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直言集》拚外交 不能揠苗助長

(2006-08-22 16:28:34) 下一個
直言集》拚外交 不能揠苗助長 2006-05-12 13:43:22 轉寄 列印   本報記者劉永祥   外交部用一連串的謊言及障眼法,讓陳水扁總統踏上利比亞及印尼巴譚島,讓外交鎂光燈都聚焦在扁身上,但台利與台印關係能否就此一帆風順,仍是個大問號。   在國際間廣結善緣並非壞事,與利比亞開展關係也不必然全是負麵,但外交工作就像種樹,不能揠苗助長。元首往訪是兩國往來的最高潮,但多年來台灣與利比亞極少往來,缺乏基層互動,一下子就打出王牌,到底是要拚外交,還是成就個人?   黎巴嫩的情況也類似。多年來台黎兩國往來不多,國人對黎巴嫩十分陌生,我方為表達對美國過境限製的不滿,在兩天之內決定安排扁過境訪問四、五個小時,但就算成功達陣,嫩巴嫩對國人而言,仍是個距離遙遠、沒有太多印象的中東國家。   麵對中共強勢打壓,我們需要靈活外交作法,但更需要「鴨子劃水」,追求長期穩固的雙邊關係。許多時候外交工作需要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看到些許成果。就如同種樹,播下種子後需要細心澆水施肥才能長出小苗,繼續等待及照護,才有長成大樹的可能。   但扁政府卻偏好煙火式的外交盛宴,執意推動所謂「元首外交」,安排總統過境無邦交國幾乎成了外交高層最主要的工作。但缺乏長期的累積就急躁推動元首往訪,活像是樹苗未長大就急著收割,雖然短時間內可以取悅一個人,小苗卻失去長成大樹、讓後人乘涼的機會。   成功的外交應是等待大樹長成,等樹根牢牢抓住土地,就不必害怕會被風雨吹倒,但台灣特殊的外交處境及國內政治生態,卻讓多數政治人物都傾向追求能夠彰顯自己的風光出訪。   去年以來,扁每次出訪都會安排過境無邦交國,這次更不惜賠上政府官員最珍貴的誠信,全程說謊。這種「一切為一人」的辦外交方式,到底是開拓外交空間,還是用外交信用卡預借現金,讓後人淪為外交卡債族,實在值得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