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身邊的八國聯軍----香港姐姐篇

(2009-08-26 21:25:19) 下一個

溫哥華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它的移民人口組成至少半數是華裔,而在華裔中占據比例最大的無疑是中國香港人。

香港移民風潮始自97回歸前的10-30年,比大陸移民早了差不多二三十年,所以現今大部分香港移民家庭都已是二世,甚至三世同堂了。因為97順利過渡,自那以後香港移民明顯減少,近年來漸為大陸移民取代。兩地移民還有一個明顯區別在於,香港人中技術移民比例較少,多數人是上學後留下或過來做小商品生意的,所以兩地移民在立足過程中的艱辛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組裏的常青樹-香港姐姐M就是當年香港移民大軍中的一員,她姐姐先來的,覺得孤單就把她“誘騙”了來陪,說是誘騙一點兒不為過,因為當時她才16歲,來了後上高中、上大學,始終想回家,後來嫁人生子後才逐漸淡了念頭,和姐姐一起把老母接了來,現在20年才回了一次香港,還得住酒店,老家沒人了。

M是常青樹,是因為她是除老板外待在組裏時間最長的,她的主要職責是組內的管家婆,計算一些往來帳目,兼或做做統計分析,曾長期停留在systat階段無意突破,我到了之後她才開始接觸SPSS

M的辦公桌周圍的牆壁上貼滿了過去在組裏做博士後或訪問學者及其家人的照片和名片,她曾經幫助過不下10個我們這樣初來乍到的人慢慢熟悉環境,她人緣好,不是因為她笑靨如花,熱情好客,相反,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頗為內斂、不善言辭,淑女一枚。可日子稍一長久,你會發現隻要有疑問和需要,她總會在那裏給你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事無巨細她都能說道說道,這時她平凡的麵龐會很生動,特別是當說到哪裏有打折,哪裏可鑽空子的時候。

有一次我租的房到期了,又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房源周轉,她知道後竟然去找了她姐姐,問能不能把她的公寓合租給我一段時間。她姐姐一人租了2000/月的兩室一廳住了多年,當時還在準備認證資格考試,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幫忙,又是電話又是郵件,把我請去看屋,其實我當時哪有的選,阿貓阿狗住的地方都毫不猶豫的,更何況人家還問我對她的房子有啥不滿意,所以把我感動地一塌糊塗,因此和她姐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是後話。盡管那次我憑借傻運及時找到了合適的住房,但她們的雪中送炭是無論如何忘不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