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寶貝兒

上帝對即將降臨人間的嬰兒說: 寶貝不用怕,人間有位愛你的天使,她的名字叫媽媽
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美德

(2006-07-25 23:21:17) 下一個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你的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道德問題。父母的工作則是指引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

做為父母,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期望和夢想。但是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有很強的道德觀念,也就是說,成為一個具有美德的人。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區分什麽是正確,什麽是錯誤,什麽是好,什麽是壞。我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有倫理觀念,能夠理解別人,誠實,有同情心和對人有友好的人。簡而言之,我們希望孩子自己可以有一種強烈的意識-----一個可以保持他們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行走,一旦做錯了事,可以讓他們覺得有負罪感的內在的強烈的聲音。

但是孩子們並非天生就具備這種意識,所以幫他們建立這樣一種意識是我們每一位做父母的責任。“ 這是一項父母們需要天複一天,年複一年進行的工程,”美國兒童教育工作者米歇爾.鮑芭說。“你需要不斷地教你的孩子區分對錯,你需要不斷地引導他們做正確的事。最終,你的孩子會接受你傳遞給他的信息,並把這作為他行為的核心。”

但是這項教育需要逐步進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兩歲的孩子會意識到好的行為可以使他們的父母高興;學齡前兒童能夠做到按規定辦事以避免麻煩。但是兒童需要到青春早期才能夠完全夠意識到他們應該按道德倫理做事,一旦違反了,就會感到愧疚。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永遠也達不到這個階段。所以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做什麽呢? 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確保當父母不在周圍的時候孩子一樣可以遵循父母的、社會的規矩辦事呢? 專家們給了我們幾點非常好的建議:

1. 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

孩子們直到兩歲才會區分對錯,但是如果從一開始你就和你的孩子建立了十分緊密的親子關係,則有助於一旦時機成熟就盡早教育他。“如果你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並且對他的需要回應及時,那麽在他大點之後他更願意聽你的話,按你說的做。”兒童心理學家格裏思娜博士說。

在一項長期的研究中,格裏思娜博士發現,在14個月大前就和媽媽建立了親密關係的嬰兒以後更容易接受父母訂的規矩-----一些基本的道德規範,諸如“不要打別的小朋友”,“幫媽媽把玩具揀起來”,“ 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等。這些孩子顯示出了更明顯的內在道德意識:當離開媽媽獨處,並受誘惑時,他們更不容易破壞媽媽訂下的規矩。

而且,感到自己被重視的孩子會覺得其他孩子和他一樣需要別人的尊重和友好。 密蘇裏大學兒童教育教授馬文博士說,“他們會意識到傷害其他孩子是錯誤的。而這是自我道德意識一個必要元素。”

2. 要求孩子們尊重你的權力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不尊重而你卻置之不理,即使隻有一兩歲大,他們也會很快地就不再理會你對他們的教育。 “如果他們不尊重你的權力,他們也就不會遵循你的規矩和呤聽你對他們的教育。”紐約州大學教育家湯馬斯教授說。 所以你需要不斷強調讓孩子們尊重你,這意味著給孩子們訂規矩,並且當他們違背時你不應該妥協。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向他們顯示你的權力。當你16個月大的孩子打你時,你需要對他說“不可以”。如果你3歲大的孩子朝你大叫“我恨你”或者你7歲大的孩子不禮貌的反駁你,你需要立刻糾正他們。 你可以說,“即使你很不高興,你也不允許那樣和我說話。”

同樣重要的是,你的孩子也應該感覺得你對很尊重。 向他們解釋為什麽你要製訂這些規矩;在懲罰他們之前先聽聽他們要說些什麽;當你犯錯誤時要向他們承認錯誤。 盡最大的努力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公平對待他們。湯馬斯教授說,“這種情況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對他們的父母表示順從,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會感到他們被父母操縱從而心裏有怨恨。”  而且如果他們能夠理解你的道德教育背後的原因的話,他們也會更加容易聽從你。

