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金元外交”總添堵: 重金打水漂 呆帳堆成山

(2006-08-22 16:28:25) 下一個
台“金元外交”總添堵:重金打水漂 呆帳堆成山 2006-03-29 17:04:51 轉寄 列印   近年來,中美洲一些所謂台灣“邦交國”相繼傳出台灣政治獻金醜聞。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哥斯達黎加媒體刊出前總統羅德裏格斯收受台灣政治獻金的官方調查文件,証實非法捐款來源包括台灣“外交部”與台“駐哥大使館”的40萬美金。   盡管陳水扁甘當“散財童子”,四處“鞏固邦交”,但重金難買“邦交”,“邦交國”越來越少。在許多所謂的“邦交國”與台灣“斷交”後,台當局投出去的“金元”都打了水漂變成呆賬,目前這一總額已經高達1.7億美元。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披露的資料顯示,在台灣的“外交”呆賬中,塞內加爾與利比裏亞共有4000萬美元,格林納達2800萬美元,多米尼加1000萬美元,馬其頓1200萬美元等。另外,“邦交國”瑙魯目前還欠1100萬美元,但也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台當局在收買“邦交國”方麵一向出手大方,出現巨額呆賬也不足為奇。據《聯合報》披露,截至2004年7月底,由台灣“外交部”出麵擔保,台灣的“邦交國”共從島內銀行貸款85筆,總金額高達16.5億美元。熟悉內情的人士稱,這些貸款的還款期限都相當長,最長還款期甚至為2121年,其中相當一部分款項目前已經變成了呆賬。另外,台灣還經常向“邦交國”的政要及關鍵部門“送禮”,這也是產生呆賬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新新聞》披露,為慶賀哥斯達黎加前總統帕切科的生日,台灣曾一次性送禮100萬美元,同時還提供480萬美元為哥斯達黎加外交部發放工資及補貼。這些國家一旦與台灣“斷交”,賄賂款項也會被列入台灣“外交部”的呆賬。   由於“金元外交”的數目在不斷膨脹,台灣目前的經濟實力越來越難以支撐。據《中國時報》披露,如果把各項隱性債務全部加起來,台灣2005年的負債總額可能高達11萬億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下同),至少需要80年的時間才能最終還清。在這種情況下,“金元外交”已經成為台灣當局越來越“難以承受的額外負擔”。   對此,盡管陳水扁心知肚明,卻素來忌諱。麵對各界的指責,陳水扁狡辯稱,台灣目前的援外經費隻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13%,遠遠低於聯合國提出的發達國家和地區要將國民生產總值的0.7%用於援助不發達國家的標準。但實際上,台灣當局的許多援外經費都是以“機密預算”的形式提供的,而對於這一部分預算的數額,當局一直拒絕公開。據《新新聞》披露,台灣“外交部”2002年的“機密預算”為53.8億元,2003年為45.1億元,其中約有40%左右的預算變成了呆賬,這給台灣自身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衝擊。   “金元外交”在國際上已是窮途末路,在島內也遭到了民眾的極力反對,輿論對當局大肆進行“金元外交”譴責聲一浪高過一浪。《聯合報》評論稱,花錢買“邦交”可不是做善事,民進黨當局如果確實“樂於救人脫難”,為什麼不用這些錢來贖回被扣押在海外的台灣漁民?或者讓“卡奴”免受暴力討債的威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稱,陳水扁每年把80多億元新台幣送給中美洲小國,而島內少數民族的教育卻沒有經費,陳水扁應該多拿些錢照顧島內人民,少做些“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島內工商界人士則認為,“金元外交”嚴重傷害了台灣人民的自尊心,扭曲了台灣的“自我認知”。   專家分析指出,台灣經濟近年來每況愈下,財政赤字也令人觸目驚心,在債台高築的情況下,台灣當局推行“金元外交”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專家還稱,台灣當局以“金元”為誘餌推行“外交”活動,可能會對某些國家或組織產生一定的吸引力,但不可能改變國際交往的準則,更不可能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當局必須放棄“台獨”立場,重新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上來,與祖國大陸共享國際社會的尊嚴,這也是其贏得“國際生存空間”唯一可行的出路。(陳敬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