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當局整治台商令人不齒 ---馬淑靜(台灣)

(2006-08-22 16:28:02) 下一個
扁當局整治台商令人不齒 ---馬淑靜(台灣) 2006-01-06 00:23:13 點擊:1143 陳水扁當局整治台商令人不齒 2006年01月06日 馬淑靜(台灣) 批評扁當局光說話不做事,其實也不盡公平,有些業務他們的辦事效率十分驚人。 陳水扁才剛剛提出兩岸經貿的新思維及新作為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經濟部”、“經建會”及“陸委會”立刻有了行動。“經濟部長”何美玥召集所屬單位主管開會,研擬如何落實“積極管理”,一個下午就擬定了一套管理機製,開宗明義就表明:為了避免技術、資金持續西進,“經濟部”將配合“國科會”管理高科技人員往返兩岸,具有高科技背景並在高科技公司任職者,未來赴大陸前須向“經濟部”備案,遏製高科人員赴大陸就業或攜帶敏感技術出境。此外向當局報備或申請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必須簽署切結書,不得違反當局相關法令,“經濟部”可視情況,隨時進行查賬和金融檢查。 “行政院”跨部會議項目小組將配合情治單位,搜集情資,主動偵查違法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同時為了發揮阻嚇功能,“陸委會”也會研擬修改違法赴大陸投資的罰則,最高罰金可能由目前的兩千五百萬元新台幣提高至五千萬元新台幣。 “經建會主委”胡正勝認為,未來考慮加強“投資審查會”的功能、方式和機製,讓管理機製做得更好,研議未來台商到大陸投資前,必須簽訂讓當局委托會計師查賬的同意書。 “查賬”是他們想出來的新絕招,謝長廷對此有更進一步的解釋。他表示過去台灣的“公權力”無法進入大陸,檢查企業或銀行都有困難,現在當局要更積極地介入,引進“鑒識會計”,與具公信力的台灣或國際會計機構簽約,委托他們去大陸審查投資台商的財務。 “行政院”迅速落實“積極管理”的兩岸經濟政策,從資金、財務、人員、技術等層麵全方位嚴密監控大陸台商。在“行政院”宣布的研擬方案中,滿目都是:避免技術、資金持續西進,不得違反當局法令,檢查、監督、發揮阻嚇作用、提高罰金等用語。明顯可以看出,扁當局對兩岸經貿的政策與態度,已經變為赤裸裸地仇視或敵視,把赴大陸投資的百萬台商看成經濟罪犯,想出各種辦法去打擊、處罰、阻嚇。不惜花錢雇國際知名的會計機構,去大陸查台商的賬,請洋兵洋將來整自己的同胞,情何以堪? 至於“有效開放”的部分,“經濟部”似乎還沒工夫去考慮它。何美玥的說法是,有效開放必須要對“國家”整體利益、經濟發展有效益,企業不能隻對大陸投資而已,應當有整體的布局。 投資大陸的台灣企業,當然都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與利益才西進闖天下,什麽整體利益、整體布局台灣的經濟,屬於執政當局的職責。“經濟部”“經建會”等相關機構自始至終沒發表過一個字,說明台商赴大陸投資的整體布局是什麽?如何才能符合“國家”整體利益?老實不客氣地再追問一句,這批官吏能說清楚台灣整體利益是什麽嗎?如果連這個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又妄言什麽大陸投資的整體布局! 謝“內閣”一個多月來風雨飄搖,更換“閣揆”、全體總辭的謠言滿天亂飛,連謝長廷本人都曾自我調侃地說:“根據傳言,我這個月已經被換過七八次了。” “行政院”上下一心為了保住大家的官位而戰戰兢兢,這才是他們最了解的“整體利益”。一聽見陳水扁元旦祝辭中有“積極管理”之說,立刻巴結討好,製定出一係列整治台商的新辦法來,令人非常不齒。 台灣股市過去兩個多月陸續上漲了700多點,很令投資者振奮。陳水扁的元旦祝辭一出籠,一日之內爆跌86點,整個市值縮減2063億,一片慘綠。 在台灣的美國商會、歐盟商會對扁當局的新兩岸經貿政策也不抱樂觀的態度。工商建研會秘書長王調軍指出,企業界對陳水扁元旦談話原本就沒有什麽指望,現在大家已經絕望。台灣的經濟怕撐不過兩年的苦日子。就算兩年之後兩岸經貿大幅度開放,台灣還會有多少優勢呢? (作者曾任台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經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01月06日第三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