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收到一封從某個maillist發來的電子郵件, 發件人我不太認識. 郵件問大家是否知道一個最新消息, 大名鼎鼎的Steve Irwin在大堡礁出事了. 我掃了一眼該郵件, 便把它當作一個惡作劇給刪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在新聞網站上, 才看到赫然的報道, Steve Irwin的確死了, 而且死得非常的戲劇性和悲劇性. 他死於Stingray尾上的毒刺, 正中心髒. 雖然有直升機趕到急救, 也無力回天. 據報道, 人們知道的死於Stingray的案例隻有三起.
Steve以拍鱷魚起家. 鱷魚凶狠殘酷, 永遠也不可能被馴化. 但在他看來, 鱷魚也如同鄰居家的貓狗一樣可愛. 他是個很強悍的人, 看他跟凶狠的動物周旋, 對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動物完全無所畏懼的樣子, 非常讓人佩服, 可能潛意識裏我們也跟著他一塊自豪吧. 他拍了鱷魚, 接著拍毒蛇猛獸, 然後再下到海裏去拍. 海洋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地方, 他把往常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帶到海洋裏, 讓我們覺得, 這海不可怕, 我們人類也是可以去的.
Steve的片子和其它關於動物和自然的片子一個主要區別, 在於他把自己, 一個看上去很普通, 說著地道的老百姓的口水話的"楞小子"放到了野生動物的身邊, 放到了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當中. 他無論是在沙漠還是海上, 無論麵對什麽動物, 無論是什麽場景, 總是一套標準的黃綠短袖短褲, 標準澳洲藍領的形象. 他刻意這樣的穿著, 隻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強調這些野家夥沒什麽可怕, 我們可以接近他們, 我們可以理解掌握他們, 我們可以和他們共存. 他在片中如同觀眾的使者, 代替觀眾直接接觸那些令人畏懼的動物.
有人說, 野生動物人不應該去打擾. 野生動物的生存的確是不應該打擾的. 但Steve Irwin的片子立意不在於此, 而是在於說明, 野生動物是如同我們熟悉的動物一樣的東西, 可以去接觸, 而且也不會傷害到我們. 看了他的片子, 對那些凶猛的野獸不再覺得疏遠和陌生, 而是覺得他們同我們自己一樣是可以理解的共享世界的公民.
在澳洲的特殊環境下, 野生動物離人的生活很近. 我住在距悉尼市中心不到20公裏的地方, 後院來過露絲(我完全沒見過的那種), 來過長40多厘米的蜥蜴, 半個巴掌大的蜘蛛. 那些郊區的人們和野生動物就是天天都得"交流". 電視新聞裏關於鱷魚襲擊, 鯊魚咬人的消息時常出現. 澳洲曆史上最著名的案件之一就涉及一個野狗叼走小孩的事件(六十年代).
Steve Irwin這樣有強悍的身體和神經, 並保持一個孩童一般的簡單快樂普通心情的人, 正是澳洲人推崇的偶像. 他代表的, 正是這個國家和自然交互的純樸的文化和精神. 作為澳洲文化的一個特殊的代表, 他的這種風格剛剛在其它國家被接受, 被歡迎, 如今卻嘎然而止. 不能不讓人仰天長歎.
不過, Steve Irwin的家人悲傷之餘, 一定不會對他的選擇後悔. 他死在自己工作上, 用自己的生命對Stingray做了最後的講解. 這裏的人們將來談到Stingray, 肯定不會忘了Irwin, 他已經成為一個傳說.
...
南澳的海灘有兩個著名的特點: 浪好, 鯊魚多. 每年都有些或大或小的事故, 但年輕的衝浪者們還是要去, 義無反顧....
人各有誌。
IRWIN已經如此幾十年,如果他是RECKLESS的人,他不可能到今天.看過一個關於他的采訪,他對於他工作的激情可以說是幾乎是24小時的.他太太也是看他表演的時候認識的,後來還成了他的一個助手.如果他們不熱愛他們做的那些事情,他們就不是他們自己了.這世界上有些職業有些工作的確要更危險些,但人生存的全部目的並不是就是為了"避險"而已.
為什麽不公布錄像?別有隱情。
duepro: 廣東話,看你怎麽讀,別想歪。:)
你還不.....唉,你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夜貓子,似乎根本不用睡覺的......忘了...?
due:哈...互為親友團了....
反正不管我們任何人貼什麽,就熱烈頂一個就是了。 不過這次,真的不錯,說實話。喜歡的就是你的有感而髮,往往最真實
又曰:上的山多終遇虎。
不欣賞他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
自能說它比別人更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