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周末雜感

(2009-06-07 11:19:00) 下一個

 

這幾天壇子裏好文連連,叫人受益匪淺,感想良多。匆匆記下,為周末雜感。

關於曆史

曆史是人民創造的。這句話千真萬確,再了不起的人,隻能順應曆史,跟隨曆史洪流,最多是弄潮兒。孫中山也好,鄧小平也罷,都隻不過是推波助瀾,沒有他們,清政府一樣會滅亡,中國一樣會開放,快慢而已。同樣,一切政治變革和運動,沒有強大的群眾基礎是成不了氣候的。文革是一場災難,但是這筆帳算在老毛一個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錯誤的。看看文革中那些瘋狂的場麵,每一個人都像是吃了搖頭丸,打砸搶,歡呼跳躍歌唱。老毛沒有逼著誰去抄家,沒有指示誰去打老師殺‘反革命’,全中國的‘紅衛兵’哪一個不是文革的先鋒隊員?全中國的‘人民’,除了黑五類和屈指可數的‘張誌新’、‘遇羅克’,誰不是在共同創造文革曆史?當今國內社會的毒、假、黃、腐難道也能算在某一政黨或個人身上?我們在國外義憤填膺,回到國內不也或多或少為這些醜惡助威嗎?同樣,今天憤怒聲討文革的人們,我想也包括我自己,如果親身處在那個時代,誰能擔保自己不是一個‘革命小將’?總結文革的教訓,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永遠不會得出客觀的結論,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批判老毛,批判共產黨的言論,哪個打砸搶的小將寫過一本《懺悔錄》?再看看論壇裏素不相識的人群都會因不同的‘派別’而鬥得你死我活,就不難理解文革不是老毛一人的事。難道一盤散沙的窩裏鬥是我們文化的特征?

請看完下麵這個紀錄片再跟貼討論上述問題。

關於下跪

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就是下跪。不錯,我們跪了幾千年,直到今天還在跪,習慣了!今天連一個 80 後的小女孩被奧巴馬見解一下都要“興奮得一夜沒睡”,以至於“ 10 多天後仍抑製不住內心的興奮。”可憐的 80 後,沒有機會膜拜毛澤東,拜起奧巴馬了!

但是,隻有中國人才有這種下跪情節嗎?不是!人,都會下跪,都需要下跪,因為人都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很渺小,總在冥冥中感到一個強大神奇的力量需要去頂禮膜拜。於是西方人對上帝下跪,當然也會虛情假意地對女人下跪。

我們呢?過去對皇帝下跪,後來對老毛下跪,現在沒有神了,於是對鈔票下跪,有錢,你就是爺!人不能沒有信仰,如果中國文化中有自己獨立的宗教理念,有一個能真正占據人們心靈的“神”,中國人的膝蓋就不會那麽軟了!

關於自由民主

中國需要民主自由嗎?當然!但是什麽是民主自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你知道中國曆史上最民主自由的時候是什麽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對!那時任何人都可以結黨營社,除了一個人,你想反對誰就反對誰,貼誰的大字報都可以,更別說遊行集會了!任何國民都可以奪權,‘當家作主’。可是這是我們需要的民主自由嗎?不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法製!是真正的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理念。這樣我們就會尋找真理,用法律和邏輯思考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找熟人托關係依附權勢。我們都憎恨腐敗,可是我們回到國內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為腐敗添磚加瓦,因為那個社會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機製和遊戲規則,權大於法,怎麽可能不腐敗?

關於傳統文化

一直關注傳統文化。不能武斷的說一種文化是好還是壞,因為文化的產生必定有它的道理。中國文化有過它燦爛輝煌的時期,但那是在一個以封建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閉社會裏,當時歐洲也還是一個原始的戰亂時代。今天不同了。文化的產生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小農經濟的產物早已不能適應現代文明。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好壞,已不適應現代的工業文明,所以傳統文化正在消亡,這是事實,其中有人為的破壞,也有自然的淘汰。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也是一種自然現象,越是要大力‘發揚光大堅持’,越是說明它已日薄西山,就像叫嚷要堅持的那四項基本原則, 4 條每一項都是垃圾。

文化是人們的行為方式。其實行為方式受思想製約,所以文化更是一種價值觀和思想體係。堅持要發揚光大傳統文化的人好像又說不出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與思想體係是什麽,空洞的大道理和表麵的文化現象(語言文字文化藝術音樂舞蹈……)不是文化的根本。傳統文化核心是仁義道德還是中庸忠君守孝?我仍然困惑著。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構成現代生活的全部基礎,從社會政治、國家體製,法律規則,科技成果,工業設施,衣食住行,甚至包括我們待人接物的方式,主流思想意識,生活觀念等等,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西方文化。離開西方文化,我們今天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複存在。誰都不願意回到那農耕時代,享受‘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

既然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麽改變一下未必就是壞事,也不要上升到民族情感。現代人喜歡麥當勞肯德基那就吃吧,何必頓頓吃炸醬麵呢?思維方式改一下更好,不要動不動引經據典,借他人的名聲來證實自己,還是多動動腦經,以獨立思考探尋真理和客觀規律,這樣會多產生一些科學的土壤。

關於愛國

“愛國”究竟是什麽?把政府和國家混為一談是極其荒唐可笑的。那愛國的人是不是就崇高,不愛國的是不是就沒有基本的人品道德呢?

