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北京人走訪台灣有感

(2006-08-22 16:28:17) 下一個
一個北京人走訪台灣有感 作者:廣寒沉醉3 2006-03-04 13:43:53      一個月前,借著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在台灣呆了5天,下麵就給大夥兒噴噴我在台灣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感。      1、辦理證件費盡周折。      看到台灣這次學術會議的預告通知,是今年4月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的一個學術會議上,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參加這次會議,關鍵還不在於會議本身,重要的是一定要借著這個機會能到台灣看一看。我想每個大陸人都清楚,一般情況下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台灣。我是北京人,現在香港讀書。因為大陸人的身份,所以辦理去台灣的手續非常之繁瑣,填了一堆表格,複印了一堆證明文件。在表格裏麵,有些要求填寫的內容近似荒唐,比如有一張表格竟然要求填寫我父母的工作單位和職業等內容(真是莫名其妙,難道我一個三張多的人還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辦理入台手續前後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而且中間的辦理程序十分混亂,我們同行的幾個人的手續,有時在相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的程序辦理,讓人有無所適從的感覺。終於,在預定出發前兩天收到了台灣會議組織者寄來的“入台證”,我有一個同學的“入台證”卻沒有一起寄過來,馬上給台灣的組委會傳真、電話一通打,那邊兒終於找到了漏寄的證件,好在沒有耽誤了行程,否則退機票什麽的還要麻煩呢。拿到證件一看,上麵的簽證有效期隻有區區的5天,也就是說比會期的4天隻多了一天,可就是這短短的5天簽證卻耗費了那麽多的資源和精力,真是勞民傷財呀。   “入台證”相當於大陸政府發給台灣同胞的“台胞證”,就我理解其實這上麵也體現了“一個中國”的內涵。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雖然辦理手續時需要護照的複印件,但是發給簽證時卻不在護照上蓋章(對待外國人才在護照上蓋上簽證章,另外,發給敵對地區的人的簽證也不會在護照上蓋章,比如以色列和伊拉克),而是使用“入台證”(大陸給台灣同胞的是“台胞證”)這樣的證件達到發給簽證的目的,而又不會在護照上留下任何痕跡。而且,證件的名稱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旅行證”,也暗示了我們是從(“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到“台灣地區”旅行的,雖然大陸人概念中的“中華民國”到1949年就終結了,看到這個“入台證”上的“中華民國”幾個字確實覺得挺新鮮的,還好在這個旅行證上台灣當局還沒有搞兩國論。同時,我也覺得台灣當局對待大陸人還是“內外有別”的,並沒有把我們當作“外國人”看待,海峽兩岸多少還是有一點兒“一家人”的意思。   雖然證件辦理得磕磕絆絆的,可是不管怎麽樣,最後還是順利成行了。      2、台灣很中國。      到了台灣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換句話說就是感覺台灣非常中國。不是我矯情,和我同行的幾個大陸學生都有同感。台灣人、尤其是台北人大多都說國語,和我們的普通話幾乎一樣,所以我們沒有任何語言障礙。台灣滿街筒子的漢字也讓我們感到很親切,雖然都是繁體字,可是我們認起來也沒有什麽困難。台灣人說的國語比我們的普通話軟一些,尤其是女士說起台灣國語聽起來就更挺舒服,不過,男的操著這樣一口軟軟的語言,讓人感覺怪怪的,用北京話來說就是顯得有點兒“麵”。   在飲食方麵台灣也很中國。中國老祖宗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民以食為天嘛,甭管是大陸人還是台灣人,在吃上頭是輕易改不了的。