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詩初闖平仄關 - 寫給感興趣的初學者
[山菊按]:這篇小文,隻是我個人的學習體會。當年寫出來給跟我一樣,曾經為格律困擾的詩友作參考的。來到這裏之後,也曾悄悄寄給幾個初學者參考。今天看見龍之魂君努力學習的精神,很受感動。想起當初若不是網上老師伸出援手,俺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呢! 因此想放下思想包袱,丟掉顧慮,在這裏貼出這篇並不成熟的學習體會。希望對初學的朋友有些幫助,更希望熟悉格律的高手們幫俺把把關,我好邊貼邊修改。
寫在前麵
我喜歡古典詩詞,應該是從初中讀《紅樓夢》開始的吧。對格律的認識,多年來也就停留在香菱學詩的那段文字。在一個山野小城,又是那個瘋狂的年代,偷偷讀《紅樓夢》已經很有些膽顫心驚的了,怎敢到處去問誰懂這些?那幾本 《紅樓夢》還是同大院的一個男孩子偷了父母的書櫃鑰匙,一本一本的悄悄拿出來跟我換一隻乒乓球拍的使用權的。我倒是願意用叔叔剛送我的新拍子跟他永遠交換,但他卻不敢:))
因此,雖然當時很想知道到底什麽是‘平’,什麽是‘仄 ’,還是想都沒想過要學格律。偶爾無事強說愁,悄悄在本子裏塗抹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罷了。上大學以後,想要讀的東西實在太多~~~有點像孫猴子進了王母娘 娘的宴會廳,麵對滿屋子的美食,隻好這個咬兩口,那個啃幾下~~~詩詞隻是零碎讀之,偶爾興起謅幾句而已。
2004 年本在文學城裏學廚的,偶然路過新開不久的詩壇,觸動舊夢~~~正好當時上班不忙,有大把時間要打發,成天在網上閑蕩(赫,當時俺對演藝圈的八卦新聞和 NBA的球員交易如數家珍)。於是下了個決心,要從頭開始,學習古典詩詞。初時在壇子裏尋了一些入門文章,跟著玩了一次‘詩鍾’。然後就硬套《平仄詩二十 八式格律表》,顧此而失彼,可謂苦不堪言。幸而得遇明師,悉心啟蒙,傾囊教授。兩月後便不再視平仄為攔路高山了。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 歡古詩詞的人。我覺得 它其實就像古典園林一進門就擋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著巍峨嶙峋的,其實沒多高,抬腳走幾步,一下就過去了。假山後麵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覺得心生敬畏;細細 欣賞開始略品個中滋味。已經翻過‘假山’,初嚐‘美景’滋味的我,有時就不免為那些看到假山就止步回頭的人覺得遺憾~~~
所 以,雖然自己仍在初級階段,也想為喜歡古典詩詞,卻又為‘平仄’困擾的朋友分點憂。今試將老師教過的方法和個人實踐中的一些膚淺體會寫出來,如果能對有興 趣學習古典詩詞的朋友有點入門的啟發或能鼓舞一下信心,就算是我取之網友,回饋網絡的一點心意罷。尤其是年輕的詩友,請相信一個正走向夕陽的老學生這句 話:對聰明的你 們,‘平仄’根本不是 ‘關’。
先說明一下,這篇文字主要羅嗦一下我本人初學格律詩的時候,是怎麽‘對付’平仄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可不是論文喔。說錯或不妥的地方也請行家們指出,我好改正。關於格律詩的定義和規則,我準備從不同老師的網絡講稿中,整理出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你可以等過了格律‘關’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回頭對這些概念做深層次的學習。其它還有拗救原則,孤平以及起承轉合等章法問題等等等等~~~網上這方麵的文章很多, 大家可以自己查找。
最後還想聲明一點:如果你對格律不以為然,認為不該以律害意,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寫,也許就不必浪費時間往下讀了。畢竟按我老師的定義:詩是美麗的語言。如果你的詩,不管是什麽形式,都能給人予美的感受,那就是讀者心目中的好詩了。山菊一般不參與這類爭論,規矩是前人定的,守不守,守多少,則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格律上我個人比較認同老師的做法:對人從寬;對己從嚴。
廢話說了不少,該說點正經的了~~~你準備好了嗎:)
(一) 什麽是‘格律詩’?
我們說‘古詩’,應該是相對於‘新詩’來說的。有的朋友喜歡研究各種名稱的嚴格定義,網上這方麵的討論甚至爭論都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這裏我隻提一下古詩的簡單分類。
古詩可以簡單分成兩種:
1、古風。
2、近體詩(格律詩)。
古風種類很多,如《詩經》、《楚辭》、漢魏樂府、歌行、雜言等都可以劃分在裏麵。這些詩看上去好像不太講究句式、韻腳等等,其實裏麵學問大了。古風我還沒有開始學習,這裏隻說說近體詩。
講究句式、韻腳且每一句的字數都一樣的叫近體詩。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正式產生於唐代。在唐朝前幾乎都是非格律詩,到了南朝齊永明末期,沈約等發現了漢語四聲規律,為格律詩的成型打下了基礎。到了唐代,格律詩成型並一直流傳到今天。
格律詩的詩體:
格律詩一般分五言、七言兩大類,(六言詩非常少,故不列為主流。)每類又分絕句、律詩、排律等體裁。這裏隻簡單介紹絕句和律詩。
1、絕句:
絕句的體裁: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五絕是五言四句,七絕是七言四句。
絕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聲韻,第三句最後一個字用仄聲,第一句可壓韻,也可以不壓韻。
例:
五絕: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七絕: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律詩:
律詩的體裁:也是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簡稱五律和七律。
律詩的要求:
(1)五言七言都各為八句。
(2)偶句(第2、4、6、8句)押平聲韻,奇句(第1、3、5、7句)的最後一個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絕句一樣押不韻都可以。
(3)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別要對仗。
例:
五律: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
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
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七律: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另外提一下,關於第一句押不押韻的問題:一般以五言(五絕,五律都一樣)不押韻,七言(七絕、七律)的押韻為‘正格’~~~ 也就是比較常見(請再讀上麵例詩的第一句)。如果反過來,你的五言第一句押韻,七言第一句不押韻也不算錯。這是不需要死守的例子之一。
(二) 關於押韻
寫詩要押韻,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樣,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雖然追求自由的新詩越來越趨向於不押韻,但讀著流暢的新詩,韻腳還是隨處可見的。如果我說格律詩比自由詩容易讓人記住,也許你不會反對吧?要是我們在大街上隨便攔個路人,讓他/她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詩來,恐怕脫口背完‘白日依山盡’或‘床前明月光’的比能背誦‘小巷’或者‘再別康橋’的要多得多吧?為什麽呢~~~道理可能很簡單:古典詩詞句式整齊有規律,而且嚴格押韻。有韻就順口,順口當然就容易記憶啦:))
什麽是韻?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同聲相應謂之韻”。大家都會說普通話,應該知道漢字是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音拚讀出來的。一個韻母與不同聲母結合可以拚出許多不同的字音,如韻母 ‘i’ 可以跟不同的聲母組合: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這些都是所謂的同韻字。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出這是我們上一節中舉例的那首七律‘錢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韻’腳。對‘押韻’這個概念還比較生疏的朋友,如果你有時間,不妨給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標上拚音,試試把剩下三首詩的韻腳找出來,一來熟悉一下‘聲母’和‘韻母’的不同組合;二也複習一下格律詩所要求的,需要押韻的句子。
