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現如今,國人越來越熱衷於過洋節日了,“情人節”便是最熱門的一個。有新聞為證:大家都出來浪漫?情人節當晚北京擠爆了(組圖)
那這些出來浪漫的都是些什麽人呢?另一條新聞作了解釋:中國情人節十大眾生態:成人忙出軌 學生忙過節
原來,在中國人眼裏,情人節自然是“情人”們的事兒。
其實,“情人節”在西方被稱作“聖瓦倫特日”,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甚至和“情人”沒有任何關係,為什麽“聖瓦倫特”就變成“情人”了呢?
說來話長,作為唯一生存下來的象形文字,漢語在翻譯拚音文字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在中國最早向西方打開大門的時候,漢語裏出現了“德律風”、“廢爾潑賴”、“德莫克萊西”、“賽因斯”這樣不倫不類的稱呼。這些概念隻有“假洋鬼子”們略知一二,老百姓卻不知所雲。於是,“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瞿秋白)“漢字是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
漢字是亡不了的,幾千年的演變,加上近代的白話文、簡化字和漢語拚音,漢字越發體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
但是,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中西文化的溝壑讓漢字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而同樣使用漢字的日本,因為有了明治維新和脫亞入歐,盡管失去了“根”,反而卸掉了一個包袱,於是中國人也就“借光”,有了“電話”、“民主”、“科學”等等新詞匯。
當然,不是所有的西方詞匯都是能用漢字準確表達的,“情人節”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幹脆就叫作“バレンタインデー”,這是日本的“拚音”,好比中文的“聖瓦倫特節”。難怪日本人一下子就不認中國這個“祖宗”,迅速地把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機地融為一體。
這“聖瓦倫特”比較中性,少了不少香豔的成分。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大眾節日,不僅僅“情人”可以享受,連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這一天都可以互贈巧克力與賀卡,每個孩子都有十幾個“情人”!
當我第一次受到辦公室異性同時的巧克力時,還真的有些手足無措麵紅耳赤呢!——都是“情人節”給鬧的。
翻譯的錯誤,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更是文化的問題,中國人在人際關係還沒有“熟”到火候的時候又怎麽可能相互“示愛”?於是,“聖瓦倫特”也隻能讓“情人”們專用了。
其實,英文中還有很多詞匯如果細究下來我們翻譯的都不得體。例如把美國的“president” 稱為“總統”,把“Washington State”譯為“華盛頓州”。
漢語裏的“總統”顧名思義就是“總體的統領”,是“領袖”,而“president”卻不能一個人說了算,甚至一家企業一個公司的頭,乃至夫妻老婆店的“頭”都可以是“president”,所以,白宮“私攝影” 官方攝影師記錄的總統生活看起來那樣的隨意,那樣的“不上檔次”。
至於“state”其實是“國家”,美國就是一個聯合起來的國家(united states),每一個“國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法律,自己掌管自己的事物,所以即使“總統”來視察,小國的“諸侯”(governor)都可以不來迎接,更不必全程陪同護駕,要真見了麵,“諸侯”可以指著鼻子和“總統”對罵。
可見,文化的隔閡不消除,語言的翻譯就是一個大難題。當然,漢語也有許多句子和概念對於英語來說要翻譯是mission impossible:如果你能把“休假式治療”翻成英語,你就真的Newbili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