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小雨哲學立題:為什麽“匈牙利進行曲”是那麽難忘? - 趣海拾貝(六)

(2008-09-28 23:05:19) 下一個

小雨哲學立題:為什麽匈牙利進行曲是那麽難忘?


- 趣海拾貝 (六)

Pourquoi est-ce que "marche hongroise" Unforgettable le devenir?


- Questions intéressantes (6)

Perché "Ungherese marzo" Diventa quindi indimenticabili?


- Domande interessanti (6)

Why does “Hungarian March” Become So Unforgettable?


- Interesting Questions (6)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譯者: 今日雨果


Berlioz La Damnation de Faust Hungarian March - Karajan
1978
指揮大師卡拉揚[1]那鮮明而又嚴謹的風格在這兒得到了充分體現。
請注意這幾個亮點時刻(分:秒):2:102:20~2:303:10~3:20
(視頻,轉載)

  匈牙利的《拉科奇進行曲》[2],是近代音樂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軍隊進行曲。這首進行曲相傳是十八世紀初葉匈牙利民族獨立運動領袖拉科奇(1676-1735)的士兵創作的。柏遼茲[3]聽到這首進行曲受到極大的震撼,他決定把這首匈牙利進行曲改編後放進他的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懲罰》中。

  柏遼茲在回憶錄中談到在匈牙利初次演出他改編的《匈牙利進行曲》的情況時說:在以旋律開頭幾小節的節奏為基礎的小號樂句之後,主題出現了,你會記得,是在弦樂器的撥弦伴奏下,由長笛和單簧管輕輕奏出的。聽眾屏息傾聽著這個料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長大的‘漸強’以後,……樂隊掀起了驚濤駭浪,並發出了延宕已久的強音時,前所未聞的喊叫和跺腳聲震動了全場。全體聽眾如醉如狂,火熱的情緒凝集成一片爆炸聲,這使我恐懼得渾身發抖。我感到自己的頭發在豎立起來。”那時正是匈牙利民族運動高漲的年代,匈牙利人是作為一首革命的戰歌來接受它的。


虎口脫險 La Grande Vadrouille
聽著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內斯[4]那一本三正經的法語,
看著他氣呼呼地折斷指揮棒的樣子,您能忍住不笑嗎?
(法語視頻,轉載)


虎口脫險 La Grande Vadrouille
出去!墨菲斯特,馬庫利特,浮士德,出去!我在工作的時候,不許任何人在場!除了柏遼茲是例外,知道麽!
尚華配音的路易•德•菲內斯[5],唯妙唯肖,令人忍俊不已。
(中文視頻,轉載)

  【片名】La Grande vadrouille
  【譯名】虎口脫險
  【發行】1966
  【國家】法國
  【編劇】丹尼爾•湯普森
  【導演】蓋拉德•歐利
  【主演】路易•德•菲耐斯 安德烈•布爾維爾 克勞迪奧•布魯克
  【譯 製】上海電影譯製廠(上譯)
  【翻譯】徐誌仁
  【導演】蘇 秀
  【剪輯】張立群 陸 敏
  【錄音】李建山
  【配音】尚 華、於 鼎、施 融、丁建華、楊成純、蘇 秀、翁振新、程曉樺、戴學廬、童自榮、胡慶漢、蓋文源

  劇情介紹: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駐法國的德軍防空武器擊中,飛機上的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巴黎的土耳其浴室見麵。但他們分別降 落在德軍占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為了抓到這些英國飛行員,德軍在全市進行了大搜捕,而其中三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所逼,油漆匠和指揮家隻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胡子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這些英國飛行員在熱情的法國人掩護下,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遊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

  每次聽到這氣勢軒昂的“匈牙利進行曲”,小雨往往會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拿起一根筷子,咬牙切齒,猛猛地過一下指揮大師的癮。

  每次觀看路易•德•菲內斯主演的影片【虎口脫險】,總會勾起一絲朋友相惜之情。小雨有一位鍾愛上海的瑞士朋友,名叫Spati,是喜來登大酒店裏赫赫有名的點心大師,他的麵容酷像電影“虎口脫險”裏的Louis de Funès指揮大師,極其和藹幽默。我們經常在一起用餐,海闊天空地神聊,有時連旁邊的服務員也一起加入聊天,隻要領班不在場,嘿嘿。每逢周五的晚餐是酒店裏的特色:意大利大餐,法國大餐,德國大餐,新加坡大餐,中華大餐,等等。進門的大桌上擺滿了廚師們巧奪天工,以食物構造出來的富麗堂皇而又活靈活現的代表該國風貌的藝術照型。這時Spati就會洋洋自得地向小雨介紹每一國的飲食特色,以及他在該國的趣事逸聞。。。他常常自豪地說:“你知道嗎?瑞士的國慶幾歲,就是上海的老城城慶幾歲,已經七百多歲啦!”小雨和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好想念他,不知他今在何方。。。親愛的讀者,如果你見到他,請代小雨向他問好。

  盼望著,有那麽一天,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曲的喜劇電影問世,為什麽不呢?。。。

 很想聽聽各位說說:為什麽匈牙利進行曲是那麽難忘?
 這個話題在今年有點兒敏感。反正,小雨不怕砸磚,尤其是不同的哲學。再說,您也砸不到,嘻嘻。


後記

2013331

。。。,。。。

摯友:hehe
      thank u

小雨:(《虎口脫險》裏的那指揮一邊搔腦袋,一邊虛心地)我沒什麽,我沒什麽。。

摯友:?

