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民意構成“棄台說” 引起台灣高度關注

(2006-08-22 16:28:35) 下一個
時事解讀:美學者建議退出“防衛承諾”   陳水扁的“興揚之旅”終於落幕了。島內一些泛綠媒體說:陳水扁出行“可以說每一站都是驚喜,甚至意外突破。”然而,除了這些所謂的“外交突破”,這次出行也帶來了不少陳水扁不願意接受的“意外收獲”:在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直言“台獨”意味著戰爭的同時,美國學者又提出了“美國應該放棄台灣”的建議。   近段時間,類似的聲音在美國明顯增多。美國學者為什麽會在此時提出這樣的建議?美國真的會放棄台灣嗎?   學者出書建議“放棄台灣”   本月12日,美國的重要智庫——凱托研究所的知名學者卡彭特在接受福克斯電視台專訪時明確指出,美國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逐漸退出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卡彭特首先對陳水扁受到的待遇表示了“同情”,隨即就把話題轉到“美國應該放棄台灣”的問題上了。卡彭特表示,陳水扁任內始終在試探走向“台獨”,包括今年初 “終統”的決定,這讓台灣海峽的局勢趨於緊張,大大抬升了美國協防台灣的風險。   卡彭特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過類似觀點。今年,他發表的新作《美國與中國將發生戰爭:為台灣爆發衝突》對這個觀點作了係統表述。他認為,中國大陸同台灣之間的衝突“很難避免”,除非其中一方立場出現動搖;一旦台灣宣布“獨立”,將把美國拖入同中國的可怕戰爭之中,美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對美國而言,台灣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台灣的存亡並不涉及美國的“生死攸關利益”。而對中國而言,台灣不僅事關政治和經濟大局,更涉及民族尊嚴。中國大陸肯定會為確保台灣不被分裂而冒險一戰。美國公開承諾“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台灣”,其結果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到時候美國偃旗息鼓,在世人麵前丟臉;另一種是與中國大陸爆發核大戰,結局悲慘。   卡彭特坦承,美國國會議員有不少人是“台灣的盟友”,從政治角度來說,讓美國政府放棄“武力協台”承諾“有難度”。卡彭特建議,美國可以向台灣出售更多武器,換取從政治上宣布放棄“武力協台”的承諾。   曾擔任五角大樓高級顧問的戰略學者托馬斯·巴奈特前不久也在其新書——《行動藍圖:一個值得創造的未來》中表達了同樣觀點。巴奈特指出,美國對台政策的 “戰略模糊”已經不合時宜。他在華盛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最大的擔心是現在保留戰略模糊的話,將會讓台北在它自己選擇的時間、自己選擇的條件下,引發中美戰爭。這將極大地威脅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長期戰略利益。”巴奈特說,“現在美國應撤回對台灣的安全保證,以免有朝一日台灣領導人突然心血來潮,采取非理性行動,將使兩個核大國卷入戰端的惡果。”   “棄台說”在台灣引起高度關注   台灣島內各主要媒體這兩天都用不小的篇幅報道了卡彭特等人關於“放棄台灣”的言論,雖然解釋角度不一,但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對記者說,台灣各界應該對卡彭特等人的這種觀點給予重視,以防止陳水扁的行徑陷台灣於險境。張榮恭表示,陳水扁的“台獨”行徑勢必導致兩岸走向軍事攤牌,迫使更多的美國人主張從兩岸問題中脫身。台灣前“駐美代表”陳錫蕃表示,台美關係演變到今天這個境地,幾乎已是處在墜岸的半空,“隻等那一聲著地的巨響了”。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則認為,卡彭特的觀點並非顯示美國智庫對“台灣安全承諾”問題上的態度有重大轉變,而是卡彭特本人一貫的戰略思維。因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卡彭特就一直力主美國給予海外同盟的承諾越少越好,同時希望美國盡量不幹涉盟友的前途發展,應該無條件售予武器。   “美國目前對陳水扁極為不悅,甚至可以說有些憤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要說美國會因而放棄台灣,那就與事實不符。”高雄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對記者說,美國很明顯是將台灣與陳水扁切割對待,美國以“不準陳水扁入境美國”作為對陳水扁的懲罰,但卻在多次的國務院記者會上一再公開表示“與台灣友誼不變”,就是“切割”兩者關係的最佳例證。   台灣TVBS電視台於5月9日做的最新民調顯示,雖然66%受訪民眾認為陳水扁這次出訪傷害了台灣的尊嚴,但仍有51%的受訪者認為不必擔心台美關係受到傷害,這當然是因為美國一再傳來“隻懲罰陳水扁、不傷害台美關係”信息所致。   民意構成“棄台說”出現的土壤   在美國,華裔重要組織“百人會”去年也做了一次關於兩岸關係的民意調查。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75%的受訪美國人反對美國出兵協防台灣。前幾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做的數次民意調查中,反對出兵協防台灣的人數都占到50%以上,而支持“台獨”的人日漸減少。這說明,大多數美國民眾不讚成 “台獨”,近20年裏,這一基本狀況沒有變化。民意構成了“棄台說”出現的土壤。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采取“模糊不清”的對台政策。