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擊台獨分裂挑釁 武裝奪取南沙太平島

(2006-08-22 16:28:16) 下一個
反擊台獨分裂挑釁 武裝奪取南沙太平島 2006-03-01 02:09:25 點擊:2058 司馬長空 2006-03-01 00:31 《反擊台獨分裂挑釁,武裝奪取南沙太平島》   ——胡錦濤2月28日下午,在會見來訪的瑞士國防部長時說:台灣當局不顧島內外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決定終止“國統會”、“國統綱領”,這是對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和台海和平穩定的嚴重挑釁,是在走向“台獨”的道路上邁出的危險一步。胡錦濤重申,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意誌和決心。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允許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任何逆曆史潮流而動的人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一、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海內外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隻有和平統一,才能避免由於戰亂帶來的國力消耗、民族傷痕,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正如胡總所說的:“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意誌和決心”,“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注意胡總這裏的“反對”和“維護”;“爭取”和“前景”這兩組詞,這兩組詞是辨證的:隻有堅定不移的“反對”,才能取得切實可行的“維護”,隻有義無返顧的“爭取”,才能求得和平統一的“前景”。   一九四零年,麵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猖狂進攻,毛澤東在《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中指出:“鬥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鬥爭的目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今天,我們必須以鬥爭求得和平!(見《我國還要繼續“韜光養晦”嗎?——論“有限度反擊論”》司馬長空2002.1.26)現在的局部衝突,是為了避免將來的全麵衝突;現在少流血,是為了避免將來多流血。   二、為反擊台獨勢力的嚴重挑釁,宣示我國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定不移的意誌和決心,我們必須對台灣給予軍事打擊,同時利用軍事打擊的效果,一箭多雕,爭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圍棋中有個口訣,叫“棋逢斷處生”,用在這裏,這個“棋”就是指有利的戰略態勢,“斷”就是指局部的戰術進攻手段。在中、美、日東亞搏弈的棋盤上,這個可斷之點在哪裏呢?——太平島。   三、太平島位於北緯10度23分,東經114度22分,地處整個南沙群島的西北角,總麵積約0.44平方公裏,距台灣高雄港約800海裏,也是南沙群島中唯一存在淡水資源的島嶼。由於太平島位於整個台灣防禦體係的最南端,因此台軍在該島曾專門設立了建製完整的南沙守備區(最高指揮官為上校軍銜),並一直保持有一個加強連的駐防兵力。      從南海整體態勢上看,太平島與台軍駐防的東沙島以及大陸南海艦隊主要駐地海南島幾乎呈等邊三角形,大陸南海艦隊北上航線將主要經過此三角海域,如果台軍能夠在該海域遲滯南海艦隊的行動,也就等於削弱了大陸兩大艦隊南北夾擊的能力。   太平島位於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入口的獨特地理位置,也使台軍得以占據了一塊由東北亞進出南海的戰略要地。   四、太平島沒有和平居民,隻有區區一個守備連,奪占太平島直接打擊的是台獨勢力的急先鋒——台軍,同時流血最少,有利於贏得海內外同胞的理解和支持。   五、奪占太平島不僅向台灣表達我們維護祖國統一的意誌,更重要的是將向日本發出我們將不惜武力捍衛東海大陸架的決心。   六、奪占太平島將大大改善我方在南海的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態勢。   七、奪占太平島等於控製了日本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八、奪占太平島後,我們改建、擴建島上機場,等於提前十年擁有大型航母。進可掩護我海軍進出馬六甲,退可與我西沙機場、海南島機場形成梯次縱深。   九、奪占太平島後,將會促成台灣島內統一力量的上升。台獨分裂勢力的挑釁無非是妄圖刺激大陸“打壓”,挑起台灣人民的“悲情“意識,殊不知,大陸空洞的威脅(如發射空包彈)是“悲情”的土壤,而血淋淋的戰爭,恰恰是“悲情”的末日。   十、奪占太平島後,有可能促成台灣統獨勢力的分裂。有可能促使金門脫離台灣,進而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亂而取之。   十一、奪占太平島將考驗出美日同盟的“底線”。將起到策應伊朗的作用。   十二、2008年奧運會,同時台灣假統派馬英九很可能上台,他在海內外同胞中很有欺騙性,到那時我方很難找到局部衝突的理由(全麵統一戰爭該當別論)。我們必須在其上台之前向台灣同胞表達我們不惜武力實現統一的意誌和決心。我們應該利用現在這個難得的時機,拿下太平島。 