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 Vector

I am a huge fan of matrix ... you can see from my name.
正文

人類的自由意誌

(2006-07-18 19:53:03) 下一個

人類的自由意誌



先來胡謅計算機:計算機的基本結構有兩個:電路和三級管。三級管設置0/1狀態(電位高低),電路把0/1狀態傳送到別的三級管那裏去。

當一個數據進入後,首先被翻譯成一係列的0/1狀態的三級管,隨後,電路把別的三級管設置成新的0/1狀態。這個過程不斷進行下去。可以相像0和1是紅色藍色的小火車,在電路連成的軌道上跑來跑去。

到了終點站,一係列的0/1又被翻譯成數據,輸出計算機。

這整個過程是完全固定的。雖然紅藍小火車的行進路線非常複雜,但輸入同一個數據,一定有相同的行進路線,有相同的輸出。無論試驗多少次,其中間過程和輸出結果都完全相同。

再來看看人類的自由意誌。人的思想,說到底是由神經細胞的網絡結構,其中的電流信號,化學信號所形成的。外界一個刺激進入大腦,電流信號化學信號進入某些腦細胞,這些腦細胞發出新的電流信號,在一個很大的圖書館裏找出來:嗯,這是這個字,相應的意思是。。。感情是。。。我的判斷是。。。我的回答是。。。我寫的文章是。。。(這一切在《0。1秒內發生。強大的搜索引擎。)

我想說的是:對某一時間的任何一個人,所有這些反應都是完全固定的。當神經細胞的網絡結構固定下來,每一個腦細胞發出電流信號化學信號的能力固定下來,則同一個刺激必定會導致同一個結果。

如果我們能把該大腦複製一份,則兩個大腦對同一篇文章的答複應該是一字不差。

也就是說,任一時刻,我們每個人對每件事情的反應都是預定的。(cause and effect, action and reaction. --- Matrix 台詞。)

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兩個大腦的物理結構是一樣的,二是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的大腦物理結構也不同。

大腦的物理結構又是由主體的 DNA,和外部環境決定的。

內部的DNA是預定的。外部的環境是由其他人/動物和自然環境決定的。

其他人/動物對每件事的反應是預定的。自然環境的變化更是預定的。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經典力學自認可以解決任何運動問題。一個極有名的陳述是:給我一個世界的初始狀態,我可以計算出將來任何時刻世界的狀態。)

至此,我的結論是:每件事的發生都是預定的。每個人對每件事的反應都是預定的。若有一個強大的計算機,我們可以精確預言未來任一時刻的任一事件----包括每個人頭腦中的思想。

我們沒有任何自由意誌。

且慢!測不準原理怎麽說?

測不準原理隻在極小尺度的質子中子水平上能觀測到。大腦結構是細胞網絡,腦電波應有至少上萬個電子,化學反應至少是大分子水平。測不準原理根本不適用。

至此,我很希望誰能駁倒這一套理論。真是沒法活了。嘿嘿。


-----------------------------------------------------

回複所有關於自由意誌的討論

一部分人同意“人類沒有自由意誌”的結論。另一部分人反對。反方意見總結:

1。精神活動並不全部建立在物質結構的基礎上;這個觀點不可證偽(?),本文不談。

2。存在一些不可預測的偶然因素:量子效應在小概率下可以在很大尺度上表現出來(貓同時是死的和活的);原子衰變隻有統計意義上的規律,無法精確預測各個原子的表現。

3。計算量將超過計算機本身的物理承載極限。不知道並行計算機有沒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4。實際操作上的困難:最初的極小誤差會很快被放大到不可接受。

5。其他意見。

針對第二點,我認為是很強有力的反駁。無論是怎樣的小概率,當樣本很大,時間夠長時,它還是會發生。“人類無自由意誌”的強理論我打算放棄。

但是弱理論如何?假定這個計算機不但在不斷預測未來,也在不斷計算未來被改變的概率,同時不斷收集數據,一方麵檢測是否未來已經被改變,另一方麵對未來的計算是建立在最新數據的基礎上。這樣,我們雖然不能從大爆炸開始預測到未來無窮,但是有99。99999%置信度從今天開始預測未來一年。

說幾句題外話:宇宙是有限的;或者說,在某個邊界之外的事情我們是無法知道的;我打死不信量子力學:在雙縫試驗中,當光量子被一個一個放出來的時候,出現的不是疊加的衍射圖樣,而是幹涉圖樣!給我一個斷裂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