我的筆記裏還有一段有關‘押韻’的文字就全文照抄在這裏,給大家做參考吧:
=================================================
再說說韻部。詩是要壓韻的,個人認為不管是新詩還是舊體,都要有韻腳。現在有很多新詩幾乎沒有韻,寫的和斷行的散文一樣,我到不很以為然。前麵說了,格律詩逢偶句,也就是2、4、6、8句是要壓韻的,而且要壓平聲韻,這個韻要壓什麽?怎麽壓?下麵我們說說這個事。
音韻學家把古韻分為三種,一個是上古韻,就是《詩經》《楚辭》裏的韻腳。上古韻是沒有韻書的,是後人根據先秦、兩漢的的古詩主要是先秦的古詩總結的。上古韻我們先不說,因為暫時也用不到。
另一個是中古韻。在西晉末年發生了五胡亂華的事,天下紛爭,民族大融合,當時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大概就是中古韻(或說語言)產生的原因。到了隋朝, 有個叫陸法言的人和其他幾個哥們一起商量要總結部詩韻,後來陸法言根據那天他們哥們八個的聊天記錄編纂了《切韻》。《切韻》就是中古韻的標誌,後來經過數 次修訂,到了南宋時期,金朝王文鬱修訂《切韻》,就成了今天大家所常說的《平水韻》,也就是現在大家習慣用的詩韻,或叫古韻。
《平水韻》裏把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106個韻部,其中平聲韻30個,我們寫詩一般是按這30個平聲韻來壓的,而平仄也是根據《平水韻》裏的四聲分類來區分的。
還有一個是近古韻,也就是元曲的韻部,這裏和格律詩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所以忽略。還有一種就是今天的普通話韻部,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的,就不用我饒舌了。
(作者:坐看雲起)
==============================================================
文中這個‘普通話韻部’就是網上常說的‘新韻’了。對於初學者,可以自己考慮選擇《新韻》還是《平水韻》。從我在網絡詩詞壇晃悠了幾年所見,絕大多數壇子都不反對使用《新韻》。你隻要在題目上標明是新韻,而且詩中《新韻》和《平水韻》不要混押(就是同一首詩裏既依《新韻》,又依《平水韻》)~~~就不會被砸 的。
俺對自己的要求一向是學什麽最好就得像什麽。當然啦,照葫蘆畫瓢的結果也許並不真‘象’,不過學習態度很重要對吧?所以我的習作絕大多數是依‘中古韻’~~~也就是《平水韻》的。
說了半天,這‘韻’那‘韻’的,到底‘韻’長啥樣呢?感謝網絡,各種韻書,一搜就得。這便是《平水韻》:
http://www.qm888.com/yeqmw/tssc/cjg4.htm
決定用普通話寫格律詩的,可看這個連接裏的《中華新韻》:
http://www.xywq.com/xiyuan/files/f-4/xinyun-1.htm
那韻書裏的什麽‘一東/二冬’或者‘一麻/二波’的,就是所謂‘同韻部’了~~~這樣叫大約是為了分類方便,沒有什麽具體意義的。每一首合格的格律詩(近體詩)所需要的韻字都應該屬於同一個韻部(或古韻,或新韻)。
韻書裏這麽多字兒亂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好多還不認識,初看怪嚇人的。記得當時俺打印了一份,常為查對一個字的平仄找得眼睛發花。做事尋找偷懶之法是俺的一大樂趣,學詩自然也不例外。再一次感謝網絡~~~用句時髦的話:隻有想不到的,沒有找不著的!
這裏有一篇張中行先生《詩詞讀寫叢話》中的《舊韻新韻》一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作為參考讀物。這都是前人的經驗和感悟,第一次讀不能全懂沒有關係,過一段 時間再回頭重讀,會多幾分領悟的(我剛才又讀了一遍)。張先生一共作了七個方麵的闡述,算是他的一種選擇罷。我們都有充分的自由選擇用什麽樣的韻作詩。而 我個人的決定是選擇張先生的這種選擇~~~:))
連接在這裏: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123207
今天的內容夠消化一陣的了,等到後麵具體告訴你俺的詩都是怎麽‘編’出來時候,再一一分享我的‘偷懶’之方:))
如果看到俺有沒寫明白的地方,盡管提問。就算偶答不出來,這裏還有很多經驗豐富的版主和詩友哪:)
我要看國慶閱兵遊行去了,祝你閱讀愉快!
(三) 關於對仗
上一節的韻字兒一貼,大家都喊暈了吧?其實,你隻需要把一些定義、概念和術語整明白就行了。韻書跟字典似的,不過是人編出來的工具書而已。我覺得學會使用 就可以了,至於為什麽和怎樣劃分成這些韻部的,已經屬於語言語音學的範疇。如果你感興趣,可以上網查找這方麵的資料自己學習。而我費心編輯這幾章的目的, 隻是想讓初學者先了解以下這幾個問題(請邊看邊檢查自己還記得多少):
1)。什麽是格律詩(或稱近體詩)。
2)。格律詩的分類和名稱。
3)。各類格律詩的結構。
4)。各類格律詩的要求(押韻/對仗/平仄~~~等)。
在介紹‘格律詩’(近體詩)的簡單定義時我們說過:‘絕句’(五絕和七絕)一共由四個句子組成;而‘律詩’(五律和七律)需要八個句子。這多出來的四句還有要求,那就是得‘對仗’。
如果你對‘對仗’這個術語不太熟悉的話,那麽‘對對子’呢~~~‘春聯’應該不陌生吧?咱們中國早就有過年時在門上貼大紅春聯的習俗:
爆竹一聲除舊歲
梅花數點接新春
先來看一下:
爆竹/梅花 --- 名詞對名詞;
一聲/數點--- 量詞對量詞;
除/接 --- 動詞對動詞;
舊歲/新春 --- 時間名詞對時間名詞。
對聯實際上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字遊戲,又叫‘楹聯’,對仗則是中國楹聯最根本的特征。那麽何為對仗呢?古人謂之: “實對實,虛對虛”。這是抄自‘基維百科’的定義:
‘對仗,是中國詩的術語,也就是中國詩的創作手法與修辭規則。「對」字在此做動詞,意謂著將兩兩一對的東西放在一起。「仗」字則來自古代儀式往往由兩人一組來舉行,有「儀仗」的「仗」意。對仗有時也稱為對偶。’
一共八句的律詩,要求中間的四句兩兩對仗。可以說練好對仗是寫好八句律詩的基本功之一。記得我初學時無事常到國內一些聯社練習對聯,一年之後再學寫律詩, 感覺就好了許多。不過,對聯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要求還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要對聯要求高,律詩則寬鬆得多~~~哈,希望你看到這裏能鬆一口氣:))
關於律詩的‘對仗’要求,文思格先生的這篇文章講得比較清楚,請點擊閱讀: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2/15/20471.html
對聯或對仗,光講詞意詞性對得‘工整’是不夠的,最基本的要求還要講究‘平仄’。所以大家不要著急,先作為知識了解一下,等我們把平仄弄清楚,再去做些對聯練習,既可以娛樂,也是學格律詩詞的一種練習。
(四) 關於平仄
1)。什麽是平仄
俺絮絮叨叨地羅嗦了好幾天,現在你知道什麽是格律詩(近體詩)了吧~~~嗨,有啥難的:不就是五個字或者七個字一句,偶數句要押韻,四句放在一起是‘絕句’,再塞兩付對子在絕句中間就成律詩了嘛~~~
且慢哪~~~這些‘五個字或者七個字’的句子,不是隨心所欲的湊夠數就行的。像我學生時代躲在蚊帳裏塗進日記本裏的那些,說好聽點也就是個‘仿古詩’。你說我就喜歡這麽寫不行嗎?我沒說不行啊!赫,我自己不就這麽寫了好多年嘛~~~俺一向認為‘詩乃心言’,隻要你的詩寫出真情,總會引起共鳴找到知音的。隻是咱們這篇文字題目就是要‘闖’平仄‘關’,如果你無意‘闖關’,做為知識性讀物略微了解一下也無妨,我隻是覺得沒必要浪費時間來討論‘該不該’遵守格律的問題~~~前麵已經提過:要不要學,學什麽,怎麽學的決定權永遠在我們自己手中:)
一首‘基本’符合要求的格律詩(近體詩),除了前麵說過的‘五個字或者七個字一句,四句或者八句組成’,還有偶數句要求押韻~~~最最基本的是: 這28或56個字,大多數都還需要符合一個要求:那就是嚴格的‘平仄’排列組合!我之所以選擇把最基本的平仄放到最後講,主要是因為‘平仄’正是讓初學者頭疼不已的‘攔路虎’。再就是說完‘平仄’,乘著熱乎勁兒我們就可以來看實例甚至自己動動手啦:)
那麽到底什麽是‘平仄’呢???
