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聯網的誕生,直接導致了大量文學青年和文學老年的蓬勃湧現。可惜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什麽以文救國的時代,因此無數才子才女們隻好屈居大大小小的論壇,將抱負、學識、見聞和感想揮灑成各式花花綠綠,洋洋灑灑的帖子,間接實現著自己的文學夢。而由於網絡發表的簡單和相對來說的不嚴肅,使得這類網上文體頗有種侃大山的風格。不過同樣是侃,不同閱曆,不同層次,不同見識的人侃起來味道可差之遠矣。
《三國誌》裏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說的是蜀國的秦宓妙答吳國的張溫(現在可能叫做腦筋急轉彎):
溫問曰:“君學乎?”
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
溫複問曰:“天有頭乎?”
宓曰:“有之。”
溫曰:“在何方也?”
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溫曰:“天有耳乎?”
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雲:‘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溫曰:“天有足乎?”
宓曰:“有。《詩》雲:‘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溫曰:“天有姓乎?”
宓曰:“有。”
溫曰:“何姓?”
宓曰:“姓劉。”
溫曰:“何以知之?”
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
溫曰:“日生於東乎?”
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
這種引經據典的侃法是不是很讓人嘖嘖稱奇?書中有記載: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
當然在那個年代,口頭上爭鋒畢竟不能代替軍事實力的抗爭(其實現在也是如此),蜀國最終還是丟了江山。其實這個秦宓應該活在現代這個年代,擁有這種急智在這個網絡世界裏會何止是一呼百應???保準會被萬千網民鼎禮膜拜,奉為真神。
還有不久前讀過的一個關於灌水史的帖子,也是網上神侃的經典之作。這一類的神侃,表現出對知識理解的融會貫通,那些在旁征博引中所做的巧妙置換,讓人體會到一種會心的幽默。這些文章當然都不能當正史去讀,但是它的休閑功能足以使其能在當今這個輪軸轉得太快的世界裏快樂地活下去。
風某很欣賞這種據典漫侃的風格,這裏不才效仿一把,吹吹咱風姓之由來和曆史。文中會有虛有實,不過也都是有典故和源頭的,讀者不必太過深究細節,倘使能搏君開懷一笑,風某就已經知足了。
************************************************************************************
說起來咱這風姓可是華夏第一古姓,那故事可得從咱開天辟地的老祖宗盤古爺爺扯起。
三國吳人徐整在《三五曆記》中記載:“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後來老盤創世紀累死後,“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也就是說,咱中土的先民把風理解成盤古爺爺的呼氣,可見其對風的敬畏,進一步就有了崇拜,於是這世上就開始有了風姓。
那咱風姓第一人是誰呢?那可不能說,說出來嚇死人。他可是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是也。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這是說太昊帝伏羲姓風,他媽華胥出去春遊,看到野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外星人??),就上去用腳量,結果就懷孕生下了伏羲。可見咱風姓祖宗不是凡人(小姑娘們出去玩記得不要亂踩,至於想生聰明寶寶的未來媽媽們那就鼓勵見到大腳印就趕緊上去踩)。咱這伏羲可了不得,發明了八卦(這可是咱中土文化的根源),還教大家結網而漁,他還是咱的音樂祖宗,天文曆法術算祖宗,發明書契代替結繩記事,製定禮儀等等,等等,總之他幾乎是咱一切文化的始祖,甚至還是中土烹飪術的鼻祖,教先民們學會了吃熟食。當然了,後來有人覺得他幹的事是不是也太多了點,就讓別人也分擔了些發明,這裏就不細考了。
