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事解讀:今明兩年東海和釣魚島,必起風浪

(2006-08-22 16:28:32) 下一個
時事解讀:今明兩年東海和釣魚島必起風浪 2006-04-18 20:14:25 點擊:650 【東亞時評】今明兩年東海和釣魚島必起風浪 一。日本加大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力度 繼日本海陸空自衛隊與駐日美軍從2月23日開始進行統一指揮部圖上作業演習,“假想中國及北朝鮮等周邊地區情勢緊迫,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演習矛頭直指中朝,渲染“中國威脅論” 後,《產經新聞》又獨家曝光美日“利刃”演習模擬“中國進攻日本”,加大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力度。與此同時,日本警方宣稱“中國正在積極進行軍事現代化,並“加緊”了針對日本的“秘密活動” ”, 借先前日本警方對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進行的無中生有的調查渲染中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外務省對中國增強軍備,首次寫入“直接關係日本安全保障的課題”,表明強烈“擔憂”。這些發展和我們先前關於美國全球新戰略調整後的重點之一是在東亞力推美日反導(早期預警)係統的分析吻合,而推動這一係統力度加大的標誌就是渲染“中國威脅論” 的力度加大。除了日本極端右翼勢力把持的日本政府,日本在野的政黨,尤其是通常我們認為相對親華的民主黨在其黨主席一再發表渲染“中國威脅論” 的言論後,最近更在其對華政策草案中渲染“中國威脅論”(日民主黨製訂對華政策草案 渲染“中國威脅論” )。顯示出日本朝野共推“中國威脅論”的景象。 日本這一輪渲染“中國威脅論” 的特點之一是渲染中國的核武器對日本的威脅,目的當然是那個反導係統,渲染“中國核武器威脅”才能凸顯美日反導係統對日本的意義,一方麵減小日本國內對該係統反對的聲音;另一方麵則為了對外顯示日本大力配合美國建立這個反導係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尤其為了減少除中朝韓以外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對該係統的疑慮。在東亞,“中國威脅論” 已無聽眾,所以日本推動“中國威脅論”針對的主要是國內輿論和可能的東南亞國家。 日本這一輪渲染“中國威脅論” 的特點之二是大力渲染中日可能在釣魚島的衝突,甚至直接假設“橙國(中國)” 進攻“西南島嶼”,日本將派出駐守在西南諸島的西部方麵隊進行“奪島作戰”。 從今年的“山櫻” 演習起,美國顯示了在釣魚島問題上鼓動日本向中國挑戰的傾向。“山櫻” 演習本身就是為了滿足日本製造美國將介入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姿態而發起的,演習地點位於美國加州的聖迭戈附近,演習重點是讓雙方部隊進行戰術配合,共同潛入一個偏遠島嶼,並從假想敵手中奪回對該島嶼的控製權。美方主要參演部隊由陸軍變為海軍陸戰隊,增加了夜間進行兩棲登陸等實兵演練內容,並把演習地點由日本改為美國境內。專家分析指出,日美將舉行的此次演習分明是衝著釣魚島而來。 “山櫻” 演習在美國國防部二月初公布《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重新拋出“中國威脅論”和小布什正式把中國再次定義為“戰略對手” 之前,美國尚顧忌中國對此類演習的敏感性,因此把演習放在美國加州的聖迭戈附近。但在此之後,日美隨即在琉球與釣魚島海域舉行海空軍聯合軍演,並於2月 23日開始至3月3日進行統一指揮部圖上作業演習,而且這次演習的設想的背景十分罕見,第一部分是日本與某“大國”戰爭一觸即發,駐日美軍進入“一級戰備”,隨時準備支援日本自衛隊。第二部分的演習設想則非常罕見,就是日本遭到該“大國”全麵核襲擊,美軍基地也成了“大國”首輪攻擊目標。 我們同時也注意到,日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改變了策略。除了那個即將退位的小泉繼續強硬,準備接班的幾位大員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表態相繼轉向,變得收斂起來。如果認為這些小泉接班人是因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受到內外壓力而變得收斂就大錯特錯了。我們認為,日本內閣同時在靖國神社問題上采取低調和力推“中國威脅論”反應了日本為了配合美國全球戰略調整而做的相應調整。 二。【東亞時評】日本配合美國全球戰略調整而做的相應調整 小泉去年第五次拜鬼後,我們針對小泉精選時機拜鬼的意圖作了大量跟蹤分析。