這個問題在我記憶的角落裏存了二十餘年,2004年春天才找到答案!
格律詩(近體詩)中的‘平仄’規律,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經典例子。咱們還是從大家最熟悉的普通話學起吧。
大家都知道我們說話都有音調,現代漢語將音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比如小學時跟著老師不知大聲念過多少遍的‘媽/麻/馬/罵’,就是相同的聲母 ‘m’ 和韻母 ‘a’ 組合發出的四個不同聲調。聲調不同,字形和字意都有可能全變了~~~這個應該不用多說,看這幾個字就知道了。
原來,所謂‘平’聲字就是普通話中的第一聲和第二聲;所謂‘仄’聲字就是普通話中的第三聲和第四聲。
具體到‘媽/麻/馬/罵’,‘媽/麻’是‘平’,‘馬/罵’為仄。你看,現在給你一個字,你是不是馬上就能根據普通話的聲調說出它是‘平’還是‘仄’了呢?
我們用數字代表四聲,先標出這句人人會背的詩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二四一一四,二二四三二。
咱們按照剛才說的把數字‘一二’換成‘平’,‘三四’換成‘仄’再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二四一一四,二二四三二。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當然啦,這是最最簡單的慨念了。實際上呢,大多數字兒都可以這麽判定‘平仄’。例外當然也是免不了的~~~比如第一個‘白’字,《平水韻》裏就是把它劃入‘仄’聲字的。不過咱們初學嘛,先記住這個簡單的分‘平仄’的方法,那些少數不守規矩的家夥以後慢慢抓捕正法~~~哈哈。
有例外是因為語言跟河流一樣,會變遷的。我們天天看著的河流,除了水的洪枯清濁,河床本身的位置似乎沒有什麽變化,但千百年後,所謂滄海桑田,麵貌全非也。
《平水韻》有點象化石,它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和今天語言的不一樣。簡單的說,古人也把聲調分為四種。即所謂的:‘平、上、去、入’。其中的‘平’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普通話中的‘陰平’和‘陽平’,也就是我們常說聲調中的‘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格律詩詞中所謂的‘平’聲字,就是指的這個‘平’;餘下的‘上、去、入’三聲,都歸入所謂的‘仄’韻了。
‘上’相當於普通話的‘第三聲’(上聲);‘去’對應‘第四聲’(去聲);唯有這個‘入’聲,在今天的普通話中已經消失,分別演變歸類到普通話的四聲裏去了,好像那個迷語說的:‘千條線,萬條線,散入水中都不見’。
歸入‘第三聲’(上聲)和‘第四聲’(去聲)的入聲字仍然算‘仄’聲字,我們用起來不會有問題;而散入‘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的入聲字,就成了依古韻寫格律詩詞最為頭痛的問題了。
不過你別著急,‘入’聲字也不需要死記硬背。一是寫得多了,常用的那些‘入聲字’慢慢就會記住的。二來網上多的是工具,查對起來十分方便。後麵會跟你分享我常用的一些網上工具,到時候再簡單介紹一下‘入’聲字。這就是‘平仄’的概念~~~簡單吧?現在大家都知道什麽是‘平仄’了,也許你又要問了:為什麽在詩詞中非要講究這個‘平仄’呢?俺在回家去翻老師們的筆記之前,想先請你大聲地讀讀剛才那兩句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多讀幾遍,看能不能體會出平仄變化帶來的韻味。然後咱們把這十個字重新組合,麻煩你對比著再讀一下,看看是什麽感覺:
白日入海盡,黃河依山流。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勤快的朋友,不妨找幾首自己寫的或喜歡的唐詩(前麵我們舉例的那四首也行),按照普通話的四聲給每個字標上平仄,看看是否能琢磨出一點規律;或者朗讀幾遍,找找感覺也好。
2)。為什麽要講‘平仄’
為什麽~~~詩歌詩歌,是‘詩’就應該能‘歌’嘛:)
好聽的歌當然要講究韻律。看看,這‘韻/律’二字可不都是‘格律詩’的基本要求麽!普通話分四聲,同一聲調不同的字,仔細對比,其發音還是有共性的。一般來說:
平聲字---音尾平而長;
仄聲字---音尾鈍而短。
再試讀:
媽(第一聲陰平)/麻(第二聲陽平)--- 是不是讀完嘴還可以一直張著‘a’下去呀?!
馬(第三聲上聲)/罵(第四聲去聲)--- 讀完了就得閉嘴對吧?
