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薈萃

精華影視及相關薈萃
個人資料
正文

【高山下的花環】 (1984)(電影版_RMVB)

(2007-05-16 16:04:46) 下一個


又名: 衛國軍魂 (1984)Wreaths at Foot of Moutain (1984)
導演: 謝晉
編劇: 李準
地區: 中國大陸
色彩: 彩色
對白: 普通話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4年出品

~內容簡介~
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幹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借母親吳爽的關係,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準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裏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嘩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吳爽不顧軍情緊急,竟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譴責。九連擔任穿插任務,鏖戰中,靳開來、梁三喜,以及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等人先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裏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人們的心靈,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本片於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呂曉禾)、最佳男配角獎(何偉)、最佳剪輯獎(周鼎文),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呂曉禾)、最佳男配角獎(何偉)、最佳女配角獎(王玉梅),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高山下的花環》作者李存葆,1946年生,山東省五蓮縣人。1965年開始創作。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發表後均引起強烈反響。已出版小說集《高山下的花環》,還發表了不少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作品。李薦葆軍事題材小說的現實主義成就,在於他對當代軍人形象美學價值的深刻把握和對軍事文學悲劇內容的獨到發見。他擅長正麵描寫戰爭和激烈的矛盾衝突,從中挖掘人物性格的悲劇性和豐富性,揭示出英雄人物多彩的心靈世界和高尚的價值內涵。他的作品具有熾熱的情感、深沉的哲理、樸直的筆調和濃重的色彩,善於寓愛國激情和善美柔情於悲壯史詩之中,輔之以戲劇化情節,構成雄壯的悲劇美和濃鬱的詩情美。

  《高山下的花環》是李存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突破了軍事文學的“禁區”,開拓了新時期軍事題材文學的新領域,對當代軍旅文學的發現有重大的建樹。

  首先,《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小說社會化的發展進程中作出了新貢獻。軍隊生活與整個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建國後十七年的一些軍事小說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因而顯得視野狹窄,近乎成了一種孤立的“軍營文學”。《高山下的花環》另辟蹊徑,把帶有各種社會因素的人集中在戰場上,在寫軍人生活時又處處關照它與整個社會脈搏的聯結和感應,把軍營與社會結合起來,在人物關係與人物命運的描會中貫穿了軍營與社會、軍隊與人民、現實與曆史的廣泛聯係,使作品具有強大的輻射力。梁、趙兩家那交融著曆史與現實的豐富內涵的悲歡離合,揭示了軍隊與人民的血肉聯係;梁三喜那張血染的欠帳單,包蘊了深廣的時代和社會內容;小“北京”殞命於“批林批孔”年月生產的兩發臭彈,靳開來為國捐軀卻不能記功,等等,也使人們強烈地感受到“左”傾思潮給軍隊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這種將軍營生活、軍人命運與整個社會的曆史流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寫法,有力地拓展了小說的曆史感和社會容量。

  第二,它真實而深刻在地揭示了軍隊內部的種種矛盾。軍營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特殊領域,社會生活的種種矛盾和鬥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於軍營之中。但長期以來,軍事題材的創作對於軍內矛盾大都采取回避態度,以致造成軍事文學生命力的萎縮。《高山下的花環》作者的膽識與魄力,就在於敢於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軍內種種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以“衛國”與“為己”為主線,主要在兩個層麵展開:一是以粗線條勾勒雷軍長和吳爽的對立,表現老一輩軍人中以愛國愛民的崇高軍魂同特權思想、不正之風的衝突及其在對待子女問題上的不同態度。二是以具體的展示,反映梁三喜等幹部戰士與趙蒙生的對立,通過他們不同的生活境況及其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對待走與留、生與死的不同態度,表現了當代軍人的神聖職責跟不可避免的流血犧牲的衝突。這些交錯網結的軍營內部的矛盾衝突,推動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和完成。

  第三,它摒棄“神化”、“淨化”英雄的傾向,成功地塑造了一代軍人的英雄群像。作品在血與火的交迸中鑄造的一組英雄浮雕,有質樸淳厚、忠誠寬容、沉雄英武、剛強堅毅、有膽有識、正氣凜凜,最後為搶救戰友而血灑疆場的梁三喜;有先是千方百計地搞“曲線調動”,後在正義力量的感召和血與火的考驗中被喚醒了軍人的愛國心和人格尊嚴而成為一等功臣的趙蒙生;有性烈如火、大義凜然的“甩帽將軍”雷軍長;有抱負遠大、才華橫溢的小“北京”,而靳開來的形象,顯示了更強的個性和更高的美學品位。他自稱“牢騷大王”,說話粗俗,有點自由主義傾向,但他的一些牢騷話,往往不幸而刺中許多問題的要害,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的意識。在領導眼中,他是“雞肋”——他有技術,有能力,能幫助你圓滿地達到目的,但實現目的的手段(或方式)卻不很規範,因此,不受重用;在戰友中間,他被戲稱“滑稽演員”——沒有空洞的豪言壯語卻富於濃鬱的人情、人性味,愛開玩笑,甚至似乎有點玩世不恭。但在生死關頭,他卻深明大義,舍家報國。在他身上,滑稽與崇高、平凡與偉大是交織而統一的。以上這些當代軍人形象的英雄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力度、厚度和美學價值,豐富和加強了徐懷中在新時期之初對軍事題材、軍人形象塑造作出的貢獻。

  《高山下的花環》在美學風格上呈現出悲劇的崇高美,情節,安排遵循戲劇化原則,結構單純而不簡單,語言不事雕琢,樸實順暢。而後半部的稍顯拖遝和個別地方文字上的瑕疵,則是其不足之處。

CD1: Part1 Part2 (下完一起解壓)
CD2: Part1 Part2 (下完一起解壓)
(密碼:collecto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ollector 回複 悄悄話 林貝卡,謝謝光臨!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電影收藏家,這麽多的好電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