根據這些分析,小泉拜鬼的第一個意圖是中斷中日在東海問題上上的磋商以扭轉中國東海油田實質開發後在此問題上的被動狀態(見《在東海,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正在浮現》)並把磋商中斷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為此我們提出中國在中斷和日本的高層接觸的同時需要和日本保持在東海問題上的接觸(見《小泉拜鬼後中國在東海應采取的策略》一文。此後的發展證實了我們的預測,日本雖然想把東海問題磋商中斷的責任推倒中國頭上《日本開始把東海磋商中斷的責任推倒中國頭上》,但由於中國應對無誤,日本最終還是回到談判桌上。 從那以後直到東亞高峰會,我們更多的分析集中在小泉拜鬼的第二個企圖,那就是小泉借靖國神社問題強闖中韓底線從而實現為二戰軍國主義翻案的企圖(見《中日關係最冷的嚴冬還在後麵》一文)。在這段時間裏,日本內閣要員輪流上陣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大放獗詞,並大肆攻擊中韓的正義立場,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企圖強過中韓“道義關”。為此我們提出中韓聯手除了在外交上孤立日本,唯一的手段是在朝鮮半島向美國施加壓力以迫使美國壓製日本借靖國神社為二戰軍國主義翻案的企圖(見《聯韓逼美壓日是中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唯一手段》一文),為此我們密切關注六方會談的每一步發展(見《六方會談新動向:中國欲暫時中止六方會談意圖明顯》《六方會談最新發展》)。在六方會談中斷後,我們進一步對中美在朝鮮半島的角逐進行追蹤(見《熱點追蹤:中俄美日在朝鮮半島的角逐拉開序幕:六方會談起波瀾》)。 六方會談中斷以後,以佐立克亞洲之行為標誌,直到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台,中日顯然都在等待美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表態。以金正日訪華為標誌,中國借朝鮮半島向美國施加壓力的意圖明顯以後,佐立克亞洲之行過程中小泉的高度緊張並借牛肉問題向佐立克示威也反應了我們這段時間關於中國在朝鮮半島對靖國神社進行反擊的預測無誤。但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台以後,形勢顯然向日本希望的方向發展,拉氏顯然作了不利於中韓的表態,於是小泉又從拉氏那裏獲得了拜鬼“許可證”。 我們在先前的分析中指出,拉氏向小泉頒發拜鬼“許可證”是美日加強軍事同盟的一攬子交易的一部分,而加強美日軍事同盟全力推動美日反導(早期預警)係統則是美國最新調整後的全球戰略的核心。所以,在美國通過《四年防務評估報告》表明了美國全球戰略重點後,小泉和他的繼任者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至少今後三年內不必擔心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這也是我們作出靖國神社問題“被長期化”的根據。 以上之所以如此詳細地羅列出小泉第五次拜鬼之後的發展是為了說明在釣魚島問題和靖國神社問題上挑釁中國是小泉拜鬼的兩大基本意圖,小泉在兩個方向上的挑釁視形勢發展的需要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小泉拜鬼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小泉顯然把重點放在釣魚島,具體策略是在東海油田問題上設法逼中國承認日本劃的那條中間線。此後小泉把重點轉向靖國神社,一個原因應該是中國在東海和釣魚島應對無誤,日本沒有找到重新獨自開發爭議區石油的借口;另一個原因則是日本在其他方麵沒有做好準備。 我們認為,日本在釣魚島的準備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日本自身軍事力量的準備,二是如何盡量設法把美國拉進來。相對前者,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的支持顯然更加重要,盡管這種支持隻是表麵上的。日本針對釣魚島的軍事準備早已展開,從去年開始,日本大大增加針對釣魚島的海空軍事力量的軍費投入。我們注意到,每次日本有有關增加軍事投入的消息,必定伴隨一輪“中國威脅論” 的炒作,為日本增加軍費的行為尋找借口。但遠水畢竟解不了近渴,日本加大海空力量一是需要時間,二是中國的海空力量上升更快。因此,對於日本來說,單憑自身的軍事力量將隻能看著中國在釣魚島一步步取得軍事優勢。日本大力發展海空力量的著眼點是擺脫美國軍事束縛之後的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 我們在《在東海,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正在浮現》一文中指出小泉在釣魚島問題上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深刻的緊迫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軍事力量相對於日本快速上升以及中國的石油戰略步入快車道,尤其是後者將決定美國在未來中日衝突中介入的可能性有多大。