說句老實話,雖然香港回歸了而台灣還與大陸隔絕,但是台灣比起香港來更像中國大陸。香港經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香港人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甚至於飲食習慣都相當的西化。而在台灣的感覺與在任何一個中國大陸城市的感覺沒有什麽兩樣。雖然我們在台灣呆的時間很短,沒有其他更深的體會,但仍然可以通過吃的幾頓飯感受到地道的中國風味的飲食。   台灣的飯館裏食物與大陸的非常相像,像什麽牛肉麵、宮保雞丁、魚香肉絲之類的家常飯菜十分常見,味道也很接近大陸的口味,而在香港幾乎沒有正宗的炒菜供應,幾乎都是把煮過的半成品經過簡單加工就上桌了,沒什麽炒菜的味道。   台灣人的待客之道也非常的中國,中國人講究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主辦會議會把客人的吃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我們參加的這次會議的組織者就是這樣,單說會議期間的自助餐就是豐富多彩,中西式的食品琳琅滿目,把中國人的好客表現得淋漓盡致,有時我們甚至有一種在大陸開會的錯覺。   在一些比較虛的問題上麵(比如意識形態方麵的某些做法),台灣也有一些與大陸非常相似的做法,最明顯的是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在台北,我們參觀了中正紀念堂(就是為紀念蔣介石而建的一個紀念堂,相當於北京天安門的毛主席紀念堂,也算是台北一個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那裏麵有一個介紹蔣介石生平的展覽,對蔣介石一生作了一個回顧,裏麵的種種溢美之詞讓我們這些大陸人看了覺得有些可笑。當然,我們不否認老蔣1949年被趕到台灣以後確實反思了他在大陸的失敗,實行了一些比較得民心的政策,但他的*統治卻依舊(否則李敖也不會把他罵得狗血噴頭),在中正紀念堂的展覽裏麵根本沒有這方麵的評價,非但如此,連西安事變以及敗退台灣這種重大的事件也隻是用“西安蒙難”和“大陸淪陷”這兩個詞一筆帶過,這種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死者諱的做法,甚至是展覽裏麵的一些遣詞造句都是和大陸一脈相通的。   再多說幾句題外話,我們在台北也參觀了國父紀念堂,和中正紀念堂相比,國父紀念堂的規模和氣派就差多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孫中山在台灣沒什麽地位,至少比老蔣的地位低。按說這在號稱中華民國的台灣不應該呀,畢竟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可是台灣卻把老蔣捧得那麽高而又比較冷落孫中山,真讓人費解。      3、文明禮貌的台灣人。      在台灣,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可能比不了香港,但一定比大陸要高(經濟基礎在那裏擺著呢,當然,我沒有也不可能掀開人家的衣服看看腰裏是否別著手機),可是我們在台北的這幾天裏,幾乎沒有見到有人在公眾場合打手機,在公車上、地鐵車廂裏就更沒有見到這種景象。這一點比香港強了不知多少倍,香港人酷愛在公眾場合打手機,公共汽車上、地鐵裏、馬路上、甚至書店和圖書館都能見到有人旁若無人地打電話,而且講話的聲音還巨大,可以說香港的手機簡直到了公害的程度了。大陸的移動電話也是越來越普及了,雖然還沒有像香港那樣成為公害,但是在公眾場合大聲打電話的人也不少見。台北人在移動電話的使用上確實表現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我們幾個人一致認為台灣人顯得比較有文化、有教養。   在台北街頭問過幾次路,都得到了非常熱情的回應。有一次晚上吃過飯,想到西門町轉轉,一時辨不清方向,向一位路過的中年婦女問路,她不但熱情地給我們指路還帶我們到路口,以保證我們不會走錯路,讓我們很感動。說到西門町,早就聽說那兒是台北年輕人的天下,心想那裏的秩序一定很亂,到那裏轉了一圈,確實看到滿街的青少年,但沒看到打扮前衛、怪異的新新人類,也沒有見到流裏流氣的小痞子,秩序還是蠻好的。   