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我準備開葷。
倒不是因為平日不沾葷腥,隻是本人從小愛吃菜(所以長得像豆芽菜),老媽燒肉是一絕,在家總是“嗷嗷待哺”狀,從未想過要學上幾招,每次離開家後才痛感肉類的可貴,但自己又不會做,所以一直以燒魚燉肉為mission impossible,常常不恥下問地向別人討教,怕記不住還專門拿小本記著,也常常到“私房小菜”潛水,對著那些照片垂涎欲滴,可恨在這方麵有才華者均屬閑人(與我相比),便自我安慰著不去費事實踐。平日裏用雞蛋和火腿滋補蛋白質,今天卻心血來潮,準備把我N星期前買的牛腩燉上一燉。
別看不會做,本人從來都是有口福的,在國內也曾吃遍大街小巷,因為自己小家不開火。也知道材料怎麽配伍,這不,菜譜都有了:土豆燒牛肉。
至於怎麽做,別人沒教過,小本兒上沒記錄,文學城沒時間上了(肚子已經咕嚕了),於是火速解凍牛腩,切巴切巴就放鍋裏煮上了。其實積本人數年DIY菜肴經驗,這裏要和同道者分享的,就是:
1. 不管好吃難吃,做熟了就能吃;
2. 煎炒烹炸,都不如煮食或生吃(當然在萬分新鮮的情況下)。
看著冒泡的鍋,肚子踏實了些。下一步就是土豆削皮,切成大小不一的塊兒(不是故意的,是水平問題),覺得有點單調,打開冰箱,看著現有食物,迅速進行了一下估算:大白菜?掰開了還得洗,然後還得切--麻煩;西紅柿?水煮了就剩不下什麽實質了,倒提醒我可以用番茄醬代替(好主意,有點紅菜湯的味道);胡蘿卜?適合煮食,好切又營養,就是它了。迅速削皮,再切成大小不一的塊狀。這時扭頭看看肉鍋,水麵上飄著一層肉渣滓,印象裏這不是好東西,於是用漏勺撇去。
不知道這種肉好不好熟,嚐了好幾次,都咬不動,開了最大火,終於忍不住把土豆和胡蘿卜一股腦放進去,蓋上蓋燜,不信不熟。終於,肉可以吃啦。才想起啥佐料還沒放呢,慌忙拿出一年前買的番茄醬,打開瓶口,嘩嘩倒了些進鍋裏,嚐了嚐味道,有點酸,但是好象不用放鹽了耶。好,那就起鍋,將熱氣騰騰的菜湯倒入米飯裏,拌起來真香!晚飯我也想好了,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