小雨:等等,我要讓你徹底高興一下。。。
   《虎口脫險2Grande vadrouille La(1966)

。。。,。。。


參考文獻

[1]
赫伯特··卡拉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赫伯特··卡拉揚

[2]
柏遼茲 匈牙利進行曲

 埃克托·柏遼茲 (Hector Berlioz,1803-1869)法國作曲家,法國浪漫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1211日出生在法國西南部的聖安德列,186938日在巴黎病逝。他的父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指導了他大多數的教育,從學習拉丁文到音樂。他先是學習長笛和豎笛,後來又學習吉他,但從未學過鋼琴。182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柏遼茲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如《幻想交響曲》、《安魂曲》、戲劇交響曲《羅米歐與朱麗葉》,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6],交響樂《哈羅德在意大利》,歌劇《本尼溫托·切裏尼》和優美的聲樂套曲《夏夜》等。

柏遼茲在浪漫主義時期以其作品的文學性為以後標題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奠基,他大膽地擴大了樂隊的配器,賦予樂隊華麗的色彩,並在旋律、和聲上踏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柏遼茲對音樂曆史的是影響是微妙的、巨大的,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對法國音樂,而是影響遍及了整個歐洲大陸。柏遼茲的名字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及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堪稱法國浪漫主義三傑。

匈牙利的《拉科奇進行曲》,是近代音樂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軍隊進行曲。這首進行曲相傳是十八世紀初葉匈牙利民族獨立運動領袖拉科奇(1676-1735)的士兵創作的。柏遼茲聽到這首進行曲受到極大的震撼,他決定把這首匈牙利進行曲改編後放進他的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懲罰》中。

柏遼茲在回憶錄中談到在匈牙利初次演出他改編的《匈牙利進行曲》的情況時說:在以旋律開頭幾小節的節奏為基礎的小號樂句之後,主題出現了,你會記得,是在弦樂器的撥弦伴奏下,由長笛和單簧管輕輕奏出的。聽眾屏息傾聽著這個料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長大的‘漸強’以後,……樂隊掀起了驚濤駭浪,並發出了延宕已久的強音時,前所未聞的喊叫和跺腳聲震動了全場。全體聽眾如醉如狂,火熱的情緒凝集成一片爆炸聲,這使我恐懼得渾身發抖。我感到自己的頭發在豎立起來。”那時正是匈牙利民族運動高漲的年代,匈牙利人是作為一首革命的戰歌來接受它的。
http://www.x5dj.com/Blog/00692987/00386106.shtml

[3]
法國浪漫派作曲家埃克托·柏遼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白遼士

[4]
路易•德•菲內斯,Louis de Funès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fr.wikipedia.org/wiki/Louis_de_Funès

[5]關於那些譯製片 —《虎口脫險》
http://sh.netsh.com/bbsjh/18447/2/1036.html

  有些影片,就算隔上個十年八年沒有看,就算劇情早已忘了個七零八落。可是,提起它的名字,印象依然深刻。《虎口脫險》當然就是其中當仁不讓的一部。

 有天晚上在公司看《虎口脫險》。旁邊那個俄羅斯小夥子瞟了一眼,“哦,我小時候也看過。”這個家夥,過去我看《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和《戰爭與和平》的時候, 他也瞟過一眼,來一句“哦,我小時候看過。”就專心去俄文網站看他的科幻小說去了。頂多問一句:“是不是俄語的?”我好笑,“中文的。俄文我又不懂。”偏偏這次,他可不管中文不中文,搬了椅子就湊過來嘻嘻哈哈地看,前仰後合地笑。愣是從頭看到了——一大半。嗬嗬,那天晚上他要去機場接團。這後半部分當然是第二天就催著我看完的。《虎口脫險》的魅力實在超國界呀。

 叮叮叮……扯得遠了。閑話少敘,書歸正傳。咱們這裏談的是配音!配音!