另外,美國新保守主義來日無多的現實更加劇了小泉和其右翼繼任者的緊迫感。而這種緊迫感促使日本加速倒向美國,並促成先期美日在加強美日軍事同盟關係方麵的一係列協議。 除了我們先前提到的美日加強軍事同盟關係一攬子交易中美國將縱容日本在靖國神社,和平憲法,軍售等內容,現在看來這一攬子交易裏還有另一項內容,那就是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將向日本提供某種意義上的支持。我們作出這種判斷一方麵是因為近期的發展,尤其是美國在琉球和釣魚島的軍演以及年初的“山櫻” 軍演目標都是釣魚島;另一方麵,相對於靖國神社問題,很顯然釣魚島是小泉現在就要“解決”的問題,而靖國神社則可以是將來要解決得問題。所以,對於日本來說,在美日的一攬子交易中,美國對日本在釣魚島提供某種支持這一項應該是比靖國神社問題更優先的要價。 在美國最新全球戰略明確以後,拉氏滿足了小泉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上的要價,日本在以上兩個方向的戰略也必將隨之調整。表現在靖國神社上,日本將繼續對中韓強硬,但為了減小來自中韓以外的內部民意和國際壓力,尤其為了減小小泉的可能的接班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壓力,靖國神社問題會暫時由小泉扛著,而他的可能接班人則放低聲調。最明顯的的就是那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表現最積極的外相麻生居然也能作出如果出任首相可能不拜鬼的含糊表態,虛偽至極。 所以,對我們來說,小泉內閣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突然轉向絕非因為受到內外壓力所至,更不是為了改善和中韓的關係,而是在美國明確了新的全球戰略方向,小泉同時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從拉氏那裏拿到想要的東西後對自身戰略重點所做的相應調整,日本的調整的中心就是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低調處理,同時在釣魚島問題上將借助美國勢力開始加大對中國的挑釁力度。 三。和以前數次跟隨美國渲染“中國威脅論”最終都不了了之不同,日本這一輪渲染“中國威脅論”顯然是有備而來,顯然得到美國新保守主義在背後的大力支持。動力之一當然是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把中國列為“戰略對手”,日本得到了來自美國加大宣揚“中國威脅論”力度的信號。更重要的,如我們近期的分析,美國新的全球戰略調整的中心是所謂的戰略東移,在中東進行有限度戰略收縮的同時加大對中國的遏製。共同遏製中國本身可能就是美日加強軍事同盟一攬子交易中的一部分。 和以往美國盡量避免在釣魚島問題上刺激中國的做法不同,美國越來越明目張膽地鼓動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中國,美日最新聯合軍演已經作出美國將在未來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為日本提供支持的姿態。這個變化以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後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為分界線,前後的反差非常明顯。也就是說,美國答應了作跟在日本這個“狐狸”後麵的那個被用來嚇唬中國的 “老虎”。問題是,中國會被“狐狸”身後那個三心二意的“老虎” 嚇住嗎? 首先我們要看“狐狸”和“老虎”合作的誠意如何。先看美國,拉氏之所以答應在釣魚島問題上滿足日本的要求其目的是為了換取日本在反導係統上的合作,但是否能夠因為釣魚島問題願意卷入和中國的大規模衝突則是個大問號。我們可以以台灣問題為對照分析一下美國卷入中日釣魚島衝突的戰略利益。假設如果美國能夠下決心不惜和中國全麵衝突力助台灣獨立的話,美國基本上可以確保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裏將台灣置於自己的軍事控製之下,並把台灣作為遏製中國的橋頭堡,其戰略意義不可謂不大;但再看釣魚島,就算美國在未來幾年裏在中日因為日本在東海強行進行石油開發引起的中日軍事衝突中重創中國,並以此幫助日本鞏固了對釣魚島的控製,我們實在看不出這件事本身對美國的有什麽戰略意義。也許有人說重創中國本身對美國的意義不是很大嗎?其實這又何嚐不是台獨勢力和日本右翼勢力夢寐以求的事。問題是美國準備要付出什麽代價?