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當局推行“台獨”受阻內部矛盾激化是亂相起因

(2006-08-22 16:28:37) 下一個
台當局推行“台獨”受阻內部矛盾激化是亂相起因 2006-06-11 21:03:52 轉寄 列印   中新網6月12日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兩岸四地中心副主任周忠菲博士在香港經濟導報上撰文指出,台當局推行“法理台獨”受阻,內部矛盾激化是目前政壇亂相的起因。兩岸互利漸成主流民意,而台當局經貿緊縮政策讓台灣陷入困境。   文章說,從2005年年底台灣縣市與“立法院”選舉開始,台灣政壇就進入動蕩時期。2006年以來,台灣政壇更是亂象叢生,弊端不斷。最近又冒出“第一家庭弊案”,陳水扁“釋出權力”,“斷尾求生”等撲朔迷離的現象。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細剖析,台灣政壇出現亂相有其深層的原因,各種矛盾之在2008年大選之前“集中爆發”,並非偶然。   文章指出,陳水扁從2000年當政起,推行的是一條充滿矛盾的政治路線,這就是在政治上堅持“台獨”立場、推進“法理台獨”,但施政上其“法理台獨”又受到台灣社會的抵製,因此又採取在“台獨”與“務實”之間左右搖晃的策略,用所謂“中間路線”的模糊,在兩岸關係上立場“變來變去”,試圖用這種攪混水的方法,來解決當局所代表的“民進黨執政的合法性”,與“台獨”主張在台灣社會越來越缺乏政治基礎這一現實之間所產生的矛盾。而在陳水扁的第二任期,從執政初就處在兩顆子彈的陰影下,經濟發展停滯,台灣社會不滿情緒高漲,“台獨”勢力繼續在兩岸關係上興風作浪。   大陸針對民進黨繼續執政下兩岸政治關係的逆轉,明確提出要堅持貫徹“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對台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孤立和打擊“台獨”勢力。對此,民進黨當局繼續採取兩麵政策,一方麵,陳水扁自2004年“雙十講話”起,做出所謂對大陸“釋出多項善意”,希望“務實地處理兩岸關係”的姿態,一方麵推動島內的“台獨”活動朝“漸進式台獨”方向演進,以“修憲”、“公投”為內容,加快了以“去中國化”為特征的“法理台獨”步伐,最後上升到“廢除國統綱領”。   然而,事與願違,民進黨這些“台獨”措施,越來越得不到台灣社會的認可。這種不認可的集中表現,就是2005年底民進黨在台灣縣市長選舉和“立法院”選舉中的失敗。民進黨內部原來就黨派林立,島內政爭中的失利使民進黨內部的鬥爭更加尖銳。陳水扁執政所麵臨的無法避免的矛盾,即民進黨必須麵對在政治上既要突出“台獨”基本教義,在施政中又必須“對選票務實”,考慮台灣社會民意主張維持現狀,重視發展兩岸關係的這一現實之間所存在的矛盾。陳水扁在兩岸關係上變來變去的“無信義策略”,已經不可能解決民進黨在“執政代表性上”所產生的問題。   文章說,看到了這一點,就能夠更深刻地分析出,為什麽民進黨內目前發出擔心陳水扁將把民進黨帶到死角的聲音,為什麽陳水扁黨內支持率會“下降到20%”,施政滿意率“下降到5.8%”,“第一家庭”弊案纏身、 “權力下放行政院”等台灣社會中發生這些現象的深層原因。可見問題的實質不是民進黨在黨內如何批評陳水扁搖擺政策、家庭受賄,或者什麽黨內反對急躁路線的問題,而是民進黨在堅持其代表台灣“合法性”的問題上,遇到了不可克服的矛盾。政壇的動亂,首先來自民進黨內部。百姓當然更加不滿,尤其是在涉及民生的經貿問題上。   此外,解決台灣發展問題的關鍵,就是老老實實地承認台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陸,承認大陸與台灣的共同發展將使兩岸關係密不可分,承認“緊縮政策”失效,明智地讓兩岸“開放”取代“緊縮”。這樣做,有利於台灣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也有利於台灣老百姓。但民進黨擔心,這樣是否會在台灣社會產生“具決定意義的反向拉力”,導致民進黨在下屆大選中“失去政權”。可見民進黨兩岸經貿政策陷入困境,也是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的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