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中醫西醫爭論說開出
(2010-01-13 12:19:30)
下一個
網上的中醫西醫爭論不少,但爭論常常是沒有爭到點子上,最後都是對罵收場。本人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多年,從基礎研究轉到腫瘤藥物的篩選。提點自己的看法。
要論中醫,其實要分清中醫和中藥兩個部分。前者的診斷部分(望聞聽號脈一類),就是中醫的死忠者估計也更願意用西醫的辦法了。看國內各大醫院引進的儀器,病人更願意去名醫院就診,也能看出來中醫在這方麵的劣勢了。中醫的指標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在醫療不發達的過去,自然是有用。一個“老中醫”的名詞實際上就說明了中醫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但今天生物科學發達到了從基因水平來診斷,這種憑經驗的中醫診斷方式又如何能抗衡呢?以本人研究的乳腺癌為例,同樣的乳腺癌,在西醫上要分許多亞型。粗分的就有雌激素受體陽性和陰型,兩種病人在雌激素受體基因的表達上的不同,決定了治療和用藥就不一樣。這種分子水平的檢測和分型,憑望聞聽等手段又豈能分辨?不能分辯,又豈能找到對應的治療方法呢?
這裏要說的是中藥。中藥其實並不是中國獨有。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一些草藥治療疾病的偏方。但中藥該是最係統的了。對一些病症,中藥的治療效果是明確的。但由於科技的不發達,中藥中真正起作用的部分並不清楚,更不用說作用機理了。如何應用現代科學,把中藥裏這些起作用的化學成份分析純化出來,搞清楚作用機理和副作用,再通過現代化學合成手段和藥物篩選,找到更有效但副作用更小的化學物質,恐怕是中藥的唯一出路,也是對現代醫學的貢獻。
用現代科學結合中藥而找到更好的藥物不是沒有先例。青蒿素就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用現代科學結合中藥偏方成功的典範。青蒿治療瘧疾出自晉代名醫葛洪所著《肘後方》。科學家們經過不懈努力,分離提取並驗證了青蒿抗瘧疾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青蒿素。在化學結構分析和化學合成的基礎上,通過藥理和臨床試驗,合成了更有效的衍生化合物。
在篩選和利用中草藥的有效成份上,目前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思維就是上麵這個青蒿素的方式。利用中藥偏方知識,從中草藥中分離純化找到有效成份,再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藥理研究,合成更有效但副作用小的衍生物。另一種思維就是先不管偏方,用現代分離純化手段近可能的把中草藥中複雜的化合物分離純化出來,然後構建所謂的“化合物資料庫”(compound library)。 通過生物基礎研究,在一種特定疾病的機理比較清楚的基礎上,這種library可以被用來篩選對應的藥物。
本人從事的藥物篩選是第二種思維。對雌激素如何調控基因的表達,進而促進乳腺癌雌激素受體陽性癌細胞生長的機理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在搞清楚雌激素受體與它調控的基因片斷(DNA)結合是雌激素促進雌激素受體陽性癌細胞生長的重要一環的基礎上,對雌激素受體結合的特定DNA進行化學修飾標記,使這段DNA 在溶液裏轉動的情況能用物理化學的旋光方法進行檢測。由於這段DNA比較小,在溶液裏旋轉就快。當它和雌激素受體結合後,這個巨大的DNA-雌激素受體複合物(complex)就會旋轉慢。在藥物篩選時,我們把library裏的化合物一個一個加到DNA-雌激素受體的溶液了,看那個化合物能使旋光發生變化,就知道相應的化合物有可能抑製(或加強)雌激素受體與DNA的結合。(該技術已發表, 該文入選Faculty of 1000 Biology, 並被美國內分泌協會2008年年會作為12個項目之一作新聞發布會(Press Release),並由美國內分泌協會資助一年(bridge fund)。多家新聞機構曾報道該項進展。第二代化合物的篩選工作基本完成,等待發表。 該項目目前由NIH和美國國防部資助,。)這些化合物要進一步分析,知道它們的作用機理,副作用等等,再通過化學結構分析,化學合成更多結構相關的化合物,作進一步的篩選和優化,直到找到有效的治療藥物。用這種方式成功的例子很多,如腫瘤化療上用的紫山醇就是成功的例子。
遺憾的是,現有的liabrary裏,天然的化合物(從植物裏提取出來的)比例還是太少。大多數化合物還是人工合成的。六七十年代蘇聯倒是分離純化了一些,後來流入西方市場。美國有不少公司在作這些純化和收集的工作。希望有一天更多的天然化合物進入這種library。天然化合物的優點是結構複雜,沒有目標的人工合成一般是不會合成這些複雜的化合物的。
這些研究是耗錢耗人力的。箐篙素從研究到藥,國內有幾十個研究單位,幾千研究人員的參與。美國的生物科技在上世紀的迅猛發展,為今天尋找藥物打下了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許多疾病的機理在分子水平有了深入的研究。如許多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已經知道了,並有相關的分子水平的診斷手段。但由於腫瘤相關的基因很多,突變也可以因個體而異,很多腫瘤還沒有找到對應的治療手段。但早期診斷的普及提高了通過傳統的外科手術切除和接下來的放療化療的成功率。而找到治療的方法的前景還是鼓舞人心的。
看西方大製藥公司對藥物研究的投入,就知道他們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去年去Novartis的研發單位麵試(考慮家庭因素,最後沒接受他們的 offer。),看他們每年花幾個億,集中在十來個疾病的研究上,就知道對研發的重視。在美國有許多象Novartis這樣的公司每年都在研發上花大量的錢。而反觀中國的製藥行業,在這種高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就少得可憐。中國的生物基礎研究落後美國,而在製藥的應用研究上企業又不能大手筆,要趕超美國,會相當不容易。
再回到中醫中藥的爭論上。同胞們確實要摒棄那種“祖宗的東西不容說三道四”的心態。落後了,要承認不足。要虛心,從他人的成功中找出自己的路。中醫越來越跟不上潮流是免不了的。“老中醫”的經驗輸給現代科技文明不是什麽丟臉的事,而我們這一代人因思想頑固而不接受新的科學文明,導致落後才是真正丟臉的事。
前幾天放假在家陪兒子看“藏龍臥虎”,兒子問為什麽那把400年久的劍能砍斷400年後的其它武器呢?再想到金庸等的武俠小說,哈哈,中國人的“崇古”原來也是一種“文化”。但千萬不要忘了,古董可以增值保值,但不代表古董上的科技含量比現代高。材料科學上的進步,一把青銅製造的越王勾踐劍,是不可能與今天的鋼鐵比硬度的。
(二0一0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