古人早就注意到漢語的這種特點,並且有意識地運用聲調的更替(主要是平仄的交互)來創造音樂美。不信你回憶一下自己記得的成語~~~乘風破浪、守株待兔、 積腋成裘、一帆風順~~~如果給它們標一下平仄,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平仄交替的~~~要找一個全為仄字或一平到底的恐怕還不容易哦。為什麽呢~~~讀起來鏗鏘呀!要不咱們按意思把‘乘風破浪’改成‘乘風切波’~~~哈,別扭不:))
因此平仄在詩詞和韻文中的作用是構成一種節奏,使之讀著有音樂美。詩詞的格律並非幾個文人閉門造車的規定,而是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平仄規律,遵 循這些規律寫出來的作品大都琅琅上口,再加上思想性和藝術性,那些能打動大多人心的作品就流傳下來了。
最後抄一段俺啟蒙老師的講稿:
平仄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他們能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前麵提過,平聲輕快流暢,一句詩詞裏,平聲多了感覺上輕鬆愉悅。仄聲莊重凝澀,用多了感覺上憂傷淒慘。至於為什麽,這是感覺,沒什麽道理好講: -))
王力的書上有四句口訣,描述四聲的不同感覺:
平聲平道莫高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夠貼切的,入聲已經收藏沒了。大家看過前麵的帖子,都知道入聲字比較特別,我們在下一說裏和韻一起討論。
大家都知道,詩詞在古代是“吟唱”的,現在基本上都是朗讀了,因為過去的音律大多失傳了,擱現在也沒什麽意義了。但不管吟唱還是朗讀,平仄使得詩詞抑揚頓 挫,跌宕起伏,從而區別於白話成為“韻文”。所以平仄運用到詩詞裏,隻有一個目的,就是使得詩詞讀起來琅琅上口。從結構和意境的角度說,平仄完完全全是沒 有任何意義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記住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總結平仄的運用時不拘泥於教條。
關於格律詩(近體詩),俺所知道的最最基本的東西就這些了。咱們先明了講究‘平仄’的目的,弄清一些概念,有個積極的學習態度,再來學習具體的平仄交替規律就不容易被繞糊塗了。感覺還不太清楚的朋友,這裏有篇文章可以作為參考讀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06.html?fr=qrl
(五) 格律詩的平仄組合及規律
羅嗦了好幾天,都是準備工作~~~這些定義和術語,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不過,你隻需要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記硬背的。熟悉了這些基本概念和術語,我們就可以開始‘闖關’了~~~也就是具體來學習一首格律詩裏麵每一個字的平仄要求。在開始之前,還有幾句‘廢話’想交代一下。
我的一個老師說:“寫詩如同照相,本質上是一種記錄。看見了美景,照下來隨時看看,賞心悅目。而突然有了某種感慨,看見了什麽東西,觸動了情緒,就有了把它記錄下來的欲望。所謂詠物言誌,寄景抒情。將來回過頭來看看走過的人生,也有了回憶的依據。”
另一個老師簡單的定義說‘詩是美麗的語言’。並主張詩的立意“用不著多高遠,平常的事物往往更叫人感動,立意要個人化一些,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寫身邊發生的東西,寫真誠的東西,寫普通人的悲歡和愛恨,詠物的時候也要融自己的經曆經驗感受。”
我自己的體驗也是這樣。在人生的路上走著,看著,經曆著~~~當心裏積攢了一些情緒時,也許就想寫詩了。寫詩當然先要有立意,要選擇合適的體裁,要造出美 麗的句子~~~鑒於這篇小文主要的目的在於幫助初學者對付‘平仄’這個‘攔路虎,其它諸如立意、章法、修辭~~~等等,其實才是學格律詩更重要更讓人著迷的技巧。這些就留待大家過了平仄關之後自己慢慢學習了。
這一章可能會比較沉悶,如果你讀慢一點,再找張紙拿枝筆,跟著我比劃,可能會好一些~~~交代完畢,現在真開始了:))
1)單句的平仄
詩句詩句~~~寫詩當然得先寫句子。所以我們先把單個句子的平仄搞定,然後再來學習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平仄組合關係。學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格律詩的句子要麽是五個字,要麽是七個字。這五個字或七個字的平仄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們得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很簡單,我們隻須要記住八個字:
‘一句之內,平仄相間’
所謂‘平仄相間’,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看見這個,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麽都是倆字一換呢?能不能單字或三字相間呢?赫,喜歡思考愛問‘為什麽’絕對是好習慣!隻是俺哪,於音律方麵幾乎是一竅不通,說不出個所以然,先抄一段啟蒙老師的講稿,如果你還想就這方麵深入學習,那就得自己上網搜了:
大家都知道,西洋拚音文字是以一個單詞為停頓的,就是說語氣的停頓發生在單詞與單詞之間。而咱漢語是單音節的字,停頓就不能一字一頓,那節奏上是怎麽樣的 呢?基本上兩字一頓,特殊情況下有一字頓(術語稱“一字豆”)或三字頓。舉個把例子說明。幾乎所有的詩詞句子,都是有一字或兩字的詞組組成的。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或--鳴--翠柳)
無邊--落木--蕭蕭--下(或--蕭蕭下)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或--向東流)
不用再舉了,您可以閉著眼隨便指首詩,幾乎百分之百的都得這麽安排節奏,道理?沒有,就是節奏的美感。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就是在這種節奏裏出來的。前麵我 們講了,平仄的變化作用於我們的腦部神經,使我們“感受”到變化的美。那麽是哪個字產生的作用?是一個小節奏的最後一個字,因為那裏有個停頓。一停頓,這 最後一個字的平仄感覺就留在我們腦袋裏了,所以整句詩我們並不感受每個字的平仄而隻是那個小節奏的最後一個字。由於絕大多數的小節奏都是由兩個字組成的, 所以我們隻感受這雙數位的字(第2、4、6個字)的節奏。在(上)的最後我們總結了三點,第一點是一句話裏要有平仄的變化,怎麽變?就是每到雙數字變一下。不然您試試不是雙數字變的:平平平仄仄仄平,或平平平平仄仄仄,都別扭。
因為我們現在學習的是‘格律詩(近體詩)’,如果你還記得我們前麵說過的分類,格律詩不是五個字(五言)就是七個字(七言)的句子。所以就有人把這些五言和七言的句子,按照格律詩的另外一些規定(後麵我們會講到),總結出不同的組合,這就是《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了。我給你找來一個連接,你若是願意把它背下來咱也不能攔著:))
http://www.shiandci.net/cjg3.htm
廚房的朋友都知道,連做飯都偷懶的山菊,那裏會肯花時間去長篇大論的背東西噢! 初學時我打印了一份,啃呲啃呲的在哪兒生搬硬套,套得是頭昏眼花~~~還好後來碰上好老師,否則也未必堅持得下來。
這些平仄規則,實際上我們真正需要‘死記硬背’的,隻有四個基本句式: 一共20個字,再加三條規則~~~3X8=24個字(別忘了今天你已經記住8個字了:))。
看到這裏,你會不會精神一振呢?