美國是否願意為了日本控製釣魚島的目的而下和中國同歸於盡的決心?如果美國有此決心又為何不把這個決心用在台灣對自己更具戰略意義的地方,卻跑來幫日本從中國手裏奪取一個對美國毫無戰略意義無人居住的小島?我們認為,釣魚島對美國唯一的意義是保持中日之間的緊張,和美國希望永遠保持台灣不統不獨的局麵相似,美國當然也希望釣魚島永遠成為中日間衝突的導火索。 所以,美國這個“老虎”說到底來到釣魚島給日本“壯膽”可以,讓他“幫架”恐怕就勉為其難了。但我們不能排除一種可能,那就是美國可以在旁邊先冷眼觀察,趁中日兩國撕打在一塊的時候,瞅準機會給中國致命一擊,或者明裏不出手,暗中下毒手,對此中國當然要作防備。但我們認為,鑒於釣魚島衝突的性質,美國其實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這是由於中日可能爆發的衝突的性質決定的,也正是由於中日衝突的性質,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實際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下麵我們將對此進行詳細解釋。 對美國來說,也許最佳的結果是中日之間爆發一場既不會把美國卷入又可以使中日雙方兩敗俱傷的有限戰爭,中日之間的緊張使美國可以更加牢固地控製日本,同時拖住了中國現代化進程。尤其是當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來日無多的情況下,一場中日之間的有限戰爭是遏製中國最簡單而有效的手段。美日作出在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的姿態也許正是反映了美國的這一意圖。另外,現實上美國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日本右翼勢力也有和中國打一場有限戰爭而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衝動。 四。中日東海和釣魚島衝突將如何展開? 中日正在進行東海問題的磋商,似乎暫時風平浪靜,但在我們看來,在風平浪靜的表麵之下,暗潮已開始湧動。很顯然,小泉去年在釣魚島的挑釁隻不過是其加強控製自民黨,提高日本右翼勢力聲勢的手段,入常亦是如此。在小泉解散國會重新大選並取得壓倒性勝利後,小泉就正式開始其策劃已久的為二戰軍國主義翻案和將釣魚島領土化的計劃,精選時機拜鬼是實施這些計劃的第一步。直到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台,小泉的主要目標是放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是因為美日之間加強軍事同盟的一攬子交易尚未落實,小泉在靖國神社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都沒有拿到拉氏的正式表態,或者說美國戰略調整還在醞釀中。《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台意味著拉氏的戰略調整計劃正式實施,美日之間的一攬子交易,包括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對日本縱容和在釣魚島問題上在可能的中日衝突中為日本撐腰這兩項,也同時落實。 在我們看來,日本內閣大員在靖國神社問題上采取低調不僅不是什麽好事,根本就是日本推動下一步計劃,即在東海和釣魚島衝撞中國底線的開始,而目前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的低姿態不過是策略運用,是想向外界現實日本有和平解決東海和釣魚島問題的“誠意”。但日本表現完“誠意”之後,必定開始憑借身後美國提供的“虎威”步步緊逼,中日之間在靖國神社上的較量將逐步轉移到東海和釣魚島。這是我們對未來一段時間中日關係走向的基本估計。 現在再看中日之間的衝突將如何展開。我們認為,最可能的情況還是如我們在《在東海,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正在浮現》一文中所指出的,日本將一方麵在東海問題上漫天要價,同時指責中國在東海問題上態度強硬致使談判無法繼續進行,重新開始獨自開發東海石油。我們似乎已經看到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幕又要重演。 有關中日釣魚島衝突將由由日本單方麵開發石油引起的話題,我們在去年日本通過允許私人勘探開發爭議區油氣資源的法案後進行過詳細分析,有關細節和結論依然有效,下麵是部分和本文關係比較密切的文章: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上半年正直日本申常的前夜,小泉卻在釣魚島瘋狂挑釁,而在一係列的挑釁中,通過允許私人對釣魚島石油資源進行勘探開發是在所有挑釁中最具實質性的挑戰,我們對釣魚島衝突的分析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雖然有關的分析是針對當時的情況,但多數分析拿到現在依然有效,甚至更符合現在的形勢,有關的文章總結在一個專題裏(《日本在釣魚島的挑釁和中國收回釣魚島主權進程》)。 