台北的學生也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在基隆和台北都看到不少的學生,都穿校服,校服的左胸部位繡著學校的名字,右胸部位繡的是學生自己的名字,這種校服是不是也起到了約束學生行為的目的呢?畢竟行為不軌的學生會立刻被人知道是哪所學校的誰誰誰,我看我們大陸學校的校服也可以仿效。我還曾經在台北看到學校組織學生在人行道上清掃落葉,使我想起了大陸學校經常組織的義務勞動,兩岸相似之處真是太多了。      4、台灣故宮博物院。      到台灣一定要到台北外雙溪的台灣故宮博物院看看的,我想每一個大陸人都會有此想法。   台灣故宮博物院依山而建,是一組中國古典風格的建築,據說它後麵的那座山包已經掏空了,山裏麵建的是收藏文物的寶庫。台灣故宮共有80多萬件各種文物藏品,我們看到的隻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在所有展品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銅器。我想除了大陸解放後新出土的青銅器外,恐怕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台灣了。其他的一些展品像玉器、宮廷珍玩多寶格等也很吸引人,在展覽中還看到有一套半(共12隻)編鍾,說明上標著1994年收藏,不知道是大陸送的還是在文物市場上買的。   關於台灣故宮的展品我就不多說了,一是因為我也不是這方麵的行家,二來篇幅所限也無法一一道來,各位看官將來有機會最好自己去看吧。前幾天的新聞還說兩岸的故宮博物院正在協商合作,希望不久的將來台灣故宮的寶貝能夠回到大陸展出,也讓大陸人也開開眼。不過,聽說現任台灣故宮博物院的院長杜正勝是個台獨分子,使我們不得不對台灣故宮的文物懷有一絲擔憂。   台灣故宮有一個展覽是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關係,展覽從遠古開始按照編年的順序介紹中國的曆史,同時還標明了同期世界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我注意到了展覽中也加入了不少大陸的考古發現,比如秦兵馬俑。在展覽的最後,清朝後麵寫的是中華民國,編年寫的是“1911至永遠”。在我們大陸人看來,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現在的台灣當局不過是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這個展覽故意忽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早在我們意料之中,但是說中華民國能夠到永遠可就有些不夠唯物了(台灣人可能不會學習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吧),什麽東西都不可能是永遠的,解說詞不如改作“1911至現在”較為合理和現實一些(當然對於大陸人來說應該是1911至1949)。在這個展覽中介紹中國曆史的各種解說詞中間還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些“台灣……文化”的小牌牌,我知道這是在突顯台灣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不過在一個介紹中國曆史的展覽中加入這樣一些內容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為了表現台灣的本土曆史為什麽不單辦一個展覽呢?在參觀宮廷珍玩多寶格這個展覽時,正碰上一隊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展覽,由一位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擔任導遊和講解,我也跟著蹭聽了一會兒。這位擔任講解的女士為小學生們詳細介紹了多寶格的結構和裏麵擺放的文物,講到一些文物的意含時一口一個“咱們中國人如何如何”、“咱們中國人怎樣怎樣”,讓我這個大陸人聽了也跟著自豪了一陣。這就是教育,我想隻要這種教育能持續下去,新一代的台灣人就會對中國有認同感,台灣就永遠是中國?件比北京故宮要好很多,這些文物放在台灣比放在北京更有利於這些文物的保護和研究,但是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台灣不能分裂出中國,在一個國家裏麵,文物放在哪裏都一樣。