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馬兩人條件相似?馬英九:我脾氣好一點 2005-12-14 01:43:57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十四日電)副總統呂秀蓮近來拿自己與馬英九相比較,指稱兩人的許多條件是一樣的,媒體今天詢問台北市長馬英九對此的看法;馬英九幽默地說,兩人確實曾是哈佛同學,但「好像我的脾氣比較好一點」,引來一陣笑聲。
馬英九下午接見美國國防部前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克雷默(Franklin Kramer)等一行人,在外賓到訪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作以上表示。
“馬英九現象”是個啥現象? 2005-12-14 03:05:23
轉寄 列印
隨著台島三合一選舉,以中國國民黨為主軸的藍營以大比率勝出,作為國民黨掌舵人的馬英九人氣急升。12月9日,身為民進黨"五大天王"之一的謝長廷公開對"三合一"發表看法,民進黨慘敗主要因素是國民黨"馬英九現象"發酵,團結的泛綠都不能打贏馬英九。要諏嵜鎸?"馬英九現象"。(見新華社2005年12月10日消息)身居綠營高位的謝長廷此言,盡管對綠營有洩氣之意,然而,馬英九在台島民望中"蒸蒸日上"似是不爭的事實。從今年8月正式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正在駕駛著國民黨這艘百年老船駛出了政治低穀,迎來了一抹耀眼的晨光。
"馬英九現象"究竟是個什麼現象?人們各抒己見,見仁見智。要弄清"馬英九現象"的實質,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台島形勢分析兩岸關係,廓清一些是非似乎也不是閒事一樁。
馬英九主政台北市數年,政績不俗,被公眾譽為"三不沾"(即不沾黑金、不沾酒色、不沾台獨)人物,這是馬英九個人的良好品質的一麵。但是,馬英九在出任國民黨主席短短的數月內能率隊在"三合一"選戰中扭轉乾坤,顯然僅靠"三不沾"是不夠的。選戰,既靠政治家的智慧,更靠廣大民眾的認同。台島民眾認同的不僅是政黨領袖個人表現,更要認同政黨的綱領、路線及其整個團隊的表現。而近年國民黨在台島公眾麵前就展現了許多新形象。
盡管在2004年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戰中以些微之差再度敗陣,但以連戰為主席的中國國民黨痛定思痛,並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改弦易轍。其中,令兩岸和世界為之矚目的是以非凡的膽略,毅然於4月"登陸"與中共和解,達成了開創兩岸關係新篇章的胡連會"四點共識"。這個"四點共識"的主旨和要領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平等協商和交流。國民黨此舉不但在發展兩岸關係中持務實態度,同時也對自己進行改革,在民眾中提高了公信力。從4月以來台島歷次民調都顯示,國民黨的民意高漲了。
在8月國民黨新老交替馬英九接過主席棒後,向世人公布國民黨的新黨綱,明確宣布嚴格遵循胡連會"四點共識",不遺餘力推進兩岸關係,堅決反對"台獨"。而馬英九反對"台獨"不但體現在政治表態上,更在深層次方麵下功夫。在紀念台灣光複60周年的時候,馬英九親自撰寫一篇揭露"台獨"思想來源的文章,指出"台獨"思想真正起源於對土地改革的不滿。1950年起台當局強力實施土地改革,將農民由幾百年桎梏中解放出來,許多地主接受了這個苦澀和義務後,也有不少地主心懷不滿,而他們正是日本殖民地統治的最大受益者。(見《學習時報》2005年11月7日)馬英九揭露"台獨"的由來,使人們認清了李登輝等"台獨"勢力為何媚日的思想與文化根源,也幫助人們認識"台獨"就是賣台賣國。
在"三合一"選戰造勢階段,當陳水扁率領民進黨屢屢打出"統獨"伎倆,並發出"若以藍營選勝,兩岸政策將收緊"的威脅時,馬英九率領的國民黨毫不動搖,堅持"九二共識",堅持推進兩岸關係。這樣,中國國民黨就在台島中豎起了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旗幟。
旗幟就是生命、旗幟就是方向、就是力量。一個賣台賣國的旗幟當然贏不了民心,而一個搖擺不定的旗幟同樣凝聚不了民眾。馬英九高舉"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旗幟理所當然受到民眾的擁戴。假若要說,"馬英九現象"是個啥現象,那麼馬英九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立場是本質的體現,也是贏分關鍵的一著。
評價"馬英九現象"是評判與民進黨敗局密不可分的。令人回味的是,民進黨是靠"反黑金"等"殺手閒"上台的。然而,展現在公眾麵前的,民進黨數年的執政,並沒有踐諾他們的"反黑金",而是明裏暗裏玩弄"黑金政治"。近半年以來,股市禿鷹案、高捷弊案、濫吞花紅案、高速鐵路延宕案、中華電訊釋股案等一連串"弊案"曝光,均涉及民進黨高官,震動了台灣社會,暴露了民進黨的本來麵目。民進黨之所以弊端連連,是他們執政朝思暮想的是搞"台獨"。在"台獨"黑旗下,掩蓋著他們腐敗、漠視民生、媚日媚美的醜惡。因此可以說,民進黨在台島"三合一"選舉中敗北,敗在他們的黑金政治,敗在他們堅持"台獨"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錯誤路線。
"馬英九現象"告訴人們,政治人物要能夠有所作為,要順潮流順民意。而今,推進兩岸和解,發展兩岸關係,反對"台獨"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這個潮流中,馬英九等政黨領袖為順水推舟,長袖善舞,因而獲得成功;民進黨逆流而動,慘敗連連。這就是唯物史觀又一見証。
來源:新華網網友: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