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o Lao Mi: 中美對扁非常失望: 馬英九的和平信號傳多遠?

(2006-08-22 16:28:27) 下一個
馬英九的和平信號傳多遠? “此次,胡錦濤訪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台灣問題正處在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中美首腦要借這個機會向台灣發出中美攜手的信號,”陸伯彬如是說。 身兼台北市長和台灣國民黨主席重任的馬英九,3月中旬剛剛周遊美國一圈,並拋出了要堅持“九二共識”的主張。他在華盛頓幾家著名智庫的演講中,為台灣關係勾勒出一幅令人期待的和平圖景,並一再強調:“台灣是和平的締造者,而非麻煩的製造者”。 “馬英九訪美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說他為‘布胡’會在探討台灣問題時奠定了好的基調。”陸伯彬樂觀地評論說,“雖然我不確定此次胡錦濤來訪,布什是否會像 2003年接待中國總理溫家寶時那樣,‘敲打’陳水扁一番,但美國會向台灣傳遞這樣的信號:中美對陳水扁試圖改變台海現狀、挑釁‘一中’底線的行為感到非常失望。中美希望借此警告陳水扁要小心。” 然而,加雷特認為;“馬英九隻是台灣的在野黨領導人,他還沒有處在將他的政綱付諸實施的政治地位上,在距2008年台灣大選餘下的兩年時間裏,變數仍然很大。相反,馬英九在華府的演講一定會讓陳水扁感到緊張。即使美國希望馬的和平主張能實現,但是也絕不敢依賴於此。而大陸和馬英九之間也並非沒有隔閡。後者一直在關注大陸的人權和自由問題。” “台灣問題仍然是中美最終可能兵戎相見的導火索。”加雷特說,“中國大陸為了防範台灣獨立而進行著軍事準備,同時憂心美國是否會在台海開戰的情況下卷入。這種擔憂在一些美國人看來,解放軍的軍事準備不僅僅是針對台灣的,似乎也將美國納入了考慮,是要把美國趕出亞洲。” 加雷特認為,這種懷疑論調對中美關係是不利的,導致雙方的猜疑越來越深。因此在最近的2006年初出版的美國國防戰略評估(QDR)中,才出現了要“圍堵”中國的字眼。雖然這些想法是荒謬的,但邏輯就是這樣發生的。中國大陸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 台灣“終統”風波之後,大陸最關心的莫過於中美如何攜手預防陳水扁未來的“修憲”之舉。與以往一樣,中方希望能與美方進行有限合作,讓美國對台灣施加一定的壓力。但是美國的學者認為,在解決台灣問題時,坐在談判桌兩邊的是中國和台灣,而美國隻是個協調者。 “中國不可能借這次訪問希望美國能在台灣問題上做出更大的承諾。因為美國已經承認了大陸的國際地位,而台灣並不屬於美國。美國能做的實在有限。現在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直接對話,”在這一問題上同情台灣的沃德倫說。 加雷特則不希望中美因台灣而開戰:“如果陳水扁‘修改憲法’,中國就真的要動武.一旦美國參與,兩個在國際上最重要的大國很容易擦槍走火,由常規戰爭越級到核戰爭,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此舉應該仔細斟酌,三思而後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