(2) 格律詩的四個基本句式
前麵幾天俺不厭其煩地,反複地給你灌輸格律詩(或叫近體詩)的定義,希望你已經把那些最最基本的定義都記住了。格律詩格律詩,所謂‘格’是指格式;那麽‘律’就是指規律啦。格律詩的‘格式’和‘規律’,主要就是指唐代以後逐漸形成的絕句和律詩的字數規定,押韻規則,對仗要求,還有就是每個句子的平仄交替和句子間的組合規律。
讓我們再複習一遍格律詩(近體詩)的分類:絕句有五言的和七言的;律詩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排律我還沒學,不在此篇範圍)。
我們已經提過漢語分四聲(雖然古代和現代的分法不太一樣),填詞寫曲若要音律和諧,就需要分辨四聲。好在格律詩沒填詞寫曲那麽麻煩,尤其咱們初學嘛,隻要粗分成平仄兩聲就可以了。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每一個詩句,若要造成聲調上的抑揚頓挫,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會單調。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後麵的音節上。所以我們讓單句詩裏的‘平/仄’兩兩交錯,就構成了格律詩(近體詩)的‘格’,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句型’又稱為律句。
我們先來看字數少的五言,‘平/仄’兩兩交錯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這兩種句型,首尾(第一個字和第五個字)的平仄相同。若想製造一點變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我們可把最後一字移到前麵去,變成: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四個句子,就是所謂的‘標準句式’或者說‘標準律句’了。這一共20個字的‘平/仄’排列,就是上一節中我說過需要你記住背熟的東西。這四個句子,建議你現在就抓隻鉛筆在紙上默寫幾遍~~~我都沒花滿五分鍾就記住了,對聰明的你,一定更是小蛋糕一塊啦:)
為了後麵舉例示範的方便,我們先把這四個‘標準句式’編上順序:
A)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仄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根本就不用記,在五言詩的前麵再加一個平仄相反的節奏單位就是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看得仔細,會發現這些句型有一個規律:就是逢雙必反。你隨便找一句看看: 句子中第四個字的平仄一定和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第六字的又和第四字的相反~~~如此反複就可以形成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但是逢單則可反可不反~~~你再看看,在七言的C和D這兩種‘標準句式’中,第三個字和第五個字的平仄是相同的(五言是一三平仄相同)。
這是因為我們說過:漢語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而重音落在雙數音節上,所以單數音節的平仄交替,相對而言顯得沒有雙數的那麽重要了。
說這個是因為我們寫詩的時候,很難做到每一句的每一個字都完全符合這四個基本句式。寫格律詩是為了充分利用文字和語音的特點創造‘美’,若是完全僵化於條條框框難免就真是‘以律害意’了。如何變通呢?那就犧牲掉不太重要的單數字的平仄規定,而守住比較重要的雙數字的平仄。
另外最重要的一個字~~~即每個句子的最後一個字,更是必須嚴格遵守規則(這個字不但平仄要不能錯,還有‘押韻’的要求)。
古人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這 麽一句恐怕不寫詩的人也知道的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一、三、五(七言)字的平仄可以靈活處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 後一字的平仄則必須嚴格遵守。
當然這個口訣並不完全準確,在某些情況下一、三、五必須論,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這個就留待你入門以後,一邊實踐一邊再做深層次的學習了~~~以俺的經驗,也無須死記硬背,多寫作業多向人請教,一邊犯錯一邊挨砸一邊就記住了:))
那麽背熟了這四個句式之後有什麽用呢?如果你已經研究過昨天給你的《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那麽就會發現,近體詩的律絕‘二十八式’,無論怎麽變化,都變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二十八式中的每一式都無非是這四種句子翻來複去的組合罷了。
所以,你再想想看:如果我們知道了組合的規律,不就可以‘推導’出任何一種組合(管它平起也好仄起也罷)而不用死記硬背這二十八個組合了嗎?
赫,常在詩詞論壇見人無不自卑的說自己不是文科學生雲雲~~~那麽看見‘推導’二字,學理工的同學,你會不會眼睛一亮呢?
明天還請你把紙和筆準備好,我們一起來通過實例,先看看‘絕句’的平仄組合是怎麽‘推導’出來的:)
(3) 絕句的平仄組合
還是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絕句’的簡單概念和要求吧:
1). 一共四個句子。
2).每句五個字(五絕)或七個字(七絕)。
3).押平聲韻。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個字要求屬於同一個‘韻部’。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除了這幾條,剩下的就是最基本的,字與字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平仄組合要求了。上一節我們已經知道了單個句子的平仄組合要求~也就是需要背下來的那四個‘標準句式’(相信你早記熟了吧:)。
獨木不成林,單句當然不能成詩~~~剛說了,絕句至少得有四個句子哪!這四個句子之間,也是有規則的。感謝詩友蘭夢,希望能搞清平仄規律的她,願意我用她的一首習作來作例子。這一節之後,你應該就可以完全知道格律是怎麽一回事了。所以希望讀者能忍耐俺的羅嗦。
這是蘭夢的原作:
淡雨輕敲冷寂秋,清枝葉落西風就。他鄉莫把人消瘦,夜伴飛歌唱離愁。
我們先來看看每個句子的‘平仄’組合是否合符規則~~~也就是看單句是否對得上那四個基本句式中的一個。咱們還是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話來標平仄好了~~~沒有忘記吧:第一、二聲算‘平’,第三、四聲歸‘仄’。建議初學的你在往下讀之前,自己先標一下這首詩的平仄。
淡雨輕敲冷寂秋,清枝葉落西風就。他鄉莫把人消瘦,夜伴飛歌唱離愁。
四三一一三四一,一一四四一一四。一一四三二一四,四四一一四二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如果你一路細心的讀過來,應該可以看出點名堂了吧?我把七言的那四個‘標準句式’搬過來,你對比著再看看: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請仔細對比~~~第一句的平仄排列跟句式A)一模一樣;第二句和第三句就是句式B)!四句詩其實隻有最後一句對不上~~~也就是方家常說的‘不合律’了。
你看,隻要平時讀得多,詩情湧動的時候,寫出來讀著順口的句子,很多都是自然合律的。我們提過,‘格律’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出來的文字遊戲,而是他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規律。所以說主張拋棄格律的人,若不是有偏見,就是沒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回到蘭夢MM這首詩,再對比絕句的幾個‘基本要求’,押韻方麵也有點小問題:‘秋/就/瘦/愁’的最後一個‘韻母’雖然都是‘u’,但‘就/瘦’都是‘仄’聲字,‘瘦’放在第三句沒問題因為那個位置要求仄聲字。但是,‘就’的位置是要求押‘平聲韻’的。
蘭夢MM這首詩作為初學者來說立意清楚,詩味也濃。所欠無非平仄和押韻等技術問題。所以俺就忍不住稍微幫她調整了一下,以期合律。現在就來羅嗦一下修改的思路和過程,順便學習格律詩剩下的,需要記憶的另外兩個重要‘規則’。
到目前為止,學寫近體詩需要死記硬背的除了那四個‘標準句式’之外,還有那條單句的平仄規則,希望你還沒有忘記:
‘一句之內,平仄相間’
現在我們需要記住的是第二條規則:
‘一聯之中,平仄相對’
什麽是‘一聯’呢?格律詩對形式的要求,其實包含了對稱、變化、統一、回環的古典美學原理,體現出漢語聲韻的和諧與優美。所以絕句的這四個句子,首先可以分成兩組,分別稱為‘聯’。一般常用‘首聯’和‘尾聯’以區分它們在絕句裏的位置。
這第二條需要記住的規則就是說:同一聯的兩個單句之中,在相同的‘節奏點’上(也就是2、4、6位置上),必須遵守平對仄,仄對平的規矩。那麽我們的需要記住的四個‘標準句式’就組合成兩聯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具體到蘭夢的這首詩,首聯: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葉落西風就。
你看這兩句之間(首聯)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都相反~~~完全符合這第二條規則。可是咱們別忘了,絕句的第二句還有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押韻,而且應該押平聲韻。可惜的是這第二句的第七個字‘就’為‘仄’,違反了‘押平聲韻’的規則。
修改方案有兩個:一是兩句顛倒一下位置: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葉落西風就。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
這樣就變成首句不押韻的絕句了。我們在前麵提過:五言格律詩以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也就是比較常見),七言則以首句押韻為正格。加上我個人覺得‘西風就’有點勉強,所以就在‘秋’字所屬的‘韻部’裏另外選了一個‘溝’字,改成這樣: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葉落滿荒溝 (2)
請注意第二句已經換用了‘標準句式’中的第四句(D)。再看看身處‘節奏點’的第2、4、6字,兩句之間的平仄是不是相反的?我們知道七言的第二句不但要 求和第一句平仄‘相對’,而且要求壓韻~~~也就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不信你再去試試套一下看~~~符合這兩個要求的隻有句式D!