如果台灣獨立了,別的不說,單單為了這些中國老祖宗留下的精美文物就有足夠的理由發起一場戰爭。台灣故宮裏麵還有一個小型展覽,是介紹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和台灣故宮博物院建設的情況,裏麵的一些解說詞說得稍稍有些過了。比如解說詞說當年國民黨把這些文物帶到台灣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避免了大陸 “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我納悶,難道當時打內戰的時候老蔣就能預見到二十多年後大陸會發生“文化大革命”?硬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到了如此地步,I真是服了 you!   當然,應該承認大陸文革期間確實破壞了不少文物,但是對故宮的文物還是極力保護的,大陸政府撥款對北京故宮的古建築翻修、加固和保護也是有目共睹的,留在北京故宮的文物也是得到妥善保護的。故宮文物在抗戰期間以及國共內戰時南遷使文物免遭戰火破壞,是一件好事,現在在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也確實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但是作為展覽的解說詞應該實事求是,還是避免誇大和誤導觀眾為好。前些日子,在網上看的消息說,中央電視台放了一部有關抗戰期間故宮文物南遷的紀錄片,不知道是不是也說到了台灣的故宮。      5、乏善可陳的基礎設施建設。      到了台灣自覺不自覺的就要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感覺到的和大陸做個比較。我們去了台北市和基隆市,所以就主要拿這兩個地方做比較。我們所見到的台灣的基礎設施建設乏善可陳,根本看不出來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一萬五美元的樣子。從桃園縣的中正機場出來的那條高速公路隻有雙向四條車道,連緊急停車帶都沒有,車輛十分擁擠,我們所乘坐的那個大巴的司機竟然能一邊開車一邊十分從容地給自己倒上一杯茶喝,我瞥了一眼速度表,時速才30公裏,靠,您這也叫高速公路?從台北到基隆的高速公路一眼就能看出來有的路段是後來加寬出來的,路麵的狀況也很一般。這條高速公路橫貫台北市區北部,沿著基隆河向東北方向延伸,路過台北著名的園山飯店的地方是高架橋,把這座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大飯店周圍的景觀破壞殆盡,應該說是市政規劃的一個敗筆。   基隆市真的沒什麽好說的,和我們一起的一個廣州人說到基隆就像到了廣州的舊城區。基隆市樓房十分破舊,道路狹窄擁擠,路邊和路兩邊騎樓下停滿了摩托車,路上也有大量的摩托車,交通秩序非常混亂。記得小時候常聽的一首盼望台灣回歸的歌裏麵有一句歌詞是“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我們真的到了基隆港,卻是大失所望,說老實話,我們見到的基隆港還真算不上美麗。   台北市比起基隆市來情況好得多,據說台北市下了不少力氣對市政設施進行了改造,忠孝東、西路沿線還是不錯的,98年才通車的地鐵修得也不錯,至少在硬件方麵可以和香港地鐵媲美,比北京的地鐵要新也比北京的幹淨。據說台北市“總統府”前麵的凱達格蘭大道是台北最寬的街道,我想任何一個大陸人看了這條大街都不會覺得有什麽新鮮的,這樣的大街在大陸太普通了,況且凱達格蘭大道也沒有多長,且不說它比不上北京的長安街,就是深圳的深南路就不知道比它長出多少倍去。台北車站西側有一塊工地,據說已經圍起來三、四年了,不知道正在進行什麽工程,一直沒有完工的意思,比起大陸各種市政工程的建設速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從台灣回來看新聞說北京的四環路即將全線貫通,拆遷加上100多公裏的高速公路建設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我想在市政建設方麵,大陸的大城市已經趕上和超過了台北,不光是上海、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就是很多省會城市以及大連、青島、深圳這樣的非省會城市也比台北要強。