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詠懷詩
屈原的離騷是我國最早的一首詠懷長詩. 他充分運用了 ‘美人’, ‘芳草’……以自喻, 淋漓盡致地發泄內心 ‘牢騷’, 對進獻讒言, 欺君罔上者進行無情鞭韃. 開我國詩人憂國憂民, 為民立言之先河. 而伯夷伯齊皆隱首陽山的 ‘采薇歌’, 懷抱忠其故主的愚忠, 不食周粟, 作歌以見誌 ; 春秋寧戚困窮無以自達, 為商賈旅 暮宿郭門外時, 遇齊恒公, 於是飯牛車下, 擊牛角而歌 ‘飯牛歌’雲 ‘……吾將舍汝相齊國’, ‘大臣在爾側, 吾將與汝適楚國. ’ 終將為齊重臣. 孔丘的 ‘去魯歌’ ; 祝牧與其妻的 ‘皆隱歌’……都是 ‘詠懷詩’ 的濫觴. 晉阮籍開始打出 ‘詠懷詩’ 的牌子, 全詩凡二十首, 開頭為引子雲 : 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 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 憂思獨傷心.
後逐一陳述心曲, 非一時之作, 因情觸景, 忽哀忽樂, 難以逐章分解. 實則在阮詩以前, 漢張衡的 ‘四愁詩’, 蔡琰的 ‘悲憤詩’ ; 王粲的 ‘七哀詩’都是典型的吟懷之作. 晉陶潛的 ‘歸田園居’五首, 本係詠懷之作, 以其醉心於山水田園, 了無留戀高官厚祿之意, 故為 ‘田園詩’ 之父. 入唐後, 以詩取士, 不少文人潦倒半生, 不得其門而入, 產生了大量的 ‘下第詩’, ‘不第詩’, ‘落第詩’, 從而派生出一種詩體: ‘不第詩’
宋以後, 圍繞著祖國深重的災難, 仁人誌士關心民族, 國家的命運, 發表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 名之為 ‘愛國詩’.
石達開曾於天平天國後期寫有很好的泳懷篇章. 如: 揚鞭慷慨蒞中原, 不為仇讎不為恩. 隻覺蒼天方潰潰, 欲憑赤手拯元元. 十年攬髻悲羸馬, 萬眾梯山似病猿. 我誌未酬人猶苦, 東南到處有啼痕.
忠王李秀成之弟李世賢有 ‘自慨’ 雲: 一世雄心終不死,百年殺氣未全消. 仰天噴出腔中血,化作長虹紅碧宵.
抗日戰爭時期, 續範亭曾一度自殺, 有 ‘絕命詩’ 雲: 赤膊條條任去留, 丈夫於世何所求? 究恐民氣摧殘盡, 願將身軀易自由.
‘詠懷詩’ 還派生出一種’遊仙詩’, 多抒發對西安市生活的不滿, 始於晉郭璞. 清文學評論家沈德潛說: “ 皆有托而言, 坎壈 (困頓, 不得誌) 詠懷其本皆也.” ‘士大夫’ 老年 ‘詠懷’, 多於長詩之末, 見其憫民之憂. 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居易 ‘觀刈麥’雲: 我今何功德, 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 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 盡日不能忘.
雖屬詩中抒懷短段, 亦足以見偉大詩人的精神風貌. 詠懷詩有一部分屬於 ‘不平則鳴’ 之作, 如艾衲居士的 ‘豆棚閑話’ 中有句雲: 天高皇帝遠, 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 不反待如何?
這本是發自內心的對時政的忿怨, 實是在’ 詠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