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扁奪取軍權為軍事冒險做準備 台“三總部、一總局”悄悄換牌

(2006-08-22 16:28:02) 下一個
扁奪取軍權為軍事冒險做準備 台“三總部、一總局”悄悄換牌 2006-01-06 00:59:26 點擊:424 2006-01-05 世界報      本報專稿 徐冰川 石江月   2005年的最後幾天,台灣地區三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作戰局”悄然抹去“總”字掛出新牌,這標誌著2006年的台軍建軍體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意味著台灣地區當局有可能主使三軍悄悄為可能的軍事冒險做準備。與歲末台軍內部動作頻頻相呼應的是,2006年第一天,陳水扁在元旦講話中突提將於2008年催生“台灣新憲法”,這不禁令各方擔憂。2005年政治走向頹勢的陳水扁當局是否會從2006年起走上軍事冒險的不歸路,而台軍的各項調整是否正在為可能的軍事冒險做準備?   台“三總部、一總局”悄悄換牌   2005年12月29日,台灣地區“國防部”突然以極機密不公開的行動,將“陸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空軍總司令部”、“總政治作戰局”等所謂“三總部、一總局”單位的大門全部更換新的名稱,分別掛上“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國防部政治作戰局”,也就是說,“三總部、一總局”的“總”字全部被抹消。此次換牌行動如此之低調,以至於“陸軍總司令部”門前的換班崗哨接班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過,由於行事過於低調機密,所以也導致換牌沒換名的尷尬現象發生:台“國防部”原本認為各軍種改為司令部之後,各軍種“總司令”也將同時改名為“陸軍司令”、“海軍司令”和“空軍司令”,但海軍與陸軍均表示,由於《“國防部”組織法》尚在“行政院”審議,在“立法院”未通過組織條例並送交“總統”公布前,包括陸、海軍在內的最高指揮官依舊稱為“總司令”。如此一來的話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怪現象,比如說“立法院”行文給各軍“司令部”,可能回文的內容是“國防部海軍司令部總司令”海軍二級上將陳邦治,一份文件一個人會有兩個不同的頭銜。空軍則兩邊討乖,他們對內稱“總司令”,對外行文則啟用“空軍司令部”和“空軍司令劉貴立”。   台“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劉誌堅表示,既已換牌,軍方對外及口頭均稱“陸軍司令”、“海軍司令”和“空軍司令”為好,但《“國防部”組織法》未通過前,包括各級行文等,仍將沿用“總司令印”。   陳水扁借換牌徹底奪得軍權      對於台“國防部”急不可耐提前換牌的做法,各方推測紛紛。   有說法是由於“國防二法”實施已屆滿三年,“軍種總部”及“總政戰局”改編的落日條款也將於2006年3月1日期滿,原本“國防部”已排定在“精進案”第二階段組織調整,預定於2006年2月28日前,完成“陸、海、空軍總部”改為“司令部”的稱謂調整,但“國防部”卻提前在“總統府”第377次軍事會談中,提出在2006年元旦實施,陳水扁立即核準同意。可見,陳水扁對換牌的急切心情。   陳水扁急於換牌有他的考慮。據透露,由於“三軍總部”改為司令部當時在“立法院”審議時即曾遭逢包括軍內老將極力反對,加上2006年2月台軍方高級將領配合各軍種組織調整而有極大幅度的調動,包括“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接班群體都可能由“總司令”級將領接任,因此,各“總司令部”提前調整為“司令部”,再根據“需要”換上自己的人馬,陳水扁可以就此徹底奪得軍權,將台軍“化藍為綠”。對此,台灣地區媒體毫不掩飾地說,如此保密地偷換三軍司令部牌號,讓外界感到軍方在此掛牌動作的整個過程中,有“不為人知的權力核心運作”,疑點多多。   無獨有偶的是,在此前兩天,陳水扁繼去年6月底擢升55名中、少將之後再度提拔44名中、少將。這也是陳水扁自2002年上台以來,第12次提拔將領。根據台官方數據,從陳水扁上任後共發布過12次中、少將晉升名單,每次平均晉升總數約43人,至此,台灣地區軍方的中級將領中大多數都是由陳水扁提拔的,而這次換牌則將高級將領也一網打盡,徹底控製軍權。   軍事冒險為政治投機做準備   陳水扁奪取軍權的根本目的是為其任內的軍事冒險做準備。   早在他上台不久,就主張對台軍編製體製大改革的“中原計劃”,這一計劃的核心本來就是將三軍“總司令”的稱呼廢除,然後將三軍“合署辦公”。“合署辦公”後,三軍就直屬於類似美軍的聯合參謀製,也就是由“參謀總長”下設有陸、海、空“副參謀總長”,及聯合參謀第一到第七次長,設置七大作戰區。這基本上與美軍現在的編製體製類同。而編製體製的類同最終目的是為了“聯合作戰”!應該引起外界警惕的是,台軍在2005年提出了作戰標識與美軍的一體化,而日本自衛隊也正在實現與美軍一體化。種種跡象表明,美、日、台軍事一體化的趨勢在不斷加強中。   決非偶然的是,陳水扁在2006年元旦發表了題為“民主台灣,聲聲不息”的元旦講話,再次透露出危險的政治投機意圖。他特別指出2007年可進行“新憲公投”,並於2008年催生一部所謂“合時、合身、合用的台灣新憲法”。除提出“五大願景”外,陳水扁還宣示要推動“六大改革”。陳水扁稱“六大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憲改”工程,未來的推動必然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內、先民間後政黨,以“全民共同的智慧與力量”,在2008年為台灣催生新“憲法”。陳水扁稱去年6月7日第一階段“憲改”提前展開,以及去年任務型“國民代表”通過“修憲”等讓他對第二階段“憲改”更有信心。陳水扁還指稱希望民間版“新憲法”草案在2006年能夠誕生,“如果台灣社會條件夠成熟,明年舉辦‘新憲公投’,誰說不可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