這就是為什麽我老師說不用費力去背那什麽《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隻要能先確定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平仄,都能根據押韻要求和三條規則把其餘幾句的平仄組合‘推導’出來。
比如蘭夢這首,我覺得第一句很好,也完全合律,就決定以它為始來‘推導’另外三句的平仄排列組合。第二句根據押韻要求和‘一聯之中,平仄相對’的規則已經搞定了。在‘推導’第三句該選用哪個‘標準句式’之前,我們先得記住第三條也是平仄組合的最後一個規則:
‘兩聯之間,平仄相粘’
所謂‘兩聯之間’,就是第2/3句之間;所謂‘相粘’,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在相同‘節奏點’(2、4、6位置)上的平仄要一樣。同時根據押韻要求第三句又是不押韻的,因此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所以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永遠‘相反’,否則就又出律了。
那麽你再去那四個‘標準句式中挑挑看~~~2、4、6、位置上的平仄都要跟第二句也就是句式D‘相同’,最後一個字又‘必須’是‘仄’~~~符合這個條件的是不是隻有句式B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葉落滿荒溝 (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原詩的第三句平仄完全符合句式B,我隻是根據意思換了兩個仄聲字: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葉落滿荒溝(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鄉但見人消瘦(3)
現在隻剩下最後一句的平仄了。細心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這第四句跟第三句一起合稱‘尾聯’。既然是‘聯’,那麽它們之間的關係當然就可以用第二條規則啦!
‘一聯之中,平仄相對’
而且按要求,這一句必須押韻(第二、四句必須押韻而且要押平聲韻)。那麽你再看看那四個‘標準句式’,‘節奏點’上的平仄跟第三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反’,而且最後一個字又是‘平’的有幾個符合條件?
哈,希望你還沒有被我繞糊塗~~~剩下的句式C是雖然符合第一個條件,但第七個字為仄,比來比去,兩個條件都符合的隻有句式A: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葉落滿荒溝(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鄉但見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跟據詩意選擇平仄合適的字,這首詩的架子就出來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輕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葉落滿荒溝(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鄉但見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一曲離歌試解愁(4)
這是四句的絕句。這一首絕句裏,我們重複使用了兩次句式A。其實八句的律詩也是這麽接著往下一句句的按我們今天學習的那兩條規則‘推導’就出來的,四個‘標準句式’可以根據規則重複使用。
這兩節是重點,需要你腦手並用。一時被俺繞糊塗了也不要緊,明天俺會跟大家分享常用的網上工具,最後再來跟你一起‘推導’律詩的平仄組合~~~隻要記住那四個‘標準句式’和三條規則,再用筆劃拉幾下,相信你會跟我一樣,很快掌握這個方法的。
4)。平仄的查對及其它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用‘普通話’在說‘平仄’。如果你覺得這就夠自己用了,那就打印一份或者買一本以普通話為準的韻書,在同一個韻部裏挑選韻字,另外發到論壇時注明是‘新韻’就可以了。如果你懶得查韻書,就按自己的口音和感覺寫也沒什麽大不了~~~翻翻我自己中學時塗抹的那些句子,好多還是按方言押韻的 呢:))
其實我覺得吧,寫詩是件很個人的事,應該是你想怎麽寫就怎麽寫吧~~~當然立誌做‘詩人’的又另當別論:要想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總得研究一下讀者群和大眾的口味對吧?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你寫詩不為做‘詩人’,隻是為了喜歡這種抒發情感的文體,如果想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學什麽爭取像什麽~~~那麽就請跟俺一起,學著用《平水韻》來作近體詩吧。
使用韻書,不止是查對句末需要押韻的那個字。實際上從上一節對那首七絕的‘推導’過程,我們已經知道了格律詩裏的每一個字,都是有平仄要求的。
隻不過有的要求嚴一點~~~比如‘節奏點’(即2、4、6位置)上的字和句末那個字,不能隨便‘破律’(就是該平的時候仄了,該仄的地方平了),萬一非破不可,也得有一定的補救措施,也就是所謂的‘拗救’~~~這些可以等我們闖過了‘平仄關’再慢慢學習;有些位置的字平仄要求比較寬鬆~~~尤其七言的第一個字,基本上是‘平/仄’都可以,第三個字和第五個字‘論還是不論’要看所用的是哪一個‘標準句式’~~~別著急,這些規則不用專門去記,隨著實踐的增多 你會慢慢領會的。
如果你按前麵的方法寫成了一首格律詩,立意、章法、修辭等更深一層的詩法技巧等我們先不去管它~~~初學嘛,咱得先學會走路才能學跑對吧?要想知道它合不合律~~~也就是它是否符合這四個‘標準句式’和那‘三條規則’~~~該怎麽辦呢?
可能曾經有人告訴過你:沒辦法,得背韻書。赫~~~讀過《紅樓夢》的朋友不知道還記不記得這個情節:那呆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吧。”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
網上還真見過教人如何背《平水韻》的方法~~~雖然都是用心血寫成的經驗之談,但對俺這種願意用功 卻不肯刻苦的人來說,還是不太實用。
記得剛開始學格律時也是不好意思問人的,隻好打印了一份《平水韻》,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查對。後來實在太累,正好剛讀完王朔的幾篇小說,於是鼓起‘我是新手我怕誰’的勇氣,貼到論壇讓人家‘砸’。也幸虧這一番‘勇敢’,感動了老師,才有了後來的際遇:))
後來查資料時偶然發現,原來網上早有雷鋒,寫了查對平仄的軟件。這下可輕鬆多了!最先找到的是這個查對句子平仄網站:
@平仄顯示@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一次隻能輸入一行,隻要把絕句的四個句子排成一行就可以一次查對了:
淡雨輕敲冷寂秋,枝疏葉落滿荒溝。他鄉但見人消瘦,一曲離歌試解愁。
仄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通”表示該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據語意來判斷。“?”表示該字沒有收錄。
看見沒有?這首詩我們是根據普通話來定的平仄,竟然完全符合古韻!所以我的經驗,就按普通話起草,若運氣不好碰上個把不合古韻的,查出來再做調整就是了。
這個工具還有一個好處是查每個字所屬的‘韻部’。在已經顯示出‘平仄’的頁麵,你的詩句都成了藍色。隻要點一下單個的字,就會有新頁跳出來,上麵列著這個字所屬韻部的所有韻字。我點了一下第一句末尾的‘秋’字,得到的結果如下:
和字[秋]詩韻相同的字
第12部 平聲 十一尤
尤郵優尤流旒留騮榴劉由油遊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讎柔儔疇籌稠丘邱抽瘳遒收鳩搜騶愁休囚求裘仇浮謀牟眸侔矛侯喉猴謳鷗樓陬偷頭投鉤溝幽糾啾楸蚯躊綢惆勾婁琉疣猶鄒兜呦咻貅球蜉蝣蝣輈幬鬮瘤硫瀏庥湫泅酋甌啁颼鍪篌摳篝謅骰僂漚(水泡,名詞)螻髏摟歐彪掊虯揉蹂抔不(與有韻“否”通)瓿繆(綢繆)
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你在先有了一句帶韻腳的詩句後,挑選合適的韻字來完成剩餘的詩句,這樣可以先保證了我們的格律詩不會‘錯了韻了’。上麵‘秋’所屬的韻部叫‘下平十一尤’,紅色字就是我們做例子這首七絕所選用的韻字。我們再來檢查一下王之渙那首估計一大半中國人都背誦過的五絕: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白’按普通話是‘平’,這裏卻劃入‘仄’。這是因為‘白’字就是古韻中的所謂‘入’聲字。前麵我們提過,‘入’聲字在今天的普通話中已經沒有了,它們都散入其它幾聲。比如說‘客/腳’,今天分別讀第四和第三聲,仍為仄字,所以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散入今天已經按四聲歸入平聲字的那些‘入聲字’。比如說‘獨/蝶/竹/白/石/合’等等~~~。所幸的是,這些字畢竟是少數,咱們不用專門記它。多寫,多請教;一邊挨‘砸’一邊就記住了;何況這不還 有網上工具嗎:)
