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不要死過才學會愛

(2017-03-13 17:12:09) 下一個

看到網友介紹一本書,叫做《死過一次才學會愛》,作者Anita Moorjani是一位居住在香港的印度婦女。正好利用周末,從亞馬遜上下載了看。

這是一本關於起死回生,描寫瀕死體驗的書。我不是一個宗教信徒,也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對諸如生命,意識,輪回這樣的概念充滿好奇與探索的欲望,加上周圍也有經曆了瀕死獲得重生的朋友,對於瀕死體驗(NDE)我是抱著十分嚴肅認真的態度來看待的。

描寫瀕死經曆的書很多,如Surviving Death(Leslie Kean),Proof of Heaven(Eben Alexander),To Heaven and Back (Mary C. Neal)等等,瀕死經曆大都是在一種超越常態的空間裏,在不借助肉身感官的情形下對世界的一種體驗。Anita所描述的瀕死體驗有:在肉體死亡的一刹那所感覺到的安詳和寧靜,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的無條件的愛與溫暖和光明……。在瀕死時刻,時間是不存在的(timeless),或者說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是並行的,我們的意識在哪兒,我們就能體驗到某個時刻的存在,也就是說,這時候空間是重疊的。我們可以同時感覺到我們很久以前故去的親人,或者感覺到千裏之外另一個空間的人和事,甚至感覺到未來……。瀕死時所認識的神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種狀態(state)。我們每個人好像形態大小各異的5根手指,但是根本上,我們都是聯係在一起的。在那個終極的空間裏,我們會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一體的,我每一個個體隻不過是本質的表現形態,你,我乃至整個宇宙都是相互聯係的,每個人都有神性,你是神,我也是神,隻是我們平常無法看清,無法感知罷了……。

無疑,瀕死體驗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死亡,審視自我,從而了解宇宙,解答生命的意義。至於說瀕死體驗是否真實,我覺得,我們既然無法用現代科學去證明瀕死感受,同樣我們也不能“科學”地否認這種體驗的客觀存在。從邏輯上看,隻要承認生命是肉體和神識(意識)的結合,認同肉體和神識有可能不在同一時間消亡,就應該能接受神識在與肉體分離的一刹那,意識能獨立的感知周圍的一切,並能儲存這種記憶直到神識再次回到一個肉身之中。無論如何,瀕死體驗對於我們探討物理世界(physical)之外的空間有著重大的意義。 

遺憾的是,Anita 在描述瀕死體驗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將這段經曆和癌症康複聯係在了一起,暗示瀕死經曆對於癌症有著神奇的療愈作用,我對此表示謹慎的疑慮。

這是Anita的自述:

2006年的2月2日,我因為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養和醫院的醫生對我丈夫丹尼說:“雖然你老婆的心髒還在跳動,但是她已經失去意識。她隻剩下幾個小時的生命。她的器官衰竭,陷入昏迷。她恐怕撐不過今晚。” ……這時候,我覺得自己進入到了一個純淨的充滿喜悅的世界裏,全然被無條件的愛包圍,毫無痛苦。我作出了選擇,當我逐漸醒過來的時候(在一個很混亂的狀態,因為當時不能確定身體在帷幕的哪一方),醫生們滿臉笑容的衝進病房,告訴我的家人:“好消息,報告出來了,她的器官一切運作正常,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當我的靈魂再度回到身體之中,睜開眼睛,末期癌症竟在三天內奇跡般不藥而愈,全身找不到一處癌細胞。

奇跡,真正的奇跡。但我這個天生反骨腦袋總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癌症真的就這樣奇跡般的消失了?

好在Anita如今出名了,四處出書演講,她也不介意公開自己的病例並樂意與醫學界分享,於是我查到以下事實:

美國的腫瘤科醫生Dr. Peter Ko 在得知Anita的經曆後,專程去香港采訪了她,並調閱了她所有的病例,以下是Anita在自己的網站上登載的Ko醫生撰寫的報告: 

……(February 2)Several other consultants were called in to address different failing organ-systems. The consensus was that she w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intervention. While chemotherapy might be highly toxic in view of he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t would be her only chance. During that night, she underwent multiple examinations with MRI and CT, had 2 liters of fluid tapped from her chest, started on 3 of 7 chemotherapy drugs*, and [was] placed in the ICU. This was when Anita drifted off into what she described as her NDE.

……(July 24)She was given a clean bill of health, and they stopped 2 cycles (chemotherapy)short.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 called for 8 cycles of 7 drugs, each cycle taking three weeks.

