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島評論:中美默契「單挑阿扁」釋微妙信息

(2006-08-22 16:28:16) 下一個
星島評論:中美默契「單挑阿扁」釋微妙信息 2006-03-02 04:58:22 點擊:712 中美默契「單挑阿扁」釋微妙信息 陳水扁終於在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宣布「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了。在他徒有眾多想法卻不了了之的六年任期內,這件事可算是有始有終的罕見之例。從這一天開始,台灣將會承受甚麽樣的後果,眾人都在等待。 在「廢統」進程中,阿扁承受了大陸和美國乃至台灣島內的重重壓力,而竟能力排眾議,做成此事,從其自身而言,乃在於他必須有所作為,以求替自己戴上「台獨新教父」的光環,下台後仍能左右民進黨。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存廢不需經立法院程序,阿扁隻要動用行政權力就可以定案,這從技術層麵上保證了阿扁得遂心願。但是,「廢統」成真還有一層隱情。 阿扁能夠置美國逐步升級的警告於不顧,鐵心推動「廢統」,是阿扁果真強硬到願意和美國撕破臉皮嗎﹖非也。阿扁不願意,更重要的是他看透了美國也不願意。台灣是美國製衡中國的重要戰略支點,不誇張說,也是美國能夠製衡中國的最大王牌。美國可以和阿扁撕破臉皮,但是不會和台灣撕破臉皮,更不會一怒之下棄台灣而去。美國會因為惱怒阿扁的屢次挑釁而毅然決然廢除《台灣關係法》嗎﹖誰也不會這麽天真去假設。台美之間無論關係僵化到何等地步,總有轉圜的一天。這是阿扁今番「硬起來」的真正動因。 對於美國而言,台海兩岸維持現狀最符合其國家利益。美國既然要「反對兩岸任何一方單方麵改變現狀」,它就變成了在兩岸走鋼絲者手中的平衡杆,杆的一頭是「一中三公報」,另一頭是《台灣關係法》。在阿扁成為「麻煩製造者」以後,這種現狀平衡麵臨破局,華府無可奈何,隻有派出白宮密使,外加國務院罕見地連續兩天警告扁政府「自製」,甚至不惜推翻以前的戰略模糊,挑明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即是改變現狀。 在阿扁從「三合一」敗選後驚醒過來而攪出的這一輪亂局中,美國明顯地偏向了北京。這表明了一個重要信息﹕美國基於自己的戰略利益,在台海問題上和中國是有默契的。這種默契對台海未來局勢具有深遠影響。 從另一方麵也可看出來。中台辦和國台辦二十六日發表聯合「談話」,以「正告陳水扁」的方式十次點名陳水扁,將他定位為「政治誠信和道德人格的徹底破產」者、「台灣島內、兩岸關係、亞太地區的麻煩製造者」。「談話」完全針對阿扁個人而不涉及民進黨或者「台灣當局」,這是一封對陳水扁個人的宣戰書,把阿扁和民進黨、台灣當局區別對待,與此同時首次表明「兩岸同胞已經結成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由此顯見,北京是把台獨的帳算在陳水扁等少數人身上。 異曲同工的是,美國也以自己的方式懲罰陳水扁。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訪華府,美國外交、國防、國安三大部門的東亞要員通通出麵,包括國務院東亞助卿希爾﹔而且會談時間超過兩小時。九天後,總統府資政吳澧培(率團參加早餐祈禱會)訪華府,卻連副助卿的麵也見不上,最後由台灣科長出頭敷衍。接待層級的冷熱之別,就是華府刻意釋放的一個警告。例子還有。比如在國務院演示文稿會上,媒體左一句「陳總統」,右一句「陳總統」,可是國務院發言人回答時,從頭至尾不提及陳水扁的姓名,也不提頭銜。「陳水扁總統」一詞似乎從美國政府發言中消失了。 中美都將陳水扁列出來「單挑」,這種「巧合」證實了中美默契之深。中美均把誠信破產的陳水扁視為不值得交往的懲罰對象,而將希望寄予下任執政者。下屆總統大熱門馬英九將於三月十九日起訪美八天,屆時這種勢態可以看得更加明顯。 不過,看深一層,這種默契亦隻能以「殊途同歸」形容之。表現形式雖近似,但出發點的考量是迥異的。北京區別阿扁與民進黨,目的在於對泛綠陣營中的「深綠」和「淺綠」有所區隔,民進黨畢竟是台灣執政黨,它既然不是鐵板一塊,北京的策略就是予以分化,削弱扁政府的執政團隊,而向「廣大民進黨員」示以善意,這和胡溫政府的對台民心工程顯見是一脈相承。 而美國單挑阿扁,則是基於「不可把汙水和小孩一起潑出去」的思維。據報導,一位原曾擔任美國國防部中國科長的智庫人士表示,美國現在的態度是把「台灣」與「陳水扁」區別對待。因為如果懲罰台灣,很可能美國的利益也受傷,所以投鼠忌器。台灣無美國固然不行,美國無台灣則至少是不爽。 終止國統會、國統綱領是一種台獨,但畢竟不是改憲法、改國號、改領土,尚未達到法理台獨之地步。如果中美保持默契溝通,陳水扁固然必須為「廢統」承受政治後果,台灣則料未至於因此承受太嚴重的軍事後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