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務實外交的“龜兒子”效應

(2006-08-22 16:28:34) 下一個
務實外交的“龜兒子”效應 2006-05-13 04:24:32 點擊:420 務實外交的“龜兒子”效應 ● 陳子帛   美台關係是台灣維係自身安全最關鍵的因素,《台灣關係法》幾乎可以被視為台灣的“護身符”。如果沒有美國的介入和參與,在兩岸關係互動的曆史過程中,台灣問題隻能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也因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台灣的曆屆執政當局,在處理美台關係問題上,均持高度重視、謹慎對應、小心翼翼、忍辱負重的立場。   而由於美國對台灣政治社會的長期經營和滲透,涵蓋黨政軍商學界的台灣主流社會,親美是占據主導的位置。任何刺激和觸動美國,或者觸動美國在台灣的戰略利益的舉措,都會產生即時的影響效應。   蔣氏父子主政時期,敢與美國人對著幹的記錄包括:在接受“美援”的同時,拒絕美國給國軍將領以及士兵發軍餉;在吳國楨、孫立人事件上的針鋒相對;1957年4月26日的劉自然事件;以及1979年美台斷交的反美示威。   李登輝主政時期,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過境夏威夷,以著睡衣穿拖鞋會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抗議美國的怠慢。至於涉及經貿領域的糾紛,對美台政治關係的重大影響有限。    阿扁采取哀兵策略        陳水扁主政至今,和美國人互別苗頭的記錄包括執意推行“公投”,以及堅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多次借用“過境外交”,製造國際以及內部的政治轟動效應,刺激和試探美國對台政策的容忍底線,而今次拒絕按照美國人的要求和種種限製,采取來回程均不經美國,甚至高調表示決不當美國人的“龜兒子”,相信是美台關係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   筆者之前談過,陳水扁的逆勢操作,采取的是哀兵策略,迎合的是泛綠基本支持民眾的民粹心態,悲情訴求,煽情訴求,媒體轟動訴求,國際文宣能見度訴求,在某種程度上已接近主觀預期效果,這種“龜兒子”效應或者還會喚起台灣內部相當部分民眾對陳水扁“勇氣可嘉”的認同。   蔣氏父子和美國人對著幹,更多的是基於維護自身的威權統治,也有獨立自主、不願意完全成為美國人政治傀儡的正當性,折射出某種拒絕外力強權幹預的民族主義立場;李登輝熟悉和掌握美台關係的利弊得失,不會作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冒險舉措,隻能用消極低調和另類的方式宣泄不滿,而因此獲得美國國會親台勢力的同情,為1995年順利訪問美國鋪平了道路。陳水扁這一次“哀兵”出擊,備受爭議的並不是他的不屈不撓,而是他的不計後果,當斷然拒絕美國給予的過境“緊箍咒”,去回程均采取國際漫遊、自行其是的方式,以及口出惡言,連“龜兒子”都脫口而出,在凸現無力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誤判美台關係的回旋餘地、低估布什總統的執著個性的同時,也堵住了美國社會內部親台勢力“仗義執言”的一線機會。陳水扁如果還真的是“台灣之子”,還願意為台灣整體戰略利益處心積慮的話,他的情緒控製以及危機處理的停損點或許會有更好的表現。 一意孤行的政治考量     務實外交的“龜兒子”效應經已產生,對此的批評者眾,或幸災樂禍,或落井下石,或批評衝撞外交,或指責一場鬧劇,不一而足。多位親台美國智庫學者以為,狀況的發生隻是雙方誤判所致,是茶杯裏的風暴,不致影響美台關係大局。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潔明指出,就整體而言,美台間的貿易、經濟、政治關係都有良好的基礎,不會因為一次不愉快事件就受到影響。這當然也是打圓場的說詞。問題的關鍵在於,在不影響美台關係的大局和全局的前提之下,“龜兒子”已經脫口而出,見諸報端,不按章法行事,不按牌理出牌,不可能隻是因為政治智商過低所導致,勢必有其可以成立的理由。    那麽,理由何在?阿扁“無去來處”的一意孤行,不可能隻是一敗塗地,勢必也有某種希望達致的政治考量:   首先是衝淡了公眾對其妻兒親信連連弊案的注意力,輔之以調查局重新立案調查李登輝夫人曾文惠2000年卷款赴美案件;加之不斷披露吳淑珍身體衰弱、生不如死的信息,對陳水扁以及家人的同情短期內勢必有所上升。陳水扁這次在哥斯達黎加記者會上,化解吳淑珍危機的談話內容比重很多,可為例證。   其次是對美國切割處理陳水扁本人以及民進黨政府,以及不損及美台關係整體利益有進一步的掌握,這就為未來兩年間,陳水扁準備推行的修憲和製憲進程中,如何不觸碰美國對台政策的最終底線,以及在進一步了解美國對陳水扁的真實態度之後,自己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繼續盡力一博,確定自己的進退和發揮尺度。   再次是透過今次的逆向操作,與台灣主流社會絕大多數的親美言行作一次清晰的區隔,尤其是刻意和馬英九劃清了政治界限,這將有利於未來兩年內陳水扁在島內政治操作過程中,始終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形象,這個形象將有效地抵消所謂的跛腳效應。在一個民粹政治泛濫的社會裏,別具一格和別出心裁的政治人,肯定有其賣點,善於政治操作和造勢的陳水扁熟悉這一點,他也是一個有能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   陳水扁今次“龜兒子”效應,唯一無法達到的主觀意願就是,沒有成功挑逗起北京的無名火,而北京這一次的動靜等觀,收放自如,被外界視為是中共對台政策的決策和執行以及危機處理能力最為穩健成熟的一次進步。   收拾“務實外交”以及美台關係殘局,不再是陳水扁,而是2008年之後的台灣執政當局,“龜兒子”效應對陳水扁的傷害和影響應是短期的,人們需要注意的是,善於冷不防出擊的陳水扁,他的下一個政治冒險動作,究竟會選擇哪一個突破口。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