原來如此,就在Anita進入昏迷之際,醫生權衡化療的利弊,還是決定違背病人最初的意願,給她實施7種藥物的化療,Anita總共做了6輪化療。

另外,香港醫院腫瘤醫生T.K. Chan是首次接納Anita的醫生,華南早報描述如下

Chan and the other specialists tapped her chest to drain her lungs, which he says probably saved her life. They then began chemotherapy, a treatment she had refused for 31/2 years.

“Hodgkin's disease is quite curable,' says Chan.”It can have a dramatic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f it had been another cancer patient in her state, I wouldn't have expected her to survive, but with lymphoma, it's never too late.

“Whether the spiritual experience helped, I'm not in a position to say. Let's just say she did do a little better than expected as a patient who was critically ill. It was a remarkable recovery. But I feel it was the chemotherapy, definitely, and the emergency draining of the chest.

“To be scientific, if she refused treatment from us and recovered, it could be due to her experience, but she did receive chemotherapy so it's not something absolute.”

徹底明白了,Anita得的是最容易治愈的一種淋巴癌:霍奇金淋巴瘤,這種疾病在早期治療的話,90%是可以治愈的,Anita在長達三年半的時間裏拒絕化療,四處奔破遠赴印度和中國,向佛教僧侶、印度瑜伽老師尋求療愈之道;試遍了信心療法、印度阿育吠陀療法、中醫草藥、西方自然療法等等各式醫療,拖延導致病情惡化。所幸的是,霍奇金淋巴瘤對化療反應相當好,正如Chan醫生說的,It’s never too late.

我同意Chan醫師的觀點:如果Anita拒絕醫院最終的治療而得到康複,那一定是歸功於她自己特殊的經曆,但是她的確接受了化療,這就不單單是什麽奇跡了。

如今,Anita用自己的經曆在世界各地向世人宣講她對人生的感悟,這當然無可非議。這至少可以讓人們學會放下,珍愛生命,珍愛生活。但是她沒有必要對自己接受了化療這一事實避而不談,雖然無人可以100%斷定是化療徹底治好了她的淋巴瘤。至於說到要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珍愛),那大可不必。我們為什麽不在活著的時候好好傾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更敏銳一些,更智慧一些,在關注精神世界的同時不拒絕科學的進步,不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也不誤導其他癌症患者,這才是真正的珍愛生命吧。

當然, 每一個人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感悟是不同的,也不是所有人要等到死過一回了才懂得愛。這這一點上,我非常喜歡已故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Randy Pausch。Randy在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胰腺癌之後,一麵積極接受手術和化療,一麵以極大的熱情為公眾演講、擔任電視節目嘉賓(The Oprah Winfrey Show,Good Morning America),甚至還在電影星球大戰中擔任了一個角色(他把217.06美元的酬金捐獻給了慈善機構)。最終,他與人合作,把演講稿拓展成書出版,書名為《最後的演講》。

 Randy的演講非常值得一看,他雖然是一個隻剩下幾個月生命的人,但你看到的不是一個病人,而是一個充滿活力,樂觀幽默,積極向上的年輕人(47歲),整場沒有一滴眼淚(除了全場500多人為他妻子唱生日歌時妻子感動的淚水),而是開懷的大笑和熱烈的鼓掌,聽眾們感受到的不是悲哀和恐懼,而是生活的美好與愛。在Randy向媽媽抱怨化療的不適時,媽媽摸摸Randy的肩膀說:親愛的,我知道你的感受,但是你知道嗎,你父親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正在和德國佬拚命呢!麵對死亡的態度,東方和西方真是不同。

這段視頻曾被提名為2007年Youtube最佳視頻獎。強烈推薦大家抽空看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2yKlUt4F4

-----------------------

淋巴癌小常識:

淋巴癌分為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治愈率非常高,早期化療治愈率可達90%。後者按細胞種類(B細胞和T細胞)及分化程度又有60多種亞分類,愈後效果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急性B細胞淋巴瘤有治愈可能,慢性雖無法治愈,但是可以靠藥物控製病情發展,有些淋巴瘤患者終身不需治療,與癌共存。大多數慢性淋巴瘤初期也無需治療,隻需觀察等待(wait and watch),與癌症長期共存。過早的強度化療有害無益,但是一味的拖延與拒絕化療也是拿生命開玩笑。

總之,癌症與癌症不同,就好像病毒與病毒不同一樣。病毒感染可以是流行性感冒,也可以是艾滋病;癌症裏麵,淋巴瘤和胰腺癌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不要一提癌症就覺得是絕症,而癌症不管是被治好了或自愈了,都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奇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南國鐵樹 回複 悄悄話 很讚同理性的分析,和對“奇跡”表示理性的懷疑及疑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