 謝謝。你們奏得很好。奏得很好。我,我沒什麽。我沒什麽。你你你,你拉得不錯。你還可以,就是說,還湊合。就是你,我沒有聽見。什麽也沒有聽見。你不停地說話,老不集中。你要全神貫注,啊。這個作品要按我個人的理解,奏得還不夠奔放,還不夠慷慨激昂。要慷慨激昂。Bangbangbangbangbang ——cang——bangbang。現在,見鬼。你你你你你,就像溫吞水。好像不錯,其實很糟,很糟。回到十七小節。好,再來。不,先生,您又說話了。你 怎麽老說話。好,別走神兒了。你這個人真愛嚼舌頭。再回到十七小節。不,不行。銅管樂的聲音要亮一點,像打雷前的閃光。”

 十分的聰明,再加上十二分的自作聰明。指揮先生一亮相,就是那樣的先聲奪人。嗬嗬,或者說咄咄逼人。偏偏是喜劇演員,怎麽看怎麽的掩飾不住的狡黠。偏偏尚華 的聲音又是那樣把指揮的神情刻畫的絲絲入扣。叫人閉著眼睛就能看到指揮那副讓人笑得岔了氣兒、笑死不償命的樣子。節奏,節奏,這大段的獨白就這麽帶著奔放,帶著慷慨激昂,跳躍著,一串串兒地亮起來,像打雷前的閃光。也許,指揮先生的樂隊做不到讓他滿意的“打雷前的閃光”,可是,無論是指揮的表演,還是尚 華的聲音,都絕絕對對做到了不打折扣的“打雷前的閃光”。就算忘了《虎口脫險》的全部台詞,這一段,永遠都深深地刻在記憶中。斯坦尼斯拉斯拉弗,就這樣,讓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尚華,就這樣,讓人記住了他的聲音。

 當俊朗的施融和憨厚的於鼎,遇到了明豔嫵媚的程曉樺,可能總要發生點兒什麽的吧。施融是不溫不火,於鼎卻整個人軟軟的,一點兒脾氣都沒有。“那,我替你去。讓,讓我去土耳其浴室吧。”油漆匠,他的表情暈了頭,他說出的話暈了頭,他的聲音更是暈了頭。暈了頭的油漆匠迷迷糊糊中,還有那麽點兒清醒:“這個太危險。”可是,油漆匠是脾氣好極了的油漆匠,於鼎也是脾氣好極了的於鼎。雖然明知道太危險,聲音發顫腿發軟,可到最後還不是就真的去了嘛。不知道木偶劇團的藍眼睛姑娘怎麽看咱們的油漆匠,反正觀眾都想抱抱於鼎,安慰他:我給你買一大盒,一大盒圓刷子。再給你買三大桶油漆。

 指揮先生跟油漆匠湊在一起,就像咱們的尚華跟於鼎湊在了一起。一對兒用表情,一對兒用聲音,灑一路的嘻笑,灑一路的吵吵鬧鬧。也灑了一路的精彩、一路的默 契、一路的互為扶持。電影界,忘不了指揮和油漆匠這一對銀幕的最佳搭檔。配音界,更難以忘懷尚華和於鼎這一對聲音的最佳搭檔。

 拉弗先生,布維先生。真是幸會呀。” “指揮先生,這次指揮棒在我的手裏,你跟著指揮棒轉吧。” “一槍斃了你,一槍斃了你。隻要放兩槍,就要了你們倆的命。” “世界大戰。哦,可怕,可怕,四年,四年。”“你們倆,把我當傻瓜了,把我當傻瓜了。”阿哈巴哈少校。看電影從來記不住配角的名字,尤其是外國影片。可是,當阿哈巴哈和翁振新劃上等號的時候,他的可愛就讓人怎麽也想不起他什麽時候真正可怕過。因為記住了翁振新,所以記住了阿哈巴哈。

 鬥雞眼兒打下了自己的飛機,飛行員他們在笑聲中逃脫了虎口。這個輕鬆遠多過嚴肅、笑聲從頭持續到結尾的影片,十年、二十年,深深烙在了觀眾的心中。因為它的劇情,也因為那些聲音。

本貼由recanyan200531620:54:13側耳傾聽:中國配音網後備論壇發表.

[6]
歌劇浮士德的天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浮士德的天譴


初稿2008929
稿2008104
稿2009126:加參考文獻[5]
四稿:2013331日:加後記
五稿 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9&postID=40459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視頻的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今日雨果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知音:) 一定得去看一下"大獨裁者"中理發師配著"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給顧客理發那段.
紫竹苑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打錯了,不是戲劇片是"喜劇片".
紫竹苑 回複 悄悄話 "虎口脫險"拍得很精彩,我在國內就看過好幾次.喜劇電影中名曲用得好的還有"大獨裁者"中理發師配著"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給顧客理發那段.
中國人其實也不失幽默.不過由於多年的強權統治,隻能拿自己開開玩笑,絕不敢犯上去觸碰所謂"經典".要是真像你說的把"義勇軍進行曲"放進戲劇片,不但這片子通不過審查,那創作人員恐怕也得進監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