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華人博士談蔣國兵事件:吃苦是人生資產 | |
萬維讀者網 2006-08-03 13:41:41 | |
據加中時報報道,美加雙料博士蔣國兵在多倫多跳橋自殺身亡,引發華人社會極大反響。很多曾與蔣國兵境遇相同的博士,他們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踏實的走好每一步,即便失去以往的尊貴,流著淚也要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更好。 “生存是最首要的,也很簡單” 金平,曾在中國取得化學工程碩士,然後轉到澳大利亞攻讀博士學位,最後落腳多倫多,與許許多多新移民一樣,為了適應生存環境,他放棄了原有專業,改行做生意,創辦了自己的新康家俱店,6年多來生意已頗具規模。他最經典的話就是“生存是最首要的,也很簡單。” 金平認為生存是否幸福取決於心態,而恰恰是這方麵中國傳統教育、文化都有問題,“我們無論家庭或是大學教育,都忽視一個自我培養的觀念,缺乏自我控製,自殺就是缺乏責任心,沒有樂觀向上的精神。” 對於從一個專業人士,轉投另一個人生的軌跡,是否會有心理落差,金平回答得很痛快,“隻要能生存下來,做什麽都可以。在加拿大說不能生存,那簡直是笑話。專業僅僅是人生中很小一部份,有沒有能耐,看你是不是做人做事合乎北美的環境,也取決於你個人對生活的理解,我從澳洲過來就沒有任何心理落差,因為我知道要麵對什麽。” 金平就是從簡單活著之中發展起來的,他剛到多倫多時,為了生存什麽念頭都想過,從開餐館、辦食品公司、貿易等等,不過最早做的卻是做酒釀,因為當時市場沒有新鮮酒釀,至今他對他的創意還十分得意。 吃苦是人生的資產 王強是大陸移民圈較早投入當地地旅遊業的商人,與蔣國兵有相似之處,王強是中國的“神童”,是當年中國最出類拔萃的大學生,18歲大學畢業,21歲取得碩士學位,以後轉至美國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 他的經驗是,無論你有多高學曆,以往做過多高位的老總,來到加拿大就是從零開始。“以前再多麽偉大都應該忘記。” 王強稱,“人生總有起起落落,吃苦本來就是一生的資產,華爾街有多少大公司是經曆了多少次關門的危機後才壯大起來的。大浪淘沙,不相信眼淚。如果小事都做不好,1萬元的生意都不行,怎麽可能讓你做10萬元的大事,所有的事都是靠你自己來證明,不是拿著學曆來說,別人是要看到你現在真正能做出什麽。怨天尤人、過高幻想都是沒用的。” 但王強是否屬於移民中的幸運兒,有些博士可能沒有如此好的際遇呢?王強對此大為駁斥,他說,“所有幸運都不是偶然的,成功也是經曆很多失敗的,隻是每個人的心態不同。世界上的事實際上很簡單,比我們有錢的人數不清,比博士更有知識的人也無數,我們隻是為著生存不去幻想,我剛來時與太太一起去賣過花,記得第一天賣了13元,除去自己吃用及車費,就剩下一元錢。剛做旅遊生意時,口袋中僅有1萬美金,半年沒有生意,也就這樣熬下來了。” 王強不太願意談更多的個人順逆境遇,不過他最實在的話總是掛在嘴上,“從零做起,從小事做起。” 抱怨、歎氣自傷銳氣 在中國名牌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的許傑,因太太及孩子學業的關係,3年前移民多倫多,但一直未找到專業對口工作,曾經在電子廠做裝配工作,去年經朋友介紹,得到一家美方老板的看重,轉往美國做中國與北美醫療商品貿易工作。 他從網上得知蔣國兵的自殺慘劇的新聞,他表示,蔣國兵自殺案為什麽在華人社會這麽轟動,最主要的是看到他的博士學位,如果隻是一個勞工或是偷渡客自殺,會不會如此有反響,相信大家都有答案。這就是華人社會心理的誤區,實際上博士並不意味著生存能力強過他人,在鄉村他可能及不上一個農民十分之一的生存能力。為什麽有些人會覺得博士的遭遇就特別值得同情,反過來,博士找不到好的工作難道就應受社會的歧視,這是華人社會重學曆的錯誤觀念。 許傑自己也曾經曆過挫折,他曾獲得過專業工作,因公司內的歧視爭鬥而失去,他也有過心灰的時候,回想過去他感歎的表示,“看著年歲已不小,生怕失去自己價值,有時會很緊張,但越歎氣人就越灰心,幸虧有以前一幫同學、朋友開導、幫助,才有解脫的機會。他指出,那種隻知抱怨的人,你再給他機會,也是一事無成的,因為他不能腳踏實地去做事,也不會願意交更多朋友,最終還是獨自歎氣,在社會上闖不出來。中國人迷信說,不要隨便歎氣,不是沒道理的。” 許傑認為雖然加拿大就業環境不及美國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但人隻要會變通,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博士光環的反差令人抬不起頭 實際上在華人移民圈中,擁有博士頭銜而改行者大有人在,有開貿易公司,有經營服務業,有開便利店等等,他們都是勇敢麵對現實,再次挑戰自己的生存能力。但博士的光環依然在他們心中,時常反令他們不敢以此示人。 記者曾電話或當麵采訪過幾位博士,或許因為他們自感現在行當“低人一等”,有人就非常擔心自己身份的曝光,死活不願談論個人的經曆及感受;有人願意分享個人心得,卻受到家人的厲聲斥責,反複擺手搖頭阻止采訪。 自然保護個人隱私無可厚非,但在交談中仍能感受到,博士頭銜在他們及家人心中的壓力以及對過往輝煌的留戀。有東歐的博士、碩士可以站在主流社會中,喊出“我找不到專業工作,所以才去開計程車。”但對於華人高學曆者而言,能夠勇敢道出心聲者少之又少,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導致表達方式的相異,即使很多人私底上有無數的抱怨或是自生悶氣,但不會為公眾所知,更談不上受到主流社會的理解。走出心靈的困境,往往比創業更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