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跛腳”陳水扁 扁政府最後x天

(2006-08-22 16:27:56) 下一個
“跛腳”陳水扁 扁政府最後800天 2005-12-01 21:57:06 點擊:609 文/特約撰稿員 郭宏章(發自台北)記者 宋元 島內日前報道,陳水扁在5年前上任之初,施政滿意度曾高達近八成;八掌溪事件及政權交替後第一任行政院長唐飛辭職後,一路下滑至四成左右;停建核四時更跌到四成以下;就職兩周年時雖回升到將近六成,但因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停頓又使他的滿意度降至三成五左右的低點。自此之後,他的滿意度一直維持在三成到四成之間。然而近來高捷弊案的烈火,卻一路自高雄的泰勞宿舍燒往總統府,10月初一份民調結果顯示,陳水扁的施政滿意度創下二成五的曆史新低。 在2000年大選一役中扮演阿扁“化妝師”、曾為阿扁撰寫前半生自傳《台灣之子》的胡忠信,在後來的著作中即指出,不安全感是陳水扁的人格特質,胡直言這種不安全感導致陳水扁無法與人坦誠溝通,更難與人推心置腹,這實際上成為5年多以來台灣政治情勢發展的重要變量,而且還會繼續影響到2008年。 陳哲男搞砸陳水扁的“期中考” 數月來,令陳水扁臉上無光的事一件件被爆料,讓原本已經低迷的年底三合一選舉(縣市長、縣市議員以及鄉鎮長改選)的選情雪上加霜。這次選舉,原被稱為陳水扁的“期中考”。 多年來陪著陳水扁一同登上權力高峰的陳哲男,在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任期中,除了涉及協助陳敏賢介入高雄捷運弊案之外,現在又被查出2001年1月起由其下屬高姓專員代為炒股票與處理賬務。高創下100多次交易紀錄,替陳哲男賺了數百萬元台幣。根據官方的調查結果,炒股行為於2004年大選期間停止。 為舞弊案所困的陳水扁在媒體前頻頻辯解,慷慨陳詞、手舞足蹈、聲嘶力竭之狀,卻被媒體譏笑“望之不似人君”,而且“聞之也不似人君”。雖然10月22日起,陳水扁跟幕僚決定模仿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勝選的花招,站上一輛6噸卡車巡回全台灣各縣市站台助講、拉抬各縣市長候選人的聲勢,但效果實在有限,甚至還出現過冷場的情況。 原因隻有一個,陳水扁的首位“台灣本土‘總統’”的光環效用正在迅速遞減。經過5年多的耐心大考驗,台灣的選民已經對政治人物操弄選民的行徑感到厭倦,尤其是投票前百般討好,開一大堆支票,當選後承諾卻一一跳票,獲得政治權力後就把選民一腳踢開,最讓人無法忍受。現在,輪到選民們向政治人物說再見了。 目前,已經有觀察家認為綠軍執政的縣市將有多處會變藍,藍軍甚至喊出要奪下15個縣市的版圖,這在台灣加上金馬兩地共25縣市的首長“選舉”中,已經達到由鄉村包圍城市的效果了。果真這樣,阿扁的期中考試就全砸了。 黨外中間派遠離,黨內青壯派拋棄 中間派從來都是台灣選舉中最關鍵的決定性力量。但台灣曆年來的“選舉”,大概都沒有像這次2005年底三合一選舉一樣,如此依賴中間派選民的投票。 恰在扁政府深陷弊案疑雲、不被選民信任的關頭,陳水扁的行政院長謝長廷與手下大將新聞局長姚文智,卻針對有線電視台TVBS的股權結構爭議,祭出法律來嚴加處理,不隻讓輿論嘩然,也讓台灣的中間選民不再沉默,除了投書到報紙,電視台的CALL-IN節目(打入電話參與節目)也成為主要的出氣筒。 表麵上,扁政府的強硬立場是因為TVBS從今年2月來一直鎖定謝長廷的施政問題嚴加批判,但最關鍵還是因為泰勞事件引爆的謝長廷2月1日由高雄市長升任行政院長後留下來的政商關係中的隱患可能會向上延燒。 為什麽民進黨政府這次如此怕媒體影響大局?事實上,經曆1996年的大選,國民黨、民進黨、新黨還有所謂的無黨籍(實際上也是國民黨出來的)4組候選人的大戰後,台灣的多元民主思潮衝擊了傳統社會。正如紀登斯觀察到的:“隨著不結盟選民階層的發展,政黨會愈來愈不能完全依賴他們的既有支持者,不得不去爭奪那些中立者。”