如果要來個兩岸市政建設排行榜,台北也就勉強能排個十幾名吧,基隆市可能得排到五十名開外了。在台灣期間還給家裏打了幾個電話報報平安,所以就再說說台北街頭的公用電話吧。大陸的電信業這幾年的發展迅猛,電話普及率有極大的提高,也許這些變化是悄悄地在我們大陸人身邊發生的,使我們有些熟視無睹。   到了台北,我才體會到我們的電信業的發展其實是挺牛B的,在北京、深圳的到處可見公用電話,無人值守的公用電話幾乎都是IC卡電話,把卡插進去IDD、DDD隨便打,十分方便。原來流行過一陣的磁卡電話除了在個別賓館、飯店還能見得到,在街頭幾乎絕跡。而在台北,磁卡電話還是占主導地位, IC卡電話比較少,而且還不是每台電話都能撥長途。街上的公用電話也不多,好在地鐵車站上總可以找到公用電話。在台北沒有買到在大陸賣得風風火火的IP電話卡,也許台灣人比較富裕,打電話多掏點兒錢不在乎?         6、混亂的文字。      台灣報紙的排版十分混亂,豎排版的報紙的橫標題,有的是從左向右念,有的是從右向左念,而從右向左念的標題中,英文單詞和阿拉伯數字卻要從左向右念,有時看得人暈頭轉向。台北市路牌上的拚音,也可謂五花八門。我們在台北捷運士林站附近的“中正路”路牌上看到“中正”兩字的拚音是“Zhong Zheng”(應該是大陸的漢語拚音係統吧),而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的“中山南路”看到的“中山”兩字的拚法卻變成了Chung Shan”(應該是魏妥瑪氏拚音係統吧),同一個“中”字用不同的拚法,讓人莫名其妙。前幾天看了新聞才知道原來台灣還在爭論到底采用那種拚音方法好,怪不得會出現同一個字有不同的拚音方法的怪現象。好在當時我們還沒有看到用“台灣通用拚音”標注的路牌,否則就更莫名其妙了。又好在我們都能認漢字,要是一個鬼佬可能還真讓這路牌給弄暈了。這小小路牌上的拚音竟弄得如此五花八門,台灣社會的泛政治化可見一斑。      7、台獨在哪兒?      在台北還真沒有看到什麽明目張膽的台獨表現,和在網上甚囂塵上的台獨言論反差很大。我覺得現在雖然台獨在台灣被認為是一個選項(台灣陳大總統語),但是還沒有在整個社會達成共識,至少在台北這個反獨重鎮沒有這個共識。在台灣這種“民主”社會裏,在“言論自由”的招牌下,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都會出現,獨獨們跳出來鼓噪並不出奇,而且大環境還確實對獨獨們比較有利,他們的聲音被放大了不少。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以來,老蔣和小蔣在台灣實行了三十多年的高壓統治,獨獨們也被打壓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現在終於有機會出頭了,怎麽能不盡情表現。可歎的是現在台灣的反獨促統的聲音太微弱了,蔣家王朝的*統治雖然可惡,但是他們堅持一個中國和打擊台獨卻沒有錯,難道非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在台灣解嚴之前的愚民教育挺成功的,就像李敖說的國民黨灌輸台灣人說共產黨是壞的、小的,共產黨壞所以不要相信共產黨,共產黨小所以不怕共產黨。沒錯,共產黨在大陸犯了不少錯誤,但是隻用好壞兩個字來評價一個黨是遠遠不夠的,台灣人也應該想一想,為什麽就是這個“壞”的共產黨能深得大陸民心、以弱勝強把老蔣趕到了台灣,為什麽這個“小”的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不再受外國強權的任意欺負,而且還是這個“壞而小”的黨現在把大陸的經濟搞得還不錯。共產黨雖然有缺點,也犯過錯誤,即使現在共產黨內也還有腐敗現象,但它確實是代表了大陸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瑕不掩瑜,所以現在依然得到大多數老百姓的支持。   現在台灣雖然解嚴了,台灣的媒體不再像原來那樣自欺欺人地說大陸了,可老蔣的教育成果還在起作用,台灣人可能不再吹捧老蔣,但是仍然相信共產黨是壞的,凡是共產黨主張的就是不對的,就是騙人的,就不能相信。這種逆反情緒正好被獨獨們利用,使台獨主張大行其道。而且,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當權者或是主流媒體是故意不讓大陸人民與台灣人民直接交流,大陸的很多主張經過台灣媒體的選擇性報道後走了樣兒,要知道,“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現在的台灣,自從陳水扁上台以後,獨獨們歡呼雀躍,開始從娃娃抓起進行分離主義教育了,什麽增加本土認知教育啦,什麽通用拚音啦,什麽突出台灣本土曆史啦等等,台灣人的下一代會經曆另一次的洗腦,假以時日,大陸和台灣最後一點文化上的聯係就可能會被切斷,最終台獨就可能真的成為台灣島內的共識了。