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作家陳映真:真正到了中原才會有很深的感動 (圖)

(2006-08-22 16:28:42) 下一個

  中新社洛陽七月九日電題:“情係中原”訪談之台灣作家陳映真   中新社記者曾嘉   “以前已經從書本上了解了中原文明,真正來到這裏還是會有很深的感動!”   台灣知名作家陳映真這次前來河南,參加“情係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回味著一路上所看到的古跡,接受記者專訪的他無限感慨地說:“中華民族綿長的曆史在這裏起源並生息繁衍,甲骨文、青銅器,處處都能讓人體會到中國文化的芬芳。”   從河南省博物院到安陽殷商遺址,從軒轅黃帝故裏到十三朝古都洛陽,陳映真默默地體會著中華文明在中原大地的演變,最令他感動是文明的載體──文字。   “根據我過去看過的書的理解,這些文字是兩種類型混合的結果,北方和南方語係,形成一種語言,終於用甲骨的方式記錄下來,這在人類曆史上是一個石破天驚的變化。人們可以開始用符號來記述他的聲音和思想,於是出現了對上天的祭祀、人與人的溝通、權力和奴役之間的規定等等。”   他說,由漢字為基礎的中華文明,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以至於她不僅僅培育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古代,很多外來民族用武力占領中原,但始終不能消滅中華文明,反而被她消化。   “我來這裏看到這些,非常感動,雖然以前在書麵上看到這些,可是沒有想象到我們的先祖在這裏發明了、孕育了了不起的文明。”   青銅器對陳映真的震撼同樣不小,他說,台灣也有很多青銅器,每次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些圖像、紋絡,體現了對宇宙、天、人、生活的想象,非常了不起。   年近七十的陳映真,畢業於台灣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外文係,早年以《將軍族》、《我的弟弟康雄》、《唐倩的喜劇》等小說創作深受矚目,近年來的小說作品包括《歸鄉》與《忠孝公園》等,在兩岸文學界形成不小的影響。   聊到文學創作,陳映真自然地談到他引以為師的魯迅。他說,魯迅對民眾又深又熱的關愛,對祖國命運的關懷,改造國民性的思想,還有魯迅作品的藝術性,啟迪了他的文學理想。當他在台灣孤獨而堅強地跋涉在思想的荊棘途中的時候,魯迅的精神力量給了他內在的動力。   陳映真說,沒有任何一門學科能像文學那樣,讓人們認識自己的民族、文化,文學是一切關於人與生活知識的開端。海峽兩岸是中華文化共同的繼承者,他自一九九□年後已經來過多次,他說,台灣的文學受外國文藝思潮影響比較大,而大陸有堅實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兩岸的文學創作可以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由於健康原因,第二次參加兩岸文化聯誼行的陳映真在活動中有些步履蹣跚,在夫人的陪同下,他仍希望堅持完成所有行程,他說這源於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陳映真坦誠,自己對目前大陸文學發展並不十分了解,但他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和大陸的作家們交流思想。他透露,現在他正與大陸某高校聯絡,籌劃在那裏開設台灣文學課程,他希望在了解大陸文學界的同時,讓更多大陸年輕人認識台灣經濟、社會、文學三者的演變過程。(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