司馬長空 2006.2.28   附:《我國還要繼續韜光養晦嗎?--論“有限度反擊論”》 司馬長空2002.1.26   鄧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就是--韜光養晦--由此而派生出的國防政策是--二十年不打仗。      “...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鄧選三卷363頁)      二十年來中國取得了長足地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我認為除了改革開放之外,還主要得益於“韜光養晦”--“現在的問題是要注意爭取時間,該上的要上。大戰打不起來,不要怕,不存在什麽冒險問題。以前總擔心打仗,每年總要說一次。現在看,擔心的過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來。”(鄧選三卷25頁)      比起窮兵黷武、打腫臉充胖子的印度阿三來,我們非常幸運,因為我們的領導人要務實的多。也許有的網友會說我們這二十年的外交太過軟弱、讓步太多。但是你們可曾想過,這些“軟弱”和“讓步”都是為了什麽?還有什麽能比一艘航母更能給領導人帶來“尊嚴”?還有什麽能比強硬的外交更能提高領導人“威信”?可是這些“尊嚴”和“威信”對老百姓又意味著什麽?對民族的發展又意味著什麽?     比如:在冷戰後期,西方國家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作出向我國出售先進武器係統及技術的決定。但是我們並沒有購買這些武器,而是將這些寶貴的外匯用於在經濟建設方麵。這一決定是英明的。試想,如果當初買來這些武器,二十年後的今天也不過是一堆廢銅爛鐵。      韜光養晦--為我國贏得了二十年的和平;為我國節約了寶貴的軍費用於經濟建設--功在千秋!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還要繼續韜光養晦嗎?換句話說:韜光養晦還能繼續給我們帶來二十年的和平嗎?--NO!      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極大地提高,這已經引起了美日等國的“警覺”。他們已經開始對我進行圍堵與挑釁。99.5.8炸我大使館和01.4.1南海撞機事件就是有目的的行動。忍讓已經不能為我們贏得和平!!!我們正處在一個相當微妙的時期。當一個國家弱小時,她是安全的--因為她無足輕重;當一個國家足夠強大時,她也是安全的--因為她已經沒有對手。而恰恰處境最為危險的--是新興強國。因為一方麵,新興強國還不足以和老牌強國抗衡,另一方麵,新興強國又不可避免地與老牌強國爭奪國際空間--發生碰撞。在這個關鍵時期,無論是韜光養晦,還是全麵對抗都不能給新興強國帶來安全。      我們應該吸取前蘇聯的教訓--二戰前,采取韜光養晦政策的蘇聯與納粹德國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1941年初蘇聯步步退讓--“無條件接受了德國關於解決兩國之間從伊戈爾卡河到波羅的海的邊界的建議。”“以殷勤的態度向被封鎖的德國供應重要的原料。”“命令不得射擊在蘇聯領空飛行的德國飛機,雖然從3月27日到4月18日德國飛機侵犯了蘇聯領空達八十餘次之多。”--所有這一切,並沒有避免納粹德國的大舉入侵,以及帶來的慘重損失。二戰後,蘇聯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麵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采取了與之全麵對抗的策略--冷戰。幾乎在每一個領域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最終終於被軍備競賽所拖跨。我們絕不能重蹈前蘇聯的覆轍。      那麽,即不能繼續韜光養晦,又不能軍備競賽,那我們究竟該采取什麽方針呢?我認為我們應該采取“有限度反擊”策略。當忍讓不能達到目的時,堅決地反擊未嚐不是贏得和平的有效手段。      所謂“有限度反擊”,就是在未來一、二十年我們仍以最大決心致力於國內經濟建設,忍辱負重,埋頭苦幹力爭使國力再上一個新台階。但是在美日向我進行挑釁時,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我們所選定的時間和地點予以堅決地反擊!(我看,這一反擊的地點就是西太平洋--新舊勢力的交匯點--台灣)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贏得未來二十年的和平。      這一原則,我先主席毛澤東在1940年頑固派進攻我解放區時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必須采取發展進步勢力(東盟)、爭取中間勢力(西歐)、反對頑固勢力(美日)。”“但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同頑固派鬥爭,必須注意下列幾項原則。第一是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說,決不可無故進犯人家,也決不可在被人家攻擊時不予還擊。這就是鬥爭的防禦性。...第二是勝利原則。不鬥則以,鬥則必勝,決不可舉行無計劃無準備無把握的鬥爭。決不可同時打擊許多頑固派,應擇其最反動者首先打擊之。...第三是休戰原則。在一個時期內把頑固派的進攻打退之後,在他們沒有舉行新的進攻之前,我們應該適可而止。...這時,我們應該主動地又和頑固派講團結,和他們訂立和平協定。決不可無止境地每日每時地鬥爭下去,決不可被勝利衝昏自己的頭腦。這就是每一鬥爭的暫時性。”(毛澤東選集706-707頁)--六十年過去了,先主席的這些話仍是這麽的適用。      總之,韜光養晦政策到了讓位給“有限度反擊”政策的時候了!我們應該以堅決地、有力地、短促地反擊去贏得和平!去贏得發展建設的寶貴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