關於中國絕不允許日本獨自開發位於中日爭議區的油氣資源,對進行私人開發的“下井撈金者” 必出重手(包括軍事打擊)的詳細分析總結在《釣魚島爭端又到了一個重要轉折點》《釣魚島爭端:日本一隻腳踏上了紅線》兩文,文中有關結論依然有效。事實上,中國在東海和釣魚島展示強硬姿態也是在日本通過允許私人開發的法案通過後開始的。中日東海和釣魚島衝突可能的的方式也由此浮出水麵,那就是日本強行開發爭議區油氣資源,中國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對進行開發的船隻進行武力驅逐甚至軍事打擊,但打擊的對象是從事開采的船隻而非日本的軍事存在,關於這一點在《釣魚島爭端:日本一隻腳踏上了紅線》一文中有詳細解釋。所以在東海和釣魚島,一旦日本不顧中國警告走上獨自開發的道路,中國是不會顧忌開第一槍的。 五。在未來的中日衝突中美國想卷入多深? 即使對中國敵意最深的美國新保守主義右翼勢力也知道和中國全麵衝突的代價。在台海,中國已經成功地使美國認識到中國敢於使用實力的決心;在東海和釣魚島,不知道日本可以指望美國為日本做什麽。在我們看來,日本拉美國進來除了給自己壯膽,對中國似乎沒有更特別的含義,中國在東海和日本交手當然不會顧忌背後的美國,但對於日本右翼勢力來說,這可能是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了。如果在小布什剩下的三年任期裏,日本右翼勢力再不能“有所做為”的話,在美國單邊主義政策走入墳墓以後,伴隨著中日軍事力量對比繼續向中國傾斜,日本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因此,隻要日本右翼勢力把持日本內外政策,東海和釣魚島必起風浪,而最可能的時間就是今明兩年。 上麵談到的中日東海和釣魚島衝突的形式注定了日本將在衝突中處於被動,也決定了即使美國有意卷入中日衝突,也難以找到合適的突破口。一方麵,中國在釣魚島不需要象打台灣那樣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近期的目標要的是在東海和釣魚島奪取軍事控製權,具體來說就是中國隻要能夠有效打擊所有進入東海和釣魚島海域的日本艦隻和飛機即可,這些主要靠東海沿岸的陸基或以陸地為依托的海空力量來完成。反觀日本則需要不停地派出飛機和軍艦進入相關海域和空域“宣示主權”。美日軍演中所設想的中國在釣魚島登陸,美日聯合對中國的登陸部隊發動反攻的情形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因此,要想解除中國對東海和釣魚島的軍事威懾,美日唯一的手段是對中國東南沿海的軍事目標進行全麵打擊,但即使美日有能力徹底消除中國東南沿海的軍事目標,如果不能打擊中國的軍事再生能力,中國當然可以重建;如果要全麵打擊中國的軍事再生能力,天下就要大亂,這種情況應該不需設想。實際上美國卷入對中國沿海軍事目標的打擊就意味著中美全麵衝突,其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可能的一種情況是在中日衝突爆發以後,美國切斷中國從中東經由印度洋的石油供應。我們在先前的分析中曾一再指出隨著中國石油戰略的深化,美國威脅中國石油運輸通道的籌碼逐漸失去,而這個籌碼的有效期可能還有三到五年的時間。美國在印度洋和印度的聯合軍演以及在馬六甲海峽和印度聯合巡邏都是美國針對中國石油運輸通道所發出的威脅,目的是為了在伊朗核問題上逼中國讓步以及為四月的胡布會製造籌碼。那麽美國會不會在中日形成東海衝突的情況下使用這一石油籌碼呢?這是我們今後要關注的事情,但我們曾指出過,美國切斷中國石油通道意即意味著中美全麵衝突,美國單純為日本奪取東海和釣魚島的控製權而使用這一手段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美國作出對美國整體戰略利益有利的判斷的情況下使用這一手段。 美國使用石油手段有一定的必然性,這也是我們為什麽一再關注這個問題。最近中俄石油管道再次出現曙光,行政介入加速中俄管道的痕跡明顯,和近期美國對中國石油運輸通道的威脅是否有關係?毫無疑問,中俄管道在目前美國戰略東移,威脅中國石油運輸通道的的情況下,其戰??管道的建設應反應了俄羅斯對其在打破美國對中國石油訛詐方麵戰略意義的判斷。 【東亞時評】關於美國戰略調整和中國應對策略的綜合評論 關於日本如何配合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分析尚未收尾,感覺還有些內容需要補充,但一時無法形成完整的想法,所以先放一放,並對已完成的部分進行一些修改。這部分完成以後,我們有關美國最新全球戰略調整的分析也就暫時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繼續觀察局勢的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最近關於中日在東海的爭端將重啟的內容對很多人可能有危言聳聽的感覺,因為中日磋商正在進行中,氣氛看起來還相當“不錯” ,怎麽就能斷定東海必起風浪?