台灣的中間選民正是藍綠各政黨最依賴、最怕失去、但又無法完全掌握的一群人。 然後,陳水扁眼下的更大挑戰來自黨內。當泛藍陣營不再懼怕被戴“紅帽子”以後,江、連、宋、鬱、李接連大陸行,在兩岸關係上被邊緣化的綠營即出現分裂苗頭,並由其兩大首領——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互攻互罵肇始。台聯黨榮譽黨主席李登輝與民進黨榮譽黨主席林義雄甚至先後提議“罷免”陳水扁。 嚴重內耗令利益集團發覺不可坐視不理,並從中斡旋。陳水扁和李登輝近日也收起前段時間劍拔弩張的氣勢,主張“台獨”的《自由時報》也開始報道一些類似“尊李依舊,扁今修補父子情“的新聞。 然而,民進黨已止不住內訌和“造反”勢頭。最出人意料的是,扁嫡係人馬和過去被稱為“保皇派”的新潮流係也開始向他開炮。當年上台時,陳水扁雖然屬於民進黨內代表青壯派的“正義聯機”(當初民進黨內以扁為號召的一個派係),但由於陳哲男事件,民進黨內各派係均覺醒到,陳水扁已經成為他們的負債,尤其以正在參選台北縣長的阿扁嫡係羅文嘉、新潮流係段宜康與李文忠等學運時代的政治人物感受最深。因此,這些新一代的青壯派喊出了“新民進黨運動”,呼籲黨內改革,並讓陳水扁負起用人不當的責任,企圖力挽狂瀾,為自己的政治前途留下生機,避免被卷入陳水扁沉船的漩渦。 此口號一喊出,即遭到黨內同誌的不同對待,有人聲援,也有人大罵叛徒,叫他們閉嘴。陳水扁雖然最終透過立法院、黨團會議等黨政協調機製,將這場火撲滅,不過餘燼仍在。各方無非迫於年底選舉的壓力,才接受以大局為重,但在選民眼中,綠營分裂造成的傷害已是事實,並且迅速反映在民意調查上。 目前,民進黨在部分地區的民調已經出現了跟藍軍候選人差距拉大的情況,羅文嘉即是一例。從曆史紀錄和選民結構來看,民進黨連續在台北縣執政了16年,羅文嘉以扁係人馬參選縣長原本應該具有先天優勢,但是選舉至今多項民調卻沒有任何一項領先,連民進黨內部的民調中心都罕見地主動公開調查結果,連續4次強調羅文嘉與對手周錫瑋的支持度還是旗鼓相當的,差距在不到3%的誤差範圍之內。這是民進黨從來沒有過的動作,也可見民進黨對於選情之焦灼。 扁式風格 過卑過亢 曾經憑借“新聞自由”牌得承大位的陳水扁,何以會默許手下與媒體對決?關鍵在於,陳水扁隻信賴身旁的陳哲男、馬永成等核心幕僚,造成對許多政治判斷無法客觀周全,作風狹隘,這一點一直是讓台北政壇人士都無法苟同的。比如這一次,陳水扁團隊認為部分統派媒體是“靠來自境外的資金撐腰,所以才有不愛台灣總統的嚴厲抨擊,出發動機不良善”,這種思維方式導致新聞局長姚文智對所謂港資的TVBS 窮追猛打,一直不斷威脅要依法撤銷執照。即使在輿論壓力下陳水扁都對外喊話“任內不會關掉任何一家報社或電視台”了,姚還強調不排除依法撤銷TVBS的執照,並開出100萬元台幣的罰單。這種殺紅了眼的做法,純係扁式風格,固然可以鞏固深綠選票,但讓許多中間選民搖頭。 陳水扁上任至今,一路上爭議不斷 停建核能四廠不隻得罪了連戰,毀了原本可以和解的藍綠關係,也讓中間選民大為驚訝,但後來卻又恢複興建,這已種下了台灣選民對阿扁出爾反爾的不信任感; 接下來,八掌溪工人因為救難單位互相推諉造成無謂犧牲,反映出陳水扁執政團隊與官僚體係之間的脫節,又讓選民心寒; 在2000年之後全球經濟不景氣時,政府隻會砸錢到股市卻慘遭狙殺,政府的勞退基金如同肉包子打狗般有去無回; “3·19”槍擊案爆發的時機以及後續偵辦上的疑點,更讓陳水扁帶著將近一半選民的質疑走上第二個任期,卻又馬上因為喊出“正名製憲”引發台灣與美國關係緊張,並衝擊了三項重大軍購案的進程,這讓陳水扁原本引以自豪的軍事改革與軍文關係幾乎毀於一旦。而現在他也隻好硬著頭皮,在“立法院”將近闖關40次都遭到杯葛的情況下還要強行推動; 最近為了拉攏中南部以農民為主的選票,強硬推動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改革製度,也就是所謂的18%優惠存款的額度改變,讓原本有機會領到比在職期間薪水更好一點的退休金製度,改回隻能領80%~95%,雖然理由是為了社會公平正義,但是時機卻選在投票前20天,不免又有瓜田李下之嫌,因此連最不熱衷政治活動的退休軍公教人員都揚言上街頭抗議。