所以,雖然現在來看台獨還沒有實現的可能,但不能保證一代人以後或幾代人以後不會成為現實。看來,大陸說的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的判斷是對的。      8、兩岸太缺乏交流了。      雖說從十幾年前開始,兩岸的交流逐漸多了起來,但是根據我在台灣這幾天的觀察,感覺兩岸的交流還十分有限。我不知道兩岸的貿易量有多少,反正我們在台灣的商店裏麵幾乎看不到有賣大陸生產的商品的,當然可能有一些東西的原材料產自大陸,在台灣製成產品後再在台灣賣。有一天,我們在台北市的“新東陽”食品連鎖店裏麵閑逛,偶然發現正在賣的一種榨菜的包裝十分眼熟,淺綠色的外包裝極像大陸的一種叫“魚泉榨菜”的名牌榨菜,拿起來一看,名字不對,再看產地,寫的是香港的一家貿易公司的地址。顯然,香港不可能生產榨菜,一定是大陸生產(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生產魚泉榨菜的那家廠)以後轉口到台灣的,又不便寫上大陸的產地,估計是有什麽忌諱。在另一家茶葉店,我們買了一些凍頂烏龍茶,我們知道台灣產烏龍茶,所以買一些拿回去送人,在同一家店裏,我們還看到了杭白菊和西湖龍井,我想這些應該是大陸出的了。   除了有限的幾種商品外,我們幾乎在也沒見到大陸的產品。香港的情況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現在香港的市場上充斥了大陸的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和一些小家電,當然也有不少台灣產的東西,比如方便麵、罐頭什麽的,香港人比較實際,大陸產品物美價廉他們就買大陸的,台灣的東西合算他們就買台灣的,這也就是自由貿易的好處吧,當然這也得利於大陸和香港之間的交通更方便一些。什麽時候台灣開放了三通,大陸的東西一定也會充斥台灣的,台灣的老百姓也會得到更多的實惠。   還有一件事兒值得一提,參觀中正紀念堂的時候,站在廣場上遠遠地看中正紀念堂,還以為這座白牆藍色琉璃瓦頂的中式建築是用漢白玉建的,走近一看,原來是混凝土建築,甚至連台階兩側的石欄杆和台階中間的浮雕甬道也是混凝??玉的。而且,因為我們去的那段時間正是臨近台灣的雙十節,我們看到工人們正在混凝土浮雕甬道上刷漆翻新呢。回來我們幾個人就議論,從這個仿漢白玉建築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台灣的資源其實是比較匱乏的,要是和大陸有更多的交流,建築原料能從大陸進口,也就不至於出此下策,使這個應該比較莊重的建築減色不少(不過,對台灣人紀念的這位老蔣,大陸人是不太感冒的)。   台北市政府大樓對麵有一堵紀念牆,是紀念1998年在台北召開的所謂“世界首都論壇”而建的,上麵雕刻是放大的與會者簽名的信,我不知道這個論壇是個什麽性質的會議,但是建這個紀念牆的目的讓人一望便知,就是利用一切機會表明自己的存在,來對抗來自大陸的封殺。我想,如果北京也為相類似的會議建紀念牆的話,長安街兩側恐怕都要排滿了吧。我想問問台灣人是否想過,在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同一個國家的主權不可分割這樣一個遊戲規則的情況下,台灣聲稱的中華民國和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可能同時得到國際承認的。如果兩岸不統一,台灣就永遠不會有在國際上出頭的一天,台灣就是天天開論壇,台北市的大街兩側建滿了紀念牆也仍然無濟於事的。   最近有消息說台灣準備有限度地開放大陸人到台灣旅遊,還說預計每人的團費要1萬5千塊人民幣。有沒有搞錯?我想問問台灣人知不知道每人1萬 5千塊人民幣,大陸人可以去多少趟新馬泰,有1萬5千塊人家早到歐洲、日本、美國、澳洲和新西蘭旅行了。就算台灣對大陸人比較有吸引力,那也用不了那麽多錢呀,要知道香港人去台灣的三天兩夜旅遊團的團費包括來回機票淡季的時候才一千多港幣,難道大陸人就都是冤大頭?還是少來一點兒作秀,多來點兒實際的吧。沒看到現在香港的旅遊業的半壁江山是靠著大陸人撐著呢,台灣因為地震等原因造成旅遊業一蹶不振,其實完全可以通過開放大陸人到台灣旅遊來實現扭虧為盈。