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舞出最美的童韻 - 記英姿舞社創辦人程慧華和Cherie Law

(2007-06-26 20:41:03) 下一個

 

小孩子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豐子愷

 

第一次看英姿舞社的演出是在去年夏天,記得當時最打動我的是那支《玫瑰園中的百靈鳥》。當大幕拉開,舞台燈光亮起,舒緩的音樂徐徐飄蕩,輕靈舞動的,仿佛就是一隻隻美麗而充滿靈性的百靈鳥,在潺潺的溪畔、在如茵的草地、在寂靜的山林,曼舞、徜徉、…… 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是那樣地恰到好處,充滿了魅力...

同是那群小演員,同是少女角色,卻巧妙地通過服裝、道具、舉手投足的細微不同,把握住不同身份的典型特征,展示了不同的風采。在《牧民之歌》中,孩子們演活了蒙古族姑娘的率真可愛、熱情奔放,展示的是勃發的青春;在《茉莉花》中,她們是走出水鄉的江南仕女,長袖輕舒,綠裙款擺,任春風拂麵,清麗脫俗;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在西藏舞蹈《金色的太陽》中,小演員表現的是圓潤舒展,粗獷激揚,優美豪放的西域風情;而在《雪絨花》中,她們又變成一大群嬌俏可人的小娃娃,歡聲笑語,充滿了童真童趣。

在這樣的節目麵前,我的文字就顯得很蒼白。我知道一個個舞蹈從毫無頭緒到慢慢成型需要凝聚多少心血,編舞者對每一部舞蹈作品的鑽研推敲和得當把握,與她自身的內心世界,學識修養是融為一體的。帶著急於想了解的心情走到幕後,我見到了舞社的兩位負責人程慧華和Cherie Law,兩位平凡、恬靜如水的女性。

隻有談起中國民族舞蹈,才打開了Cherie的話匣子:“中國民族舞蹈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優雅的表現身段美的古典舞,活潑生動表現日常生活的民間舞,取材自戲曲的弓舞、劍舞等之外,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幾十個少數民族的舞蹈。加上近五十年來,中國對舞蹈的推動和大力發展,揉合了芭蕾舞和中國戲曲的基本技巧,使中國民族舞蹈在藝術和技術上都更上一層樓。有些近代作品,更引入了現代舞和中國傳統雜技的元素,讓人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

Cherie從小在香港分別跟四位舞蹈老師學跳中國民族舞,18歲起開始從事舞蹈助教及編導工作直到20年前移民加拿大。到了加拿大之後,Cherie全心照顧家中的四個兒女,放棄了多年的舞蹈興趣。但是,作為一名自幼熱愛舞蹈藝術的舞者,在內心深處,Cherie仍然有一份對藝術的追求和探索。2003年幾位家長帶著她們的孩子慕名來到Cherie的住處,要求學習中國民族舞蹈。看到Cherie教學方法獨特,又對孩子們充滿了愛心,其中有一位家長萌發了創辦一個舞社的想法。這位家長就是英姿舞社的另一位創辦人 - 程慧華。

程慧華在香港期間多年在兒童院工作,到加拿大之後也一直從事與兒童教育相關的工作。多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使她深深體會到藝術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深遠影響。她認為藝術是一種啟迪性的教育,除了幫助孩子的智力發展外,更是開啟兒童心靈的鑰匙。對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培養都有直接的影響。兒童在學習音樂、舞蹈、唱歌等的同時能發掘自己的才能,學會控製情感,表達自己,欣賞身邊的事物。而群體活動及不同場合的表演,更能很好地激發他們多方麵的潛質,並學會去關心別人,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程慧華帶女兒學習中國民族舞蹈又有一段故事。她女兒五歲的時候對球類運動十分抗拒,加上呼吸道有毛病,常有哮喘咳嗽。程慧華到處張羅找合適的活動讓她參加,其中也包括了中國民族舞蹈。可是女兒的民族舞蹈學習並不順利,每星期兩小時的課程,初期因同班小朋友都比她大,加上總是搞不清舞步的變換,使得她又怕又害羞。經過一年多的興趣培養,才漸漸喜歡上了民族舞蹈。正因為女兒學舞早期遇到了重重困難,程慧華也遇到了不少跟女兒一樣有類似學習困難的小朋友。於是她提出建議,請Cherie在暑期開一個舞蹈技巧訓練班,Cherie擔任導師,負責教授和編排舞蹈,而她自己負責課程及演出的日程安排,對外聯絡,以及演出服裝和道具的製作等等事務性工作。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們一直密切合作,之後更成立了英姿舞社,至今已是整整四個年頭了。

在這些年來對孩子們的舞蹈訓練中,在默契的配合之外,程慧華和Cherie也會有一些“分歧”,可以說她們對孩子們的培養有著不同側重點,為此多年的好朋友也會爭得麵紅耳赤呢。Cherie是藝術工作者,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本功訓練和對於舞蹈藝術的理解力、鑒賞力的培養。在孩子們接受基本訓練時,她注重她們對身體各部分的肌肉控製、手背腿腰的柔軟、方向眼神的配合及兼顧協調。在學習各種民間舞蹈時,她要求孩子們能認識到中國不同地方的風俗特性,進而在舞蹈中得到充分演繹。在舞蹈節目質量和藝術表達上,她追求完美,一絲不苟,因此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就非常注重專注的學習態度、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與別人合作,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