可見陳水扁任內將近6年內,把可以得罪的人幾乎得罪光了。 有觀察家認為這些決策模式是阿扁成長過程中由貧戶之子掙紮向上、始終沒有安全感導致的過卑過亢性格所致,也有人認為民進黨先天不足,尤其大部分人長期在執政機構之外,雖然有許多人具有律師與法政專長,但打天下時養成的草莽風格“能破而不能立”成為民進黨執政最大的缺點。 800天內,“修憲”將是首件大事,“金改”料將不得人心 無論年底選舉結果如何,陳水扁畢竟還有兩年多的時間當“總統”。在此期間,“修憲”將是陳水扁必定會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隻是修憲的目標已經不可能過高了,應該隻會把台灣的政體從現在的半總統製(也是半內閣製)修改成為總統製,而且極可能順勢把原本五權分立的政體改成三權分立,也就是把已經沒有功能的監察院以及淪為行政院附屬單位的考試院廢掉。 去年阿扁還是民進黨主席的時候,為了在“立委”選舉中為民進黨鞏固深綠選票,曾搶走台聯黨的“製憲正名”口號自己來用,雖然守住了基本盤,卻引來泛綠盟友台聯黨與李登輝的極度不諒解,甚至也惹惱了美國總統小布什,因為這個口號同樣讓北京政治圈憂慮:台灣會否又在阿扁的推波助瀾下傾向“台獨”?經過一年的多方溝通,陳水扁把“製憲”的口號修正為“修憲”,風波才好不容易平息下來。但這個月由於陳水扁在高雄捷運弊案與縣市長選情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預判三合一選舉的結果可能不樂觀,對民進黨的執政基礎將有動搖,於是陳水扁又將宣布激活“修憲”了。 11月11日傍晚,陳水扁的親信陳哲男利用職權指揮公務員代為炒股的醜聞由官方公布之後,陳水扁晚間到了選舉造勢場上,又喊出“2008年新的總統,能實施台灣新憲法”。這種戰術在過去屢見不鮮,每次遇到危機,陳水扁就會把政治議題提高到國家安全與憲政層麵,一方麵可以吸引選民的關注程度,另一方麵可以轉移在野黨與媒體對他個人問題質疑的壓力。 不過,這個戰術現在可能不太管用了。因為台灣選民早已對政治冷感,而且政治議題的層次越高,恐怕這種冷感愈甚。其中的關鍵,是扁政府的政策和政治訴求與人民的需求長期脫節。 典型的一例,正是扁政府預備在未來800多天裏實施的經濟改革——“二次金改”。 2000年政黨輪替前,台灣遭逢了百年來最大的地震災害,隨後經濟不景氣到來,一直到2004年中以後,台灣經濟才有起色。這5年來,升鬥小民的所得增長有限,尤其是工薪階層的薪資幾乎沒有成長。倒是經過官方推動的第一次金融改革中的銀行購並大戰後,台灣的財團實力更上一層樓。由集團掌握的金融控股公司撒下天羅地網,以銀行、保險、基金等多重金融商品的銷售,再加上轉投資的多角化經營,讓老百姓口袋裏的每一分錢和生活形態幾乎完全被大財團掌握。眼下,台灣官方還要繼續“二次金改”,推動剩下的官股銀行將股權釋出給財團,以達到培養出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金控公司並把金控公司數量減半的目的。這種違反市場機製、好大喜功的金融政策對於解決民生問題來說絲毫無濟於事。 因此,台灣許多中下階層百姓對政治漸趨冷感,進一步導致選舉的場子規模縮水。本來,因為動員撐場麵要花錢,中小企業外移已經造成企業主對本地政治人物的捐助減少,而政治參與的熱度降低更是讓各政黨連“人場”也捧不起來。 而“二次金改”原本是今年年底要完成的政績,但現在無疑踢到了鐵板上。目前看來,不止財團資本家的出價不配合政府,還有官股銀行員工工會強力抗爭,年底完成“金改”的幾率微乎其微,阿扁隻能在剩下的兩年內來繼續推動。不過這真的能夠達到改革的實際效果嗎?已經有不少學者專家提出質疑,為何台灣官方一定要扮演影響市場的手,在明年讓14家金控減半?