可是你又把門檻定得那麽高,到底你還想不想賺錢了?說穿了,就是台灣當局的某些人根本不願意讓兩岸人民直接交流,心懷鬼胎地想搞台獨。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些台灣人說起台灣來就牛哄哄的,其實那些人是借著現在兩岸無法自由往來的現實情況,大陸人無法實地了解台灣,吹牛B唄,反正也不用上稅。如果台灣當局放開了三通,兩岸交流多起來以後,那些牛皮就會被戳穿,吹牛的台灣人隻能被人家當作井蛙而徒增笑柄罷了。      9、最後說幾句。      最後,我想對台灣同胞說幾句,請你們有機會的話到大陸走走看看,最好能在大陸住上一段時間,你們就會知道其實兩岸的老百姓都是一樣的中國人,我們這邊兒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正如你們有優點也有缺點。在台灣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島上生活得太久了,看問題難免片麵,尤其是關於大陸的信息經過島內媒體的過濾以後可能已經走了樣兒,不如來個眼見為實的好,而且你們在大陸旅行基本上不會有語言的障礙,自己的所見所聞總比你們從媒體得到的信息更真實吧。而大陸人這邊兒,因為現在兩岸還沒有開放三通,一般人想去趟台灣實在是困難重重。還好,你們那邊兒就要開放大陸人到台灣觀光旅遊了,兩岸人民將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台獨分離主義的謊言就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另外,請不要再過多地強調兩岸的差異,而多找找兩岸的共同點吧。就我自己的感覺,兩岸老百姓之間的差異就如同大陸不同省份的人之間的差異一樣,從這種差異是怎麽也無法推導出“兩國論”來的,海峽兩岸的人民都是中國人應該不會有什麽疑問。現在我們大陸這邊兒正忙著經濟建設,也是要重鑄中華民族的輝煌,希望台灣同胞也能加入我們的行列,畢竟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再度複興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和榮耀。台灣人也不要以為大陸人比台灣人傻多少,其實老百姓每個人心裏都有杆秤,誰能讓國家富強、人民生活幸福就擁護誰,誰要是喪權辱國(包括讓台灣分裂出去)、禍國殃民,就一定不會有好下場,大陸的民意是絕對不會同意讓台灣分裂出中國的。我也想對大陸的同胞說讓咱們一起加油繼續努力吧,雖然在過去的二十年裏大陸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大,每年1萬億美元的GDP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也就剛剛夠摘掉貧困國家的帽子的資格,就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些所謂的富裕城市人均GDP 也不過三、四千美元,也就是個中等發達水平,所以咱們大家夥兒還得加把勁兒。國家富裕了在國際上說話才更有分量,也才更有力量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到時候恐怕台灣問題也就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了。經濟發展了,人有錢了,人的素質也得相應提高,否則就都成土財主、暴發戶了。所以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呀。以後也別太和那些偏執狂似的獨獨們較勁了,他們能夠吹噓,多少還是因為他們比大陸人富裕,畢竟人家的經濟發展比咱們早起步了20年,現在咱們隻有臥薪嚐膽、悶頭苦幹,如果照著現在的勢頭發展,用不了多久一定能趕上和超過對岸,到時候咱們再跟他們過過招兒,看看他們還有什麽值得炫耀的。願與各位父老鄉親共勉。      --   西方有位軍事狂人曾經說過:針對一個另外民族的掠奪,最好的辦法就是武力征服,但在武力不能所及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訛詐,而訛詐的最好途徑就是在其內部搞分化,百試不爽。 編輯:龍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