在此我們需要做點說明。第一,時事分析如同天氣預報,有個準確性的問題,有待事實去驗證;所以,對我們所做的預測我們也無法做保證,但會盡量設法包括各種不同的可能。對明顯的失誤會及時作出說明和澄清,以免誤導視聽。 第二,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分析中最多也最成功的就是有關中日關係的分析,這些分析包括近中遠期的預測;到目前為止,這些分析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失誤,實際上有關中日關係幾篇最成功的分析在我們剛拿出來的時候都給人危言聳聽的感覺。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東海 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正在浮現》和《中日關係最冷的嚴冬還在後麵》兩文,在發出之後都被指“危言聳聽” ,但這兩篇恰恰是我們有關中日關係的分析中最成功的兩篇,所以選入個人的經典原創。 第三,美國明確新的戰略調整的方向以後,形勢發展很快,局勢發展有很多不確定性。據我們觀察,中國對於美國的戰略調整的速度和幅度當初也始料不及,除了在小布什訪印問題上作出回應(穆沙拉夫訪華),目前中國尚處於對下一步反擊行動的醞釀過程,普京趕在胡錦濤訪美前夕訪華顯然是為了應對美國新戰略調整所做的安排,十分令人關注。 由於美國先期都做好了準備,所以《四年防務指南》一出,隨即展開布局,動作極快。布局的重點不是在日本方向,二是在南亞,即和印度的一係列軍演,合作,並在小布什訪問印度時以簽署核合作的協議達到高潮。而在日本方向,美國戰略調整的相關步驟在《四年防務指南》指南出台之前早已啟動,日本本身並不需要做大的調整,但有些步驟需要在美國戰略調整的政策正式明確以後才能實施,我們最近所做的有關日本將在東海和釣魚島發難,逐漸升級挑釁力度的預測就屬這一類。 美國針對中國的準備顯然經過長時間精心策劃,而近期的各種安排針對胡錦濤訪美一事的意圖非常明顯。我們來看一看這段時間的發展。從六方會談中斷,金正日訪華開始,根據我們前期的分析,此舉是為了迫使美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壓製日本;佐立克同時訪華,敲定胡錦濤訪美日程。於此同時,美國國防部應該正在緊鑼密鼓為《四年防務指南》的出台作準備,但中國此時顯然尚未察覺美國戰略調整已經箭在弦上。關於這一點,我們曾作了密切追蹤,很顯然,不僅我們沒有預計到美國戰略調整的幅度和速度之快,中國外交部門顯然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佐立克結束亞洲之行,正式敲定胡錦濤訪美日程回到美國後,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指南》隨即出台,小布什也同時把中國重新定義為“戰略對手” ,美國最新全球戰略調整明確化。就在中國還在對美國的戰略調整進行研究時,美國以極快的速度敲定了和印度在印度洋的聯合軍演以及聯合巡邏馬六甲的協議,而緊接著的就是小布什的南亞之行。這一係列的組合拳出手極快,顯然早就作足了準備,尤其是和印度的核協議,如此重大的政策轉向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與此同時,美日同時加大分貝,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大力宣揚“中國威脅論” ,並在極短的時間裏連續舉行針對中國的“史無前例” 的聯合軍演。這一連串的組合拳打下來著實令人眼花繚亂,但效果如何呢? 首先,美國的這次戰略調整是在其全球戰略,尤其是中東戰略,全線告急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我們先前所指出的,中國無須聞風而起,隻需做一些戰術上的調整。美國在東亞除了日本,並無其他好牌可打,威脅中國石油運輸通道看起來很可怕,但在我們看來,恰恰反應了美國沒有好的籌碼,想想美國在什麽情況下才敢悍然截斷中國的石油運路,這可意味著中美全麵衝突。 所以美國才不惜代價拉攏印度,但印度在外交上可不是那麽容易被呼悠的。首先,跟著美國遏製中國是印度的最難作出的決定,好處當然要先撈著,小布什送的禮物不拿白不拿,但要以封鎖中國作為回報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中國已經表明了要和巴基斯坦聯手對付;其次,在美國新保守主義即將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除了日本右翼勢力,真還難以找出第二個敢於把自己綁在美國褲腰帶上的。以色列是最好的的例子,隨著美國在中東步步退縮,以色列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第四,我們關於美國最新戰略調整的分析是基於最壞的情況,即美國可以順利推進其戰略東移的目標。