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眼集》沉船效應 綠委的集體困境

(2006-08-22 16:28:25) 下一個
冷眼集》沉船效應 綠委的集體困境 2006-03-29 13:47:29 轉寄 列印   本報記者蔡惠萍   林為洲以結束政治生命近乎「死諫」希望喚起民進黨高層反省、正視黨的問題,民進黨新、中生代立委都有一種「物傷其類」的悲涼,因為林為洲的困境,也是他們集體的困境,黨內新生代立委發起「黨是會議」的初衷,不隻是為黨,更是為自己找出一條活路。   新生代綠委的大動作背後有沒有選舉考量?當然有,政治人物想要延續政治生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麵對單一選區的來臨,不論藍綠,每位立委都有很深的危機感,但是對於民進黨立委而言,每一次執政團隊的弊案、特權事件,以及執政者為了「固本」不斷向基本教義派傾斜的結果,就像一把節節逼近的大刀,如今刀已架在脖子上,再深一寸就要喪命。   這種「沉船」效應從前年民進黨立委敗選後就已開始蔓延,當時船艙隻是破了一個小洞,直到去年高捷事件發生,接續著去年三合一大敗,掌握權力者沒有具體反思行動,繼之而起的陳總統元旦、新春談話,在沒有經過黨內民主討論、共議的情況下,不斷拋出連黨內都難以認同的「積極管理」、「終統」議題,民意支持度一路下滑,終於讓船身整個浸水,坐在同一艘船上的人眼看著就要滅頂,因此紛紛跳船。   民進黨會走到今天這番光景,除了握有權力者要負責外,支持者也難脫其咎。發起「黨是會議」的沈發惠有段讓人發人深思的親身經歷,在三一八民進黨大遊行當天,他遇到一位「熱情」的民眾,他當時本來很欣慰「有人認得我」,沒想到對方卻是要他去「警告」經常批判當道的新係立委林濁水、李文忠,「要他們收斂一點!」讓沈發惠無言以對。   民進黨支持者的態度逼得有誌改革的綠委無法揮灑,小病拖成了沉痾,但追溯起來,這些支持者不也是民進黨執政者長期「教育」出來的,如今卻回過頭來反噬了民進黨前進、反思力量。   現在的民進黨就像一艘沒入水中的潛水艇,留在裏麵沒命,但往外跳也是沒有活路,離開了民進黨的林為洲,恐怕也沒有政治生命可言,如果掌舵者不設法把船開到水麵上,最後大家隻會跟著民進黨這艘船命喪在袞袞大海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