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報:“大陸政策辯論”非民進黨家務事

(2006-08-22 16:28:43) 下一個
台報社論:“大陸政策辯論”非民進黨家務事 2006-07-19 04:32:08   “大陸政策大辯論”還沒有登場 ──老實說,至今無人敢斷言究竟會不會登場──民進黨內已經先進行了一場“小辯論”。有人呼籲黨內恢複路線辯論的傳統;有人不支持,甚至稱“賣芋仔冰的,不必去賣牛肉麵”。   民進黨人皆心知肚明,在這場辯論中選擇站在“正方”或“反方”,或甚至事前表明支不支持舉行辯論,與其說是針對大陸政策陳述意見,還不如說是對支持陳水扁與否表態。這也就是我們稍早在社論中所質問的:大陸政策辯論,是替陳水扁背書,還是要為民進黨解套?   但大陸政策這個題目,畢竟不是民進黨的家務事,更不應由陳水扁一人定奪。因而,我們不但認為辯論應舉行,而且要在輿論參與、民意檢驗的基礎上進行。   台灣早期的經建計劃,雖在強人政治之下缺乏普遍的民意參與,但由於政務官素質精良,專業意見受到尊重,所以訂定重大經建計劃大致方向無誤。台灣一度打造的經濟奇跡,証明沒有辜負“增進人民福祉”的目標。   但不幸的是,台灣經過多年號稱“民主化”的演變過程,脫離了那個“政治威權,財經專業”的階段,卻沉浮於距離成熟民主甚遠的一團混沌之中,如今可說困頓於“政治假民主,財經不專業”的處境。看似各方雜音不小,但政治上的反對意見和任何其它領域的專業建言,都消散於遮掩“實質上一人決策”的煙霧彈之中。   李登輝的“兩國論”和“戒急用忍”政策即是如此,當年“陸委會”和“經建會”被排除於決策之外的窘況,各界記憶猶新。到了陳水扁時代,“執政” 初期的二○○一年尚有召開“經發會”和各部門承諾執行其結論的空間;進入跛鴨“執政”的此時,陳水扁的元旦文告和新春談話不過是在為個人權力找出路,犧牲黨以保全個人的意圖如此明顯。以至於,“積極管理”和“廢統論”定調之後,陳水扁雖看似大方地打出“應進行黨內路線辯論”之牌,實則為試探風向的餌塊。較早發起“新民進黨運動”的段宜康等人猶對催生辯論躍躍欲試,倒是“何必改賣牛肉麵”的呼聲才可謂洞悉虛實。   正因為如此,“大陸政策大辯論”如果變成民進黨確立黨內路線的一場論戰,終究不免以陳水扁為舞台的主角。陳水扁的“廢統論”出手之後,連“副總統”呂秀蓮亦稱意外;“外交部”忙澄清,“陸委會”忙善後,民進黨人如林濁水說“總統”不應搞“神秘決策”。這種搞得上下大亂的景象,難道可能靠一場民進黨內的大辯論來收場嗎?陳水扁所思,除黨內鬥爭的用心之外無他;民進黨內有頭腦的人卻應該知道,諸如兩岸政策之事絕不隻是民進黨內的家務事。   陳水扁政策常變,語多反複,大陸當局早已有“不隨陳水扁一人而起舞”的認識,美國亦對陳水扁以“麻煩製造者”定位。民進黨人對“隨陳水扁一人起舞”的處境,豈會毫無感受?自有主見者如謝長廷固不待言,黨內諸多依順掛靠者隨之起舞到某一關鍵點,總會麵臨被迫攤牌的時刻。如今受“積極管理”政策和 “廢統論”影響的乃是台灣廣大民眾,這樣的重大議題,格局豈應限縮於“黨內路線”的選擇?   以“執政黨”責任自許的民進黨人,對大陸政策辯論應有超脫黨內爭論的認知。要把這個題目做大到與台灣前途與人民福祉有關,而不應做小到變成對陳水扁個人支持與否的一次表態! (摘自台灣《聯合報》2月14日社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