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初春福顧(孤雁入群格)
梅香小阪早春庵,(下平十三覃)
友吉新朋満十三。(下平十三覃)
鐵炮刺身談祭獺,
桃花竹外備耕田?(下平一先)
1、孤雁出群格
格律詩的首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出群格”(或稱孤雁帶群格,就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
如:訪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聲中,(東韻)
桃花帶露濃。(冬韻)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鍾。(冬韻)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冬韻)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鬆。(冬韻)
又如: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冬韻)
遠近高低各不同。(東韻)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東韻)
(現代人將一東二冬通押,那另當別論。)
2、孤雁入群格
格律詩的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或稱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
如:無題(魯迅):
慣於長夜過春時,(支韻)
挈婦將雛鬢有絲。(支韻)
夢裏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支韻)
忍看朋輩成新鬼,
怒向刀叢覓小詩。(支韻)
吟罷低眉無寫處,
月光如水照緇衣。(微韻)
3、其他變格
常見的有進退格(進退韻)、轆轤格(轆轤韻)、葫蘆格(葫蘆韻)三種。這些看似鄰韻通押,但有定規,如“進退韻”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一進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如“東”、“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冬”、“刪”、“魚”等);“轆轤韻”是鄰韻雙出雙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葫蘆韻”和“進退韻”差不多,也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但它要求先小後大,像葫蘆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東”,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刪”。
以上這些“變體”雖不普遍,但也經常可見,我們不能稱之為新韻。
孤雁出群格
“孤雁出群格”是詩律範疇的概念,又稱為借韻。在近體詩中,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如果入韻,其韻腳處用字不一定與以下其他韻腳處用字處於同在一部,使用鄰韻字也被允許,這就叫做“孤雁出群格。而格律詩的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
最早稱首句借用鄰韻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謝榛。他在所著《四溟詩話》中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這種說法的今人詩家,如張皓先生在其主編的《古典詩詞通論》中說:“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韻腳之規,而借用鄰韻,後世稱為孤雁出群格。”星漢先生在《今韻說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於首句入韻的格律詩,借用鄰韻的韻字,作為首句的韻腳,唐宋幾成風氣,視為定例,叫‘借韻’,起名號‘孤雁出群’……如冬韻詩起句入東韻,支韻詩起句入微韻,豪韻詩起句入蕭肴是也。”
以林逋《山園小梅》詩為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撙。”此詩首句韻腳用的是先韻,而昏、魂、群等韻腳則是元韻字,首句借用鄰韻,便屬於“孤雁出群格”。
“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運用
古人有時喜歡把絕句稱為“兩韻詩”,把律詩稱為“四韻詩”。因為古人認為,絕句隻要有嚴格的兩韻腳就可,律詩隻要求有嚴格的四韻腳就可。以律詩來說,古人把首句不入韻的五律視為“正軌”就是很好的證明。不過,為了音律的和諧和吟唱的悅耳,人們又要求部分格律詩的首句也押韻。這是因為格律詩首句押韻更容易記憶,吟唱時更悅耳動聽,更賞心怡神。
格律詩因為增加了一個韻腳,卻增加了不少的麻煩。為了減輕負擔,人們又想出了一個“偷工減料”的取巧辦法,那就是:允許格律詩的首句和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格律詩的首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出群格”(依在下愚見,應稱為“孤雁帶群格”。這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而格律詩的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依在下愚見,應稱為“孤雁混群格”。這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飛。)。
為了行文的集中,本文隻以律詩為例,談談“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運用。在格律詩的創作中,“孤雁出群格”是很常用的一種“格”(格律)。
例如:
雪作(曾幾)
臥聞微霰卻無聲,(庚韻)
起看階前又不能。(蒸韻)
一夜紙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於冰。(蒸韻)
履穿過我柴門客,
笠重歸來竹院僧。(蒸韻)
三白自佳晴也好,
諸山粉黛見層層。(蒸韻)
在格律詩的創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詩人因為激情澎湃,為了表達一種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時在本韻部裏又找不到準確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鄰韻部的字眼作為全詩結句的韻腳。所以說,“孤雁入群格”是一種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詩人在某些場合不得不用的一種“格”。例如:
言懷(黃景仁)
聽雨看雲暮複朝,(蕭韻)
誰於籠鶴采豐標。(蕭韻)
不禁多病聰明減,
詎慣長閑意氣銷。(蕭韻)
靜裏風懷玄度月,
邊心血子胥潮。(蕭韻)
可知戰勝渾難事,
一任浮生付濁醪。(豪韻)
在格律詩的創作中,雖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這兩種“格”不可以在一首詩裏同時出現。也就是說,在同一首詩裏,“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許同時並用的。原因就是:律詩稱為“四韻詩”,它要求一首詩至少使用同一韻部裏的四個韻腳。如果在一首詩裏,同時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麽,這首詩同韻部裏的韻腳隻剩下三個了,顯然不符合“四韻詩”的概念界定。
特殊之押韻法
一:飛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也,稱之為“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惟仍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現舉數首為例:
伊州歌 金昌緒(一作蓋嘉運作)(飛雁入群格)
打起黃鶯兒(支韻),
莫教枝上啼(齊韻);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齊韻)。
首句用四支韻,餘用八齊韻。
楓橋 孫覿 (飛雁入群格)
白發重來一夢中(東韻),
青山不改舊時容(冬韻);
烏啼霜落寒山寺,
攲枕猶聽半夜鍾(冬韻)。
首句用一東韻,餘用二冬韻。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江韻)
騷人閣筆費評章;(陽韻)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陽韻)
首句用三江韻,餘用七陽韻。
雪作 曾幾
臥聞微霰卻無聲,起看階前又不能;
一夜紙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於冰;
履穿過我柴門客,笠重歸來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諸山粉黛見層層。
詩押十蒸韻,而首句借用“庚”韻字為韻腳。清沈德潛【說詩晬話】雲“起句可不用韻,故宋人有用別韻者,然必於通韻中,方可借入,若庚青韻詩,起句入真文寒刪韻;先韻詩,起句入覃、鹽、鹹韻,則雜然不可為訓”。汪師韓於【詩學纂聞】亦雲:“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韻字,蓋此韻原不在四韻之數,謂之‘孤雁入群’。然不可通者,亦不可用也”。而謝榛【四溟詩話】則曰:“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按:當作孤雁入群格)宋人多有之。寧用仄字,勿用平字,若子美‘先帝貴妃俱寂寞’,‘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於此可知各人持論,亦自稍有不同。
二:飛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稱之為“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然亦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如:
故行宮 元稹
寥落故行宮,(東韻) 宮花寂寞紅;(東韻)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冬韻)
詩押“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
又如:
中夏晝臥 劉兼
寂寂無聊九夏中,(東韻)傍簷依壁待清風;(東韻)
壯圖奇策無人問, 不及南陽一臥龍。(冬韻)
詩押“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
又如:
呼陀河 範成大
聞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陽九見中興;
如今爛被胡羶涴,不似滄浪可濯纓。
詩押“十蒸”韻,而末句借用“八庚”韻之字。
又如:
言懷 黃景仁
聽雨看雲暮複朝,誰於籠鶴采豐標;
不禁多病聰明減,詎慣長閑意氣銷;
靜裏風懷玄度月,愁邊心血子胥潮;
可知戰勝渾難事,一任浮生付濁醪。
詩押“二蕭”韻,而尾聯借用“四豪”韻之字。以上皆稱為“飛雁出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