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年輕人熱衷在北京創業

(2006-08-22 16:28:00) 下一個
台灣年輕人熱衷在北京創業 2005-12-12 17:57:53 點擊:519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趙博、裴闖、趙小菊)每天店鋪打烊後,李宏遠都會驅車一小時,從市中心的茶葉店回到京郊的家,陪伴懷孕6個月的妻子。 在高雄出生長大,李宏運的普通話帶有濃濃的台灣腔。他告訴記者,4年前,年過而立的他來到北京發展。“因為父親看到大陸的前景,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夠來這邊落地生根。” 李宏遠打理的茶葉店位於宣武門附近,店麵不到二十平米,卻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變得遠近小有名氣,主打的大禹嶺、阿裏山高山烏龍茶吸引了相當一批“回頭客”。 “我比較喜歡北京人的處世方式,很講義氣,也喜歡北京城獨特的古都氣質。”在李宏遠看來,這個北方都市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從中結交了不少知心朋友,坦誠相待的那種。其中有一個河南女孩,現在成了茶葉店的老板娘。 結婚生子,閑暇時學一點哲學,過著寧靜的生活,他說自己已經完成了老人家的遺願。 和李宏遠一樣在北京“打拚”的台灣商人不在少數。根據北京市台辦的統計數據,截至2004年,已累計批準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超過2240家,合同台資達到39億美元。 北京市台辦宣傳處負責人孫宇告訴記者,便利的交通、豐沛的人才資源、日益優化的投資環境,正在使北京成為台胞在北方地區最主要的投資地點。 為什麽會選擇北京?來自台北的趙聖華有自己的理由。這位台灣政治大學的高材生,在美國休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研究完一通《中外合資企業法》,欣然放下學業,走上大陸創業之旅。 1992年回到大陸,四個合夥人考察了大江南北各個城市,北京成為最終的選擇。 “北京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向往的地方。”坐在擁有自己股份的聚茗雅軒茶館,趙聖華絲毫不後悔當年的選擇。 從最初開餐館,事必親為,甚至每天清晨跑去市場看菜價,到現在,在豐台區辦廠生產貨車零部件等機械產品,偶爾參股開張一兩家小店,做一個運籌於千裏之外的投資公司董事長,14年來趙聖華走過一條滿載故事的商道。 現在的趙聖華已經儼然是一個“北京通”,他喜歡和來自沈陽的女友去逛大柵欄、秀水街,品嚐地道的小吃。鹵煮火燒是他的最愛,為了吃一口正宗的味道,他曾經不辭辛勞到鼓樓大街尋訪百年名店“小腸陳”。 與以跨國集團的形式大舉進駐京城的一批台資IT、房地產、金融企業相比,李宏遠和趙聖華們的資金並不雄厚,創業規模也顯得微乎其微。但是在北京市台商協會秘書長陳國原看來,他們正是在京台商的“生力軍”。 “比如‘呷甫呷甫’,起初隻是一家小小的火鍋店,現在卻發展成擁有20多家連鎖店、日營業額逾40萬的連鎖餐飲公司。”說起同鄉的創業之道,台商出身的陳國原如數家珍。在他眼裏,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創業者樹立起了台商的正麵形象:勤勞、熱情、真誠。 陳國原告訴記者,是北京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了台灣的年輕人前來創業。他們中的很多人逐漸愛上了北京,最終選擇了定居。 李宏遠和趙聖華都準備春節回台灣探親,一個是帶著懷孕的妻子,一個是偕同即將過門的未婚妻。盡管現在有春節包機,但兩岸直航仍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心願,那樣,他們隻需花費大約兩個小時時間就可以隨時回到生長於斯的寶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