但在此過程中,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使得今後局勢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陳水扁“廢統” 之舉,把美國推動“中國威脅論” 的計劃全盤打亂,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先前的分析中多次提及。本來中國公布新的軍費預算是美日炒作“中國威脅論” 的最佳機會,但由於台海緊張,美日製造“中國威脅論” 的輿論反而成了噪音。當美國忙於壓製陳水扁的時候,中國的軍事預算案在“兩岸猿聲啼不住” 中“輕舟已過萬重山” 。關於這一點,我們打算再以專文論述。 東亞時評】六。中國在東海和釣魚島問題上的策略 我們關於美國最新戰略調整後日本將假美國“虎威”在東海和釣魚島尋釁的話音還未落,日本已經迫不及待出手了。先前說過,我們前麵的分析尚未收尾,現在東海和釣魚島已開始起風浪,就把最新的發展結合我們原來計劃中的有關中國在東海和釣魚島應對美日挑戰的策略的話題放在一起作為我們這一時段時事分析的結尾。關於中日前一輪磋商的結果和中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針鋒相對的表態近期已有很多媒體報道和評論,我們不再評論。 釣魚島問題可以說是中國周邊尚未解決的所有問題中僅次於台灣問題的重大領土問題。和台灣問題相似,釣魚島島問題牽涉到二戰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問題,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領土(海)問題,中國任何當政者都無法繞開,也無法讓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是鄧小平中國在當時現實情況下的權宜之計,應該說為中國最終奪回釣魚島主權爭取了時間,但釣魚島問題現在已經很難再拖下去了。一方麵,如我們先前所述,日本等不及了;另一方麵,中國有了強硬的資本,軍事上已初步具備了奪回釣魚島主權的實力。而第二條本身就是日本等不及的主要原因所在。 對中國來說,解決釣魚島主權問題的戰略判斷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搏弈;第二個層次是和日本在東亞的局部爭鬥;第三個層次是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戰術安排。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戰略安排應按照從高到低的優先順序展開。 去年,在中東局勢尚未明了的情況下,中國的戰略重點放在中東是著眼於和美國的全球戰略搏弈,但隨著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挑釁加劇,中國的戰略中心已經開始向在釣魚島方向傾斜。在美國正式明確最新戰略調整是“戰略東移”的方向後,釣魚島就成了美國新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的戰略重心隨之調整,釣魚島問題不再是中日之間單純的領土爭端,而是美國挑動日本挑釁中國並借機推動美日反導係統的一個重要棋子,中日在釣魚島的較量隨之升級為中美全球戰略搏弈的一部分,並將成為下一輪中美全球搏弈的重要起點。所以,隨著美國全球戰略中心的“東移” ,中國戰略中心也開始實現“東移” 。 我們必須指出一點,中國的戰略“東移” 並非跟隨美國戰略東移的被動轉移。首先,美國戰略東移的一個原因是在中東的被動收縮,而中國去年之所以在釣魚島問題上盡量保持低調就是因為美國在中東的強大壓力,現在中東局勢相對中國已經緩和,中國不須再向中東投入過多的戰略力量,這也是中俄聯手的一個優勢,因為中國在中東留下的空檔可以由俄羅斯填補。其次,東亞事務本來就應該是中國在中俄聯手分工的重點方向,現在回頭全力以赴應對東亞棘手問題是中國戰略處境改善而不是惡化的一個象征。所以,中日釣魚島爭端應該已經上升為中國對美日同盟戰略搏弈的中心位置,這也是我們一再指出那些認為美國的戰略中心仍在中東,而美日在西太平洋的舉動是為了迫使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讓步的說法是錯誤的(以東方時事為典型)。 一旦釣魚島問題成為中國戰略中心,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戰術安排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中國在中日東海問題最近的磋商上正式提出的建議反映了這一點。關於具體的內容現已見諸於媒體,對細節我們不再評論,進一步的發展是我們今後一段時間關注的焦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