這伏羲還有個妹妹(自然也姓風了),更了不得,也是三皇之一,女媧氏。她的事跡在《淮南子·覽冥篇》中有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富此之時,禽獸蟲蛇,無不匿其爪牙。”一個多麽豐滿的人類女神救世主形象!後來人們太崇拜她了,又說她捏泥造人,是人類始祖。這裏是咱那些先民記糊塗了(那時還是蒙昧時代,原諒他們吧),真實情況是人類遭到洪水大劫難,隻剩伏羲和女媧倆兄妹了,他們隻好兄妹通婚(唉。沒辦法,也原諒他們吧,不然就沒咱們了),於是人類又得以繁衍。整個一東方的亞當夏娃,不,應當說那是西方的伏羲女媧!當然,按這觀點,現在的人類全都該是風姓子孫。其實不然,因為各個民族都在流傳類似的故事。隻能說風姓這一派的傳說逐漸成為文化主流而被大家公認了,就好比聖經裏從沒交待埃及人是從哪突然冒出來的一樣。
先人們經曆了三皇五帝的上古時代,進入了夏商時期。準確的說,這是兩個棲息地不同的氏族文明相繼經曆繁榮的一個過程。這殷商,就是咱風姓創立的國家。這時候,已經有文字誕生,而風這個字就是最早的一批漢字。很多字就是從風字變開去的,如“商、方、帝、元、豐、禮、鼓、喜、旁”等,甲骨文裏“風”和“鳳”同形,而“龍”又由“商”演化,這樣龍鳳這兩個殷人(也是伏羲氏族)的圖騰,就成為了咱華夏文明的圖騰。
咱古人對風的敬畏尤其體現在八卦上。八卦是指“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幹坤巽震坎離艮兌),其中風排老三,僅次於天地。風姓氏族極具創造力和開拓精神,建立了殷商王朝,也是咱被西方真正承認的第一個國家,甲骨文的發現讓它聞名於世。十分有趣的是,基於對古美洲奧爾梅克文化的玉圭文字進行的研究,有人認為他們也是殷商文明的一支,他們的祖先都姓風,風神也是他們最敬畏的神靈。
後來咱風姓王朝被周人滅了,風姓勢力自此大減,很多子孫都改姓了,如“任,伏”等。但周人大量吸取了殷人文化,風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卻是越來越增強。那時候古人對風太不了解,覺得它神秘而難以捉摸,風已不再拘泥於一種姓氏,而是成了一種文化的代名詞。大家在田裏幹活唱些歌,這些也被叫做風,後來被人收集起來加上雅和頌就整理成了詩經,成了一兩千年文化人的課本。什麽風俗,風物等等,無不是風文化的沉澱。
再後來人們發現情愛這種東西和風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不可琢磨,來無形,去無蹤,時而溫柔,時而暴虐,於是這風又和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掛鉤了。這就有了風情之說,其實風就是情,《左傳·僖公四年》有證:“牝牡相誘謂之風”,於是有“風馬牛不相及也”之說。這後來常用的瘋之本意也是之類意思,道理想必大家也明白。後來又衍生出風度,風采之類名詞。不過,這文化在曆史上的傳遞十分有趣,這詩經裏的風和雅合在一起就是風雅,怎麽這風和騷(離騷)並一塊現在就成了風騷呢???。。。而等到後來西學東漸,人們更是把啥都叫什麽風,什麽薩克斯風,tele風等等。習慣,趨勢,潮流也都用風來形容代替,比方說浮誇風,減肥風等等。
閑話不提,卻說咱這風姓雖然在近代真實曆史上慢慢退出了舞台,卻在文化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特別是在武俠小說裏,由於咱風姓天生具有的神秘色彩和瀟灑風姿(唉,沒治,不用帶風的詞就形容不了),成了無數大俠的鍾愛姓氏。最有名的風大俠當數華山派的風清揚,隨便教了笨小子令狐衝幾招心決,就夠他到處裝大俠了。
等到了當今電子時代,互聯網的發展更是讓風姓這一古老的姓氏煥發了青春,不信你去看,幾乎沒有哪個BBS或聊天室找不到姓風的,總之,大風,小風和老風如今是滿天飛。不過,這些新成長的小風們可能並不了解這個姓氏的光榮曆史傳統,於是俺老風草書神侃一文,以供小風們閱讀研究,也供其他朋友閑時解悶。
風吉他
2-19-2004於WXC茶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