後來找到的這個幫你檢查整首詩平仄和韻腳的網站我也常用:
@格律校驗@
http://www.sczh.com/sczh/mcheck.asp
這裏還可以選擇查對‘新韻’~~~有兩種:‘詩韻新編’和‘中華新韻’,我都沒有研究過,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用。左邊還有個‘查同韻字’的功能~~~在小窗口裏打入要查的字,再從三種韻書中選一個,點擊‘查同韻字’,便可以得到這個韻部的其它字。仔細查看,這個網站除了‘格律校驗’,還有‘詩詞搜索//在線字典//詩詞資料’等工具,用起來挺方便的。
還有一個很有用的網站就是寫‘作詩機’軟件的‘稻香老農’的,那裏不少工具都很好用:
@稻香居@
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index.htm
這兩節需要些時間消化~~~最好能用筆劃拉幾下,再熟悉一下工具的使用。然後我們再一起來‘推導’一首律詩的平仄,鞏固一下前麵講過的東西,最後小結一下需要記住的規則,這篇小文就可以結束了。
5)。律詩的平仄組合推導
我學格律是從絕句開始的,如今也仍然建議初學的朋友從絕句開始,先求寫出平仄合律的五絕七絕,然後再求更上層樓。否則,就算你學了一肚子的‘意境/章法~~~’等等,一動筆就被‘平仄’這條‘繩子’絆倒,五花大綁的,空有一身武功也難以施展;縱然你懂得煉字煉句,一首詩煉得天花亂墜~~~到了方家眼裏,人家可能會先送你倆字:出律~~~請先調平仄,其它再看。
需要強調的是,我說從絕句開始,單指開始學習‘平仄’規則。過了平仄關,想進一步學習‘起/承/轉/合’等詩法時,八句的律詩更容易領會和掌握。記得當初幫我改作業的兩個老師都說律詩比絕句容易,我卻一直體會不了怎麽個容易法,看見寫律詩的作業就 繞道而行。後來覺得老這樣下去也不行呀~~~咱總不能見困難老繞道吧?
2006年初偶見一個匿名的高手說了一句:“七律是慢工出細活的東西”~~~於是若有所悟,決定給自己布置作業,一個月‘磨’一首七律出來。果然磨到十月之後,慢慢感覺就好些了:))
其間壇子裏來了想學習‘平仄格律’的新詩友,我便結合自己的實踐,用正在構思打磨的七律為例子,寫了‘初闖平仄關’一文~~~就是這篇文章的前身了。
這一節我們用律詩作例子,主要是想說明,不管你寫詩是從第一句開始也好,先得最後一句也罷;還有從中間任何一句開始也行,隻要你記熟那四個‘標準句式’和‘三條基本規則’,都可以輕輕鬆鬆的,往前或往後‘推導’出其餘句子的平仄組合。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用不著去背誦那個《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
今天就跟你分享我是如何不用查對《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在先吟成一個‘標準句式’的情況下,用‘推導’的方法確定律詩中每個句子的平仄組合的。
從前麵的定義和分類我們已經知道,所謂‘律詩’,是由八個五言或七言‘律句’(合符平仄規律的句子)組成。這八個句子兩個一對,又稱為‘聯’。那麽一首律詩就有四聯。這四聯又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前麵提過了,按照規定,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順便提一下: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的。
下麵就以我的習作‘六月學詩’為例,說說怎麽從任意一句開始,反複選用那四個‘標準句式’組合成七律的平仄格式。
我的習作,一般都是先有一個主意(或者說立意吧,隻是有時不是那麽清楚),或者是讀了人家的詩(或者看了人家的畫:)),突然冒出一點想法。然後就看看能不能先寫出一個符合標準的律句。
我的第一首查對了《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的格律詩是2004年6月貼出去求砸的,所以這六月的題目,自然就想回憶一下這學詩的過程。當時正好讀到‘程門立雪’這個典故,巧的是我的啟蒙老師本也出自‘程門’,再想到自己的幸運~~~於是很快就得了一句:‘未經立雪入程門’。
為了示範方便,我們再把那四個標準句式搬過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然後用普通話標了一下新得這個句子的平仄,~~~請你對比一下,是不是正符合‘標準句式’(D):
D)仄平仄仄仄平平 (?)未經立雪入程門
七言的第一個字平仄的要求最寬鬆,基本上是可平可仄,所以這裏‘未’字不算出律。(?)表示這句詩在律詩中的位置待定。
這句的第七個字‘門’是個平聲字,它也就決定了這首詩的韻部。我是記不住這些字屬於哪個韻部的,也不需要記,用網上工具,很快就找出了這個字所屬韻部和它的同韻字:
| 平水韻中[門]的同韻字 |
| -------------------- |
| [十三元]上平: |
語言是活的,古韻書中許多字經過千年演化,讀音已變。山菊作詩,盡量使用今天讀起來還押韻的字。這個韻字兒比較多(據說這種字兒多的又稱‘寬韻’:),所以我把今天讀起來不押韻的,還有不認識不喜歡的字都扔了,然後在這些韻字中尋找靈感:
|
平水韻中[門]的同韻字 |
-------------------- |
[十三元]上平: |
根據律詩的押韻要求,我先得的這句必須放在第2、4、6或者第8句的位置。根據自己的粗略構思,決定把它安排在第4句: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接下來我要做的事,就是根據這一句的平仄,用 ‘粘/對’的規則,向前‘推導’出第1句到第三句,向後‘推導’出第5到第8句的平仄組合,然後再根據這個‘框框’來構思具體的詩句,這樣完成的作品,至少90%以上是合律的。
先來看第3句需要選用哪個‘標準句式’。第3句和第4句合在一起叫做‘頷聯’,俺叫它‘下巴’:)) 它們之間的關係首先要符合規則二:‘一聯之中,平仄相對’;其次第3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其實這個‘相對’隻要看第二個字就行了~~~已經寫成的這一句第二個字‘經’是‘平’,請你去找找看,第二個字為‘仄’最後一個字也是‘仄’的~~~是不是隻有句式(D)?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這第三句頗費了一些時間,因為需要對仗。要找個典故(還得是仄聲字)來對上‘程門’,對我這個‘典故盲’來說很不容易。也是使用網上工具,翻了半天勉強找來這個‘謝墅’,可以代指碰上老師的詩壇,於是這句也出來了: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過聽吟留謝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這個韻部的韻字順手打印下來,先用鉛筆把這兩句連平仄(為了省事,我用符號‘__’代表‘平’;‘/’代表‘仄’)寫在同一張紙上。然後接著往上’推導’。
接下來要決定第2句的平仄。它和第3句之間的平仄關係,應該用第三個也是平仄組合的最後一個規則:‘兩聯之間,平仄相粘’。
咱們再複習一下:‘兩聯之間’,就是第2/3句、4/5句和6/7句之間,所謂‘相粘’,就是上一聯的第2句(又叫‘對句’)和下一聯的第一句(又叫‘出句’)在相同‘節奏點’上的平仄要一樣。
因為第2句是要押韻的,所以隻能是‘平’聲字結尾,而第3句的第二個字為仄,那麽,請你再去那四個標準句式中找找看~~~第二字是‘仄’,第七個字是‘平’的~~~除了(A)還有哪個呢:))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過聽吟留謝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咱們接著‘推導’第1句:規則又是:‘一聯之中,平仄相對’;另外前麵我們提過,七言第一句以押韻為‘正格’,所以我們要找的句子是:第二個字為‘平’,最後一個字也是‘平’的句子~~~給你5秒鍾,找到了嗎?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 (平起平收)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過聽吟留謝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如果你要寫絕句,這就是所謂‘平起平收’式的絕句框架了。而我要寫律詩,所以還差後麵兩聯~~~‘頸聯’和‘尾聯’。喜歡動手的朋友,不妨在往下讀之前,拿隻筆比劃一下,看看能不能根據‘粘’的規則把第5句的平仄劃出來?再根據‘對’的規則確定第6句的平仄。然後如此重複一遍,第7第8句~~~就這樣出來啦(自己先來個小‘測驗’怎麽樣:))?