在法令不周的情況下急著讓金控成為7家獨占的市場,惟利是圖、隻顧著不斷擴張體係卻把消費者當魚肉的財團難道不會令台灣社會的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 接班人遭遇逆流 羽翼皆傷 陳水扁的指定接班人雖未明朗化,但由於藍軍由馬英九出線角逐2008大選的情勢大致已定,因此綠軍內部的緊迫感也與日俱增。 目前看來,從阿扁手中接下民進黨主席位子的蘇貞昌,雖然已經盡全力到全台各地助選,但如果不能在12月3日的三合一選舉中開出好的票房,還是會背上輔選失敗的罪名,錯失2008年的接班機會。 遭高雄捷運弊案疑雲糾纏的行政院長謝長廷,聲望已受重創,直到現在也看不出用什麽辦法能夠擺脫。2008年之前他能脫身自保就不錯了,未來發展頗不樂觀。 遊錫目前是輔佐陳水扁的要臣,平日言行低調,頗有伴君如伴虎的味道,但仔細觀察遊錫,會知道他從來也沒放棄過問鼎大位的意願。再加上1999年“宜蘭幫”的精神領袖林義雄把參選機會讓給陳水扁,讓陳水扁對同是宜蘭出身的遊錫一直相當重用。八掌溪事件中遊錫更代扁受過,辭去“行政院”副院長的位子,扁政府隨後就讓他出任閣揆,現在又任“總統府”秘書長一職,成為扁倚重的首席幕僚長。所以,相較之下,遊錫還沒在這兩年的政治風暴中受太多傷,也沒犯下任何大錯,反倒成為綠軍未來最有可能接班的政治領袖之一。現在,民進黨政府不計代價推動的台北通往宜蘭的高速公路“北宜高”,攻克雪山隧道的天險,無非希望以便利的交通建設讓宜蘭選票鞏固在民進黨手中。 台灣人民忠厚老實+兩岸沒戰爭=阿扁勉強及格 前述軍公教退休金製度的修改,雖然是在“考試院”決定的,但實際是在與陳水扁同一陣線的民進黨獨派大佬姚嘉文的親自操刀下通過的。這一刀砍下去,被藍軍直指是搞階級鬥爭,他們強烈懷疑陳水扁是因為始終無法突破軍公教階層的選票,並認定這是國民黨時代以優渥退休金養出來的鐵票,在屢攻不下的情況,幹脆來個“焦土政策”,來向民進黨的死忠農工階層選票宣示“維持社會公義,照顧農民”的決心。因為陳水扁還連帶在“立法院”通過另一法案,把農民津貼從4000元台幣增加到5000元,增幅走到極端,又是一個扁式風格的最佳範例。 陳水扁往往到了求取曆史定位的關鍵時刻,寧可走向激進的保守主義而揚棄競選之初的“新中間路線”的。這一風格其來有自。一直以來,無論陳水扁怎樣犯錯被扣分,即使誠信與操守滑到及格邊緣,但農民階層其實並不會太過為難他。套用李登輝的話說,“移民到台灣的都是農民階層,不諳宮廷政治的勾心鬥角,個性忠厚老實”,隻要兩岸不打仗、有飯吃,就不會為難當政者。所幸,在陳水扁任期內兩岸至今還沒發生戰爭,解放軍還沒有像在李登輝任內一樣對台進行飛彈演習或是發生針對“兩國論”的海空對峙,因此勉強拿到及格分數,也不是太難。 持平而論,陳水扁也的確麵對相當大的執政難度。當年訴求改革的陳水扁能夠上台,本就是因緣際會。一方麵,得到“一定要讓國民黨下台一次”的廣大民意的支持;一方麵,宋楚瑜、連戰“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而宋楚瑜被李登輝設計的興票案拖住,陳這才登上權力高峰。可是,當陳水扁真正要改革時,其決心又常常被黨內各種勢力牽絆,同時麵臨綠軍在國會不能成為多數黨的困境。 但這正是民主社會的必然結果,台灣的中間選民往往會有這樣的選擇:對“立法委員”的選舉投票與對“總統”大選的投票之間,會有相反的取向。因為這就等於對執政黨的製衡。這一點在阿扁的執政期間就很明顯,例如陳文茜與李敖以批評執政黨人氣高升,輕而易舉就當選“立委”。因此國會藍軍過半其實就是台灣選民的製衡機製發生作用的結果,反映出台灣人民對執政黨的不放心。 台灣“學步期”民主體係的這種不放心,即使在美國與英國等“成年期”民主國家,也都發生過。可見,權力結構的製衡與監督不可絲毫放鬆。因此在台灣的五權體製即將分崩瓦解之際,台灣“第四權”——媒體,對政治權力仍須堅守立場。而繼續追求權位的政治人物,不妨好好審視阿扁8年任期的起起落落,探看執政者跟真正台灣人民的心聲有多大的差距,引以為鑒。 來源:鳳凰周刊2005年第33期 總第202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