有的“愛國”人士熱愛和那個國家有關的一切,包括那個政府。有的隻是強調熱愛“祖國”,即那片土地。——啊!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啊,然後自己就被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說那些愛政府的人還更可愛,因為他們至少還有自己的信仰和由信仰而產生的情感。可是一個人如果把“祖國”跟什麽“高尚”、“崇高”的情感掛鉤,反倒不值得過多叫人尊重敬佩了。

“愛國”的確是對故土的懷念,其實這隻是一種動物本能的生理反應。很多動物都有尋找並返回自己原始巢穴的本能,日本電影《狐狸》中就有生動的描述,鴿子在千裏之外還能飛回‘故居’。

可見,“愛國”並不是什麽崇高得不得了的感情,它也就是動物本能的表現而已,又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呢。

一個人出於動物的本能和其它原因有愛國的自由,同樣,出於某種原因也有不愛國的自由,和人品無關,和道德無關。“愛”屬於思想情感範疇,作為一個文明社會中的一員,任何人都有思想的自由,情感是屬於私有範疇,每個人的思想情感都需要得到尊重,每個人也應該尊重他人的思想自由。

況且,‘愛國’往往又和政治攪和在一起,毛澤東反“黨”反政府,聚眾暴亂,篡黨奪權,你說他不愛國嗎?孫中山犯上作亂,裏通外國,搞暗殺搞破壞,還叛國投敵,他愛不愛國?政客們常常用“愛國主義”來愚弄百姓,讓百姓愛國,就愛政府,愛政黨,別跟我說美國人怎樣怎樣,那著名的“不要問國家為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說教罷了,中國人反倒比美國人拿它當回事兒,邪門了!這是因為中國曆代統治者把愛國和忠君畫上了等號。

當然,愛國無罪,忠君荒唐。其實愛國也和吃粽子一樣,各有所好。你喜歡豆沙粽,他喜歡鮮肉粽,一個人也可以同時喜歡吃幾種不同的粽子,或根本不吃粽子,隻要不妨礙別人吃粽子就好。還有就是,吃粽子就是吃粽子,別和屈原聯係起來,屈原的卻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家和詩人,至於愛不愛國,甭操那份心了。

所以不要再拿作為個人情感的“愛國”來說事兒了,至於所謂“愛國主義”,見鬼去吧,反正我現在看見“主義”就煩了。

關於六四

每年這個時候,六四的話題都叫人亢奮。 20 年前,我雖身在國外,但也加入到遊行的隊伍中,走在最前列,雖然身上揣著公派護照,雖然領事館的人在一邊拍照……

今天回想起那一幕幕,雖仍然感慨不已,但少了一些衝動,多了一份思考: 20 年後如何反思六四?在中國的曆史長河裏,六四隻是一瞬間,如果不把這一事件放到曆史的大背景中,什麽結論都是片麵的,況且,和林彪事件一樣,在“國家機密”沒有公開前,事實的真相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

但無論如何,反思六四有兩個基本的底線。一是要抓本質,不要糾纏什麽‘如果不開槍、如果坐下來談判、如果學生不占據廣場……’,也不要糾纏平不平反,‘四五’不是平反了嗎?僅僅過了 13 年……。六四的本質是中國社會的專製與腐敗,所以六四隻不過是一個上千年的頑疾的又一次小爆發,而讓中國社會政治早日走向現代文明,才是根本。二是,在這一慘痛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無辜百姓是值得被永遠紀念的。先不談學生的理念,也不說誰誰投機,哪怕是一群酒肉之徒在廣場上紮營,動用正規軍大開殺戒曆史也不會放過這血腥的一頁的!所以,那些為開槍辯護,聲稱這保證了改革開放,帶來了今天‘大好形勢’的人則完全喪失了人性,我們還是各走各的道,這也是我交友的底線。

願六四的冤魂安息,這是我今天對六四唯一要說的。

關於信仰

很遺憾,我不是一個教徒。但是,我相信人是要有信仰的,沒有信仰也一定要有信念,一個讓生活充實,戰勝孤獨的精神依靠。

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需要三樣基本要素來維持:法律、科學和宗教。一個沒有宗教的社會必定是混亂不堪或者專製橫行。

其實關於宗教,我不懂。但是我尊重每一個真正的教徒,不管是哪一派哪一類,隻要是真正的信仰,讓自己內心得到安寧又不妨礙他人利益就是好的。

人無法完全主宰自己,所以有時需要讓自己麻痹——所謂難得糊塗。有人吸毒,那是因為毒品可以帶來精神和肉體的麻痹,可是副作用太大,得不償失,即使吸煙也是害多利少,不應提倡。某位大腕說過,宗教是精神鴉片。沒錯啊,誰都不能完全掌握控製自己的精神,能讓自己“糊塗”,看穿塵世的紛亂,心靈安詳有什麽不好?這種‘精神鴉片’沒有什麽副作用,雖然免費,可凡人如我等之輩還不配享受呢。

當然,你可以不信神,但你不可以詆毀神,你不能不對大自然有所敬畏,不能不對創造這大自然的神靈有所敬仰。你不能目中隻有自己,把自己看得比天大,太狂妄了,就離開毀滅不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ewman2000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悟空先生的大部分意見,六*四除外。共*產黨是學生運動的行家裏手。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學生運動天然正確。在沒有防暴警察和國家機關基本癱瘓的情況下,動用軍隊不能說太離譜。隻能說共*產黨和其他執政黨沒有太大的區別,並不天然代表人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