適當的‘重複’練習是記住‘規則’的有效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動動手,順便複習一下四個基本句式和三個組合規則。然後跟我做的對比一下,相信你已經全部標對了: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過聽吟留謝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B)平平仄仄平平仄 (5)
A)仄仄平平仄仄平 (6)
C)仄仄平平平仄仄 (7)
D)平平仄仄仄平平 (2)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句式(A)和(C)選用了兩次,(D)用了三次,而(B)隻選上一次。不過不管它規則怎麽變,用的都是這四個所謂的‘標準句式’。
我的習作大多是這樣,平仄組合都是先確定一句的位置,然後前後‘推導’出來的。當然有時先成了第一句,就從上往下推導~~~就像我們示範過的那首絕句。對我而言,有了‘框子’,再選用平仄合適的字~~~尤其是在打印出來的韻部裏選用韻腳字,這樣作出來的律詩可以保證基本合律~~~剩下的就是查有沒有碰上‘入’聲字了。這個有網上工具幫忙,應該不會成為問題。
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當然你也可以先不管平仄把詩寫出來,然後再用網上工具或這‘推導’之法來查對平仄,慢慢修改。總之還是那句話:別人的經驗隻好做參考,盡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重要:)
填上字:
A)平平仄仄仄平平 (1)蹉跎半世夢無痕,
D)仄仄平平仄仄平 (2)兩載塗鴉墨尚溫。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過聽吟留謝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經立雪入程門。
B)平平仄仄平平仄 (5)星空小試明師劍,
A)仄仄平平平仄平 (6)拾葉旁觀高士論。
C)仄仄平平平仄仄 (7)從此江湖知野菊,
D)平平仄仄仄平平 (2)離騷一卷誦黃昏。
五言的律絕更簡單:去掉每個句子的頭兩個字就是了,不再贅言。
明天再花點時間小結,這篇羅哩羅嗦的入門讀物就算結束了,謝謝閱讀!
(六)需要記憶的東西+結束語
前麵俺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大堆,主要是想幫助象我自己一樣,基礎比較差的初學者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現在就讓我們來小結一下,看看掌握寫近體詩的規則,真正需要‘背誦’的東西到底有多少:
★★★★四個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條組合規則:
1) 單句之內,平仄相間。
2) 一聯之中,平仄相對。
3) 兩聯之間,平仄相粘。
隻要記住了這四個句子並弄懂這三條規則,不管你最先吟成的句子擺放在哪個位置,通過推演就可以得出律絕‘二十八式’中的任何一式。不信你可以試試推推看~~~尤其是學理工出身的詩友,這可是你揚長避短的機會哦:))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做似乎是‘削足適履’。其實‘條條道路通北京’,在‘初學’階段,我個人的實踐體會是:先有平仄框架,再去尋找表達立意和情感的句子,比先憑感覺成詩,再對照平仄修改使之合律要容易一些。尤其是不至於改來改去,最後改得麵目全非,以至於產生‘不以律害意’的托辭。
練習多了之後,慢慢的平仄就不再是考慮的重點了。比如說如今的山菊,已經感覺到正在擺脫格律的束縛,現在不需要紙筆畫框架,也可以臨屏和詩而且基本合律啦。不過,畢竟這隻是我的笨辦法,希望你不會生搬硬套。學習平仄跟學其它東西一樣,肯定不止一種方法。曾經看到網上有人說隻花了十五分鍾就學會了平仄規則~~~可惜沒有詳細說是怎麽學的。而我在此跟詩友們分享的方法,隻是對我來說很有效而已。就算是一種拋磚引玉吧。
另外,平仄格律等都屬於技巧性的東西,隻要肯花點時間練習,很容易就掌握的。需要指出的是:寫出‘合格律的詩’跟寫出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好詩’不是一個概念。如果說寫詩是一個‘把米釀成酒’的 過程,那麽理順平仄格律,頂多是淘好了米,準備煮飯而已。飯煮好,酒做成,還不見得都是可以醉人的好酒喔~~~我們都知道,要釀成香醇的茅台,除了有過硬 的技術,還須有特別的清泉。學習各種詩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作詩的技巧。若要寫出能打動人心的‘好詩’,就得尋找那泓’特別的清泉‘~~~這時候,隻要記 住那句‘工夫在詩外’的話就好啦:)
最後引用偶然讀到的,網上知名寫手‘書生霸王’的一段話來結束這篇膚淺的讀物:
“古人說,好的近體詩完全發乎於天籟,不諳此道者,是不能理解其中妙處的。當格律學到高級階段,完全可以達到“詩中有律,心中無律”的境界。屆時,格律已不能再給人任何束縛,而隻會令讀者讀起來更有節奏感,更有音樂美。
綜上所述,我寫詩依次經過了“不知格律─努力學習格律─嚴格遵守格律─熟練運用格律─自然符合格律”這五個階段。但我想我的經驗,對於許多初學者,應該是有所啟示的。總之,我不主張初學者抱著格律碼字換字,磨滅靈性。學詩,是一件非常艱苦,又沒什麽利益可圖的事,如果不是天性癡迷,那就不用太過認真,當當 發燒友,自娛自樂,管他合律不合律,隻要玩得開心就行。”
祝你‘闖關’成功,謝謝閱讀!
===================================================
(2006-07-23初稿,2009-10-07第三次修改完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