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久不讀 於 2004-06-07 09:00:38
(初稿,懇請指教)
《詠梅》一絕,似乎已入瓶頸,想先擱下。竊以為佳句非冥思苦想之功,實乃生活的
積累,靈感之迸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聽起來像是給自己找借口,嗬嗬
~~~~)
謝謝各位詩友的指點,認真拜讀了壇中兩位古大師的‘九陰真經’和‘葵花寶典’,
對律詩的平仄和入聲字算是初窺門徑。要記住並使用還早著呢。如今不自量力,把
撞鍾的第二聯再湊一絕,請各位盡情扔磚。(第三聯‘詠蘭’已有立意,還須翻‘經’
查‘典’對平仄,過幾日再貼)
《詠菊》 (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骨透東籬沾露冷 (仄仄平平平仄仄)
魂穿北院覓書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標豈是輕塵世 (平平仄仄平平仄) OR 孤標豈是傲塵世 (平平仄仄仄平仄)
愛賦秋詩誤吐芳 (仄仄平平仄仄平) OR 為賦秋詩遲吐芳 (仄仄平平平仄平)
OR
貪賦秋詩誤吐芳 (平仄平平仄仄平)
怕詞不達意,哆嗦一下構思:第一句想說菊花終夜冥思苦想,枝出籬也沒覺冷。第
二句說菊花雖身不能移,魂卻穿透院牆徑往主人的書房翻經查典對平仄去了(哈哈~~~~)。
後兩句戲答林妹妹的《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喜歡
‘傲’字,但出律。複古大師的《戲說》一文中,說這種情況可在對句的同一位置
‘拗救’。因把‘誤’換成‘遲’。總覺得‘遲’隻陳述一個事實,‘誤’似乎有
因果在其中。所以又改了一下,都列在上麵。誠請大家有玉拋玉,有磚扔磚。我這
裏都接著。(可能還有漏網的入聲字)
先行謝過!!!
=============================================================
謝謝。我很喜歡你上帖的方法。你把前因後果,內容背景 -你們的朋友-
都交待一下,很有助於新舊讀者的理解和交流。還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斟酌的句子,修改的想法都貼出來。讀者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有些恐怕還是極想了解的呢!
讀下來得初步感覺是:
骨透東籬沾露冷 (仄仄平平平仄仄)
魂穿北院覓書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標豈是輕塵世 (平平仄仄平平仄) OR 孤標豈是傲塵世 (平平仄仄仄平仄)
愛賦秋詩誤吐芳 (仄仄平平仄仄平) OR 為賦秋詩遲吐芳 (仄仄平平平仄平)
OR
貪賦秋詩誤吐芳 (平仄平平仄仄平)
--前二句不錯,意境,遣詞,口感都好。對仗好像也蠻工整
--後二句感覺差一點。我覺得這二句好一些:
孤標豈是傲塵世 --孤標?不太好。是改做為如何?
為賦秋詩遲吐芳 --為賦秋詩?好像理由有些牽強。個人感覺遲好於誤。
平仄問題你已說了。傲’字出律,可否應用1,3,5不論之說?
非常感謝!!!真不愧是‘我們的朋友’! -久不讀-
你的感覺很準。後兩句花的功夫少些,有點‘戲說’的意思。少年時讀<<紅樓夢>>,最喜歡林黛玉的這首‘問菊’。隨著生活的曆練,對‘孤標’二字已然看淡,故有此諧。隻當套個近典罷。
望君繼續指點我的習作!!!
這樣解說真的好的很,一下就能很明白您要表達的意思了,以後我 -采薇^^-
也盡量學習。
我自己看著,覺得前兩句很工整,不過要沒您下麵的解釋,還真想不到原來是這樣的。第三句我很喜歡,想到林黛玉孤標傲世偕誰隱的句子,最後一句我覺得為賦和貪賦在意思上都比較好,為賦比較雅一點,貪賦就很泥人的形象一點,各有各的優點。又想起一個事來:這第一句的骨字好象可以再商量,因為(吹毛求疵的講了)菊花仿佛講骨。。。總覺得有點不大合適。我也是入聲初學者,好好看了看想了想,好象應該是沒有漏網的入聲了吧(如還有,粥兄古板可別打)。
謝謝才女采薇^^! :D -久不讀-
你說得對:‘骨’字有點太過,隻因‘枝’出律,‘幹’似乎還不如骨,況且‘骨’與‘魂’能配上~~~ 唉,寫律詩還真不容易! 看你一會兒就一首,羨慕得緊~~~
這首小可竊以為比上一首要好. -古板-
感覺後兩句說得有些過於"透徹"了,可否略微含蓄?
小可近來些不出東西,總是多嘴,實在不好意思.
多謝大師! 寫詩不比上學上班,不需要產量的 :)) -久不讀-
所以古兄不必太謙,有磚盡管丟,我這裏求之不得呢~~~
大師就是大師。後兩句純屬‘戲說’,大失含蓄。古兄可否給改改?
自己也覺得這首至少在格律上有點進步。謝謝大師的入聲字‘寶典’,經采微探查,沒發現‘地雷’:))))
回複:從詩鍾到七絕 -柳眠-
說不出什麽道理。該了幾個字,自家覺得讀來順口一些。您要覺得不對,還按您原來的。
骨透東籬和露冷
魂穿北院醉書香
孤標豈為輕塵世
愛賦秋詩誤吐芳
多謝柳眠兄!我再讀讀~~~~ -久不讀-
(By FuGu
魂穿北院覓書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魂穿北院?這些都有湊字之嫌,沒有什麽情感。
孤標豈是傲塵世 (平平仄仄平平仄)
貪賦秋詩遲吐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後兩句尚可,與上首類似。貪賦秋詩遲吐芳,遲是平聲,但無妨,可換‘晚’,不換也不出律。但這句話視角不明,主體昏亂。後者可以解釋得來,但不一定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