中國開始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上海和深圳兩個中國國內證券交易所的股權融資協議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而且有理由增長:它們是目前地球上最熱的證券交易所之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基準綜合指數今年上漲了43%。7月20日,煤炭鐵路運輸公司“大秦鐵路”籌集到了近20億 美元,因為投資者認為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和充足的煤炭儲備預示著美好前景。
種種趨勢一起創造了對中國股票的需求風暴。
首先,全球和中國大陸的投資者都渴望從中國的增長中分一杯羹。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為令人吃驚的11.3%。雖然有人對中國的經濟過熱現象感到憂慮,但是投資者的這些疑慮似乎正在消除。
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北京對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清理行動。過去,它們不能作為正常的市場發揮功能。腐敗的內部交易讓很多投資者退出。政府控製巨額股份的企業在本質上是不能進行交易的。現在,中國的金融管理部門已開始嚴肅對待政府在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問題。去年8月開始的改革將大量不可交易的中國企業股份變成可交易股份。改革進行得遠比期望的好。
隨著市場信心的提高,今年5月,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在兩個國內交易所取消了為期1年的對IPO的禁令。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音)指出,普通中國人對在何處放置他們的現金並沒有多少選擇。銀行存款收益低,而北京和上海的房地產價格有很多泡沫。她還說,即使今年上海和深圳的股票獲得上漲,中國的股票也並不昂貴。
香港的H股和內地A股之間傳統的定值差幾乎消失了。總部設在香港的H股公司預計,2006年的市盈率大約為13,而藍籌A股公司的市盈率大約為14。李晶是剔除了不那麽有吸引力的較小的A股公司來獲得這個數字的。所有這些情況鼓勵著中國企業在上海和深圳募集新資金。
傾向於轉向H股市場的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銀行業股票表現出永不滿足的需求。為什麽?穆迪投資服務公司香港代表處的分析師顏湄之(音)說,因為它們的規模(中國四大銀行控製了中國57%的貸款)和同中國重要工業之間的業務聯係。
由於經濟的白熱化增長和收入的提高,中國的銀行業2000年到2005年在存款方麵經曆了超過15%的平均年增長。另一個增長是中國的利率。中國目前一年期5.85%的貸款利率比中國各銀行向存款戶支付的利率高了約3個百分點。
所有這些也解釋了為什麽銀行業的股票持續表現良好的原因。自上市以來,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一直表現不俗。中國建設銀行的股票自去年在香港上市以來上漲了43%。中國銀行的股票自5月末上市以來已上漲了17%。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