程慧華從多年兒童教育實踐的角度出發,對此又有不同的詮釋。她堅持舞社和舞蹈學校不同,舞蹈訓練對於英姿舞社來說隻是手段,快樂身心才是目的主張快樂教育。雖然舞社參與的演出檔次在不斷提高,她反對給孩子們增加壓力和過度提高對她們的期望值。她認為在學習方麵,最有價值的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其實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能發現對學習同樣的渴望。她認為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用知識填充他們的頭腦,更重要的是用火把點燃他們的這種渴望,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是生活中一項有趣的遊戲而不是一項艱難而討厭的工作。因此她一直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學習的熱情、不卑不亢的處世態度才是舞社的主要目標。孩子們在學校裏緊張學習了一周,她希望她們周末來到英姿舞社無論是訓練還是演出,都能以一種放鬆的積極心態,愉快地度過幾個小時。程慧華對孩子們質樸純真的童心最為欣賞:“她們從不介意觀眾的多寡,舞台的大小、布景的繁簡,每次演出都是同樣地開心,同樣地投入。”因此,她特別留意保護這份純真的童心,注重智力的遞增、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培養三方麵均衡發展,讓孩子們享受與舞蹈融合的喜悅,由此更加熱愛生活;也從自我中心的小圈子,慢慢懂得施予的喜樂,由此更懂得如何拓展生活。

或許我們要感謝程慧華和Cherie之間的這些“分歧”,才能讓我們既能欣賞到英姿舞社美倫美央的舞蹈,還能在孩子們的臉上,看到少兒演出團體少有的輕鬆自如的微笑和時常能為觀眾帶來陣陣歡笑的即興創意。

英姿舞社的影響不斷擴大,吸引到了更多的學生,也有了更多家長的熱心投入。渥太華舉行的很多活動也頻頻邀請英姿舞社參加演出,通過孩子的舞蹈來表現中國的民族文化。對於在不同場館演出,根據不同的場合對於表演的形式進行相應的變化,程慧華和Cherie別有一番心得。象在“國會山莊”及“Centerpointe Theatre”的演出,她們便根據需要排練大型的傳統民族舞蹈、聯跳、兒童服飾表演及道具演繹為骨幹;至於在“亞洲文化節”及“龍舟賽”的演出,她們為了突出中國舞蹈的靈活性,便選用躍動及多變的弓舞及蒙古舞。年初,英姿舞社在“青少年中國文化展”賀歲節目中的表演取得了眾多好評,而在恩光中心舉辦的“母親節音樂舞蹈大匯演”中,她們又努力突破自我,推出了大型古典劍舞《雄鷹展翅》。這個舞蹈對於舞社來說是一個大膽嚐試。學劍舞時,小演員們首先要練習每一式的劍花,熟練後才可以將所有花式串聯,加上對舞蹈基本功,如翻身、探海、眼神及力度運用的要求,再配合音樂節奏,在舞蹈表演時,才會揮灑自如。

隨著英姿舞社學生人數和演出機會的不斷增加,程慧華和Cherie要兼顧的範圍和工作量亦相應大增。Cherie在編舞、訓練和演出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她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齡,不同性格和能力來創作適合她們學習的舞蹈作品,盡可能地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她不僅教給孩子們嫻熟的舞蹈動作和技巧,要求她們熟悉和記憶每一個細節,謹守各自的步法和位置,還培養她們的大局觀,教她們懂得怎樣互相配合,投入於隊形的變化,以創造舞蹈的整體藝術美感。而對於程慧華來說,除了要參與策劃節目和負責對外聯絡外,還有一項非常費心費時的工作就是服飾的製作。對於挑燈夜戰的經曆,她體會良多:“有些時候,為了趕製十多套不同尺碼的表演服飾,多個晚上,我就這樣趴在客廳的地上,對著一大匹、一大匹的衣料專注地工作,直到站起來時,才發覺腰背酸疼得不得了,再抬頭看看窗外,原來已經天亮了。“

英姿舞社的不斷壯大讓人刮目相看,這期間的艱辛,汗水與傷痛卻不是人人皆知。舞社成立這些年來,她們遇到不少挫折困難,也有過很多灰心喪氣的時候。英姿舞社不是以牟利為目的的組織,所參加的演出也基本都是義務演出,收取一些費用是作為服裝、道具、場地租用和CD製作等等的成本。很多人對於程慧華和Cherie的大量義務付出不能夠理解,隨著舞社影響的擴大,社會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誤解。在這麽大的工作壓力下聽到這些誤解,心中的沮喪和委曲可想而知。在困境中,在氣餒的時候,支撐她們的是心底堅定的信念,是相互的勉勵和關懷,還有摯友親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孩子們更是她們最大的動力,當看到一個個朝氣蓬勃的麵孔,看到她們這樣熱愛舞蹈,看到她們開開心心地努力練習,心中不管有多少委屈也都煙消雲散了。

早晨開車到程慧華家中采訪的時候,發現她正在門前的小花圃忙碌。花圃裏開滿了各種花卉,其中幾朵鬱金香爭奇鬥豔,格外醒目。她的神情投入專注,根本就沒有留意街上過往的汽車。不忍打擾她,我把車靜靜地停在路邊。我知道她很忙,每天隻有清晨才有時間打理花圃,平時恐怕連坐下來好好觀賞一下自己種的花的時間都沒有。讓我不禁想起每次演出,Cherie和她台前台後到處跑,又有多少時間盡情欣賞一下舞蹈節目呢。也許耕耘本身就已經蘊涵了人生的喜悅,至於收獲多少已不是那麽重要了。眺目遠方,五月的渥太華,春光正好,繁花似錦,而這個春天正因為那麽多摯愛它的人才如此地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