3. 強調同情心的培養

試圖培養一個孩子的道德觀念而不去培養他的同情心,就如試圖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種花一樣。 畢竟,如果你不能設身處地得為他人著想,你就不太可能會公平地對待別人。嬰兒從一開始就顯示了他們的同情心---當其他嬰兒哭的時候他們也會跟著哭,當你對他微笑的時候他們也會對你微笑。 所以你需要教你的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 如果你學齡前的孩子用玩具打小夥伴的頭,要確保讓他意識到他的小夥伴很傷心是為什麽,並問他如果他的夥伴打他的話他會怎麽想。

對於那些年齡較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利用一些目前發生的事件來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比如說,讓你上小學的孩子看電視上地震或者龍卷風之後的救災活動,並讓他設想如果他失去了家園會怎麽樣。”鮑芭博士建議。 幫助孩子理解其他人正在經曆的痛苦有助於讓他意識到打電話慰問生病的朋友或者送年老的鄰居一些糕點等是多麽友善的行為。

4. 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高貴的,有道德感的人,你首先得以身作則。 假如你為了少花乘車的錢而對司機撒謊孩子的年紀,或者在你的鄰居背後說他的壞話,你又怎麽能期望你的孩子會變成一個和你不同的人?  但是單單以身作則還不夠,李科娜博士說,“你必須清楚地告訴孩子對於這件事正確的做法是什麽。”

所以你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們正確的做法是怎麽樣的,並且要經常的提醒他們。“你可以說,‘在家裏,我們每個人都要對別人誠實。’”鮑芭說,“或者你可以說,‘如果你想別人這麽對你,你也要這麽對別人’。” 每天不管是在學校,看電視,還是在家裏,都找機會給孩子們指出誠實,友好和堅持不懈的例子並告訴他們為什麽這些美德如此重要。

你也應該對自己的道德行為加以注意。舉例說,“我知道鋼琴課我們可能要遲到一小會,如果我們超一點點速的話可能就能趕上了,但是媽媽不想這麽做,因為那樣就有可能出車禍並傷害其他的人。”最重要的是,當你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及時指出來表揚他們,“你記得把那些玩具揀起來,真是太好了,媽媽很為你感到驕傲。”

5. 道德教育也需要藝術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比如你的女兒用你價格不菲的口紅在牆上亂塗亂畫,你的兒子“一不留神”把他同學抽屜裏的蜘蛛俠玩具帶回了家,都會讓你感到很失望。 但是鮑芭博士認為這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機會。 關鍵在於:不要隻限於告訴你的孩子他們做錯了-----你還需要幫助他們理解為什麽他們做錯了。 比如說,你上學前班的女兒說她的同學穿的裙子難看而把同學弄哭了,你要告訴她,“是因為你這麽說她才哭的,我們不應該對別人說刻薄的話,那很不友好。” 如果你罰她一個人呆著的話,那也需要在懲罰結束後把她做錯的事提出來說。 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有足夠理解力的話,可以再說的深刻一些: 問問她如果是她的同學對她刻薄的話,她會有什麽感覺? 即使她覺得有負罪感也沒有關係。 李科娜博士認為,“如果孩子感覺到他本不應該做某件事的話,這是很健康的,很有意義的一種自我意識。” 最後,幫助你的孩子找出改正錯誤的好辦法。 也許她可以對同學道個歉。也許她可以去誇讚一下那位同學的鞋子或者頭發很漂亮。這一重要的步驟不僅可以讓你的孩子意識到她可以做一些比較友好的事情來彌補她的過失,更是在幫助她意識到她有能力解決難題----而這點對建立她的自尊十分重要。

6. 花一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我們都知道讓孩子參加足球隊對他有好處,還有很多其他諸如此類的活動,比如象棋俱樂部,體操隊等等充斥在孩子的生活裏。但是父母每天花足夠時間和孩子相處對他的個性成長更加重要。 芭芭拉.斯蒂威爾醫生說,“找出足夠多的機會來塑造孩子的自我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多和孩子們相處。”

當你們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尋找一些很自然的機會來教育孩子: 在超市排隊買東西時,請後麵的老人排到你的前麵;吃早飯時,把報紙上出租車司機拾金不昧的新聞讀給孩子聽;每天晚上在陪著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告訴他們你很高興他們今天白天表現的很好,你也知道他們還會繼續這樣下去。

擁有了所有這些支持和鼓勵,孩子們的自我道德意識一定會不斷健康發展並茁壯成長。

花落東君       譯

不經同意,不得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