陳水扁上台後采取的漸進式“台獨”舉措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為了盡量避免“台獨”將美國帶入危險境地,布什政府高官多次明確表明態度,甚至也用“放棄台灣”對“台獨”施壓。   在美國眼裏,台當局“切香腸式”的“台獨”舉動有改變現狀之虞,他們擔心如果任陳水扁鬧下去,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為期不遠,因為中國大陸絕不會坐視不管。於是,布什公開警告陳水扁不要試圖改變台海現狀;鮑威爾明確指出“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務院高官阿米蒂奇感慨“台灣問題”是中美間的 “地雷”;佐利克近日也警告陳水扁當局不要“不斷撞牆”,“‘台獨’意味戰爭”,“關係到我們士兵的生命”。   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說,這等於明確地告訴島內“台獨”勢力:美國不會為了“台獨”分子的私利,而犧牲其國家利益,更不願意為“台獨”犧牲美國人的生命。美國這次清楚講出 “台獨”就意味著戰爭,並刻意在所謂“過境外交”上教訓搞“急獨”的陳水扁,相信對於那些仍然對美國抱有幻想的“台獨”分子來說,是猛摑一掌。   美國想從台灣問題中“解套”   “卡彭特等人的建議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希望早日從台灣問題中‘解套’,頗有新意。”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李家泉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增強、戰略地位的不斷上升及台灣的戰略價值逐漸降低,美國的主要戰略利益應該在中國大陸,美國的政策重心必然會向大陸這邊傾斜,美國的對台戰略會逐漸清晰化。但是,這種政策轉變不會是大幅度轉變,而是一種漸進式轉變。從長遠利益出發,美國應早日從台灣問題中“解套”。“問題是什麽時候解,是主動解還是被動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餘萬裏剛剛從美國訪問回來,在美國,他和不少美國學者和政府對華決策圈的人士進行了交流。他告訴記者,幾乎所有的這些美國人現在談起中美關係時都必定提到“利益攸關者”,而且很多人使用的是複數,強調美國和中國都是“利益攸關者”,都是當前世界秩序的受益者,應該共同承擔責任。   很明顯,從美國國內開始出現關於中國崛起的討論熱以來,美國確實已經接受了中國迅速發展或者說“回歸大國本位”的現實,認為中美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共同利益正在增加,兩國可以慢慢培養出一些戰略共識,可以期望這兩個“利益攸關者”一起來做一些事情。而台灣問題本質上隻是中美之間的一個問題,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重要的現實中,台灣問題的因素正在變得越來越弱化。餘萬裏認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才會出現放棄協防台灣的對華政策新思維。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教授對記者分析說,美國的對外政策是非常功利和務實的,它的精英層看得很清楚,中國的統一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所以,美國不追求阻擋中國統一,但追求盡量延長中國暫時分裂的局麵,因為這樣可以讓美國做世界的領導者更輕鬆一些,從這個意義上說,協防台灣對美國而言不屬於戰略措施,而僅是戰術層麵的策略。這種策略存在的前提是美國不需要付出重大的代價,包括不被“台獨”勢力利用,把美國拖入不必要的戰爭。而現在,美國已經感覺到它對台灣的駕馭越來越失控,所以必須向台灣發出明確的信號,不能再誤導台灣。在此背景下,美國智庫中有人發表超前的言論,建議美國放棄協防並非具有戰略意義的台灣,也是很正常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鵬也認為,比起過去,美國感覺在它和海峽兩岸的三方互動中,尋找和掌控平衡點來維持現狀的難度大了很多,所以美國國內的精英層開始對以前的相關政策進行重新思考,在這種情況下,突破傳統思維的思想和言論自然就顯得很搶眼。   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減少   多數專家認為,有關“放棄台灣”的觀點在美國還是支流,從目前來看,期待美國政府改變對台安全承諾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麵對中國未來發展所謂的“不確定性”,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采取了“兩麵下注”的戰略,美短時期內還不會放棄台灣這個可以牽製中國的籌碼。美日將台海列為美日安保條約下的“共同戰略目標”就可證明這點。   專家同時指出,卡彭特和巴奈特的觀點代表了美國學術界開始探索對台政策的新思路。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學術觀點一定會變成政策,但至少可以讓政策製定者多了一種新的選擇。當年,美國為了聯中抗蘇可以和台灣“斷交”,那麽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而放棄協防台灣承諾也不是沒有可能。   沈丁立教授表示,美國認為,中國還處在積累力量的階段,沒有到解決台灣問題的時候,現在台灣問題上給美國找麻煩的就是陳水扁。所以,美國方麵確實已經表現出願意和中國攜手遏製“台獨”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隻會降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