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書老屋

一個老朽的不朽老屋
正文

【以“洞庭紅”一文試析小說創作成功的因素】

(2006-07-13 13:04:09) 下一個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
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見在。"

朱希真的這首《西江月》是典型的“少兒不宜”,最好80+那種。淩蒙初把它放在他的“二拍”論壇鎮壇貼“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作引,其實很有深意。

明清時的小說家大都是被社會給逼出來的,象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吳承恩等。因為飽受生活的艱辛,看透了人世的冷暖,所以他們的作品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淩蒙初也不例外,自認滿腹經綸的他在科舉仕途上卻屢屢受挫,心中鬱悶可想而知,這時正好馮夢龍的《三言》在熱銷,於是他靈機一動,及時推出淩氏係列《二拍》,遂一舉成名。不過《二拍》中故事良莠不齊,這麽多年老風翻看最多的也還是這洞庭紅一篇,可以說是百看不厭,每看每樂。

繼承三言的風格,洞庭紅開篇就是上麵那首點主旨的詞,無非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種讓人耳朵起繭的安慰話。可是的可是,對於拚搏過,奮鬥過,盡過自己最大努力的人們,這樣的心靈安慰還是挺需要的,也所以才有五十知天命的說法。“命若窮,掘得黃金化作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 初看此話,不禁莞爾,仔細一品,方知其中有多少無奈。淩蒙初在這首篇文章上是花了大工夫的,其中自然有抒誌解愁的意思。

這大道理侃完後總是有個做例證的小故事,就象《奪寶奇兵》和《007》裏每集正經故事前總有個小引子(要是這也能追究版權的話,我們的外匯儲備還會猛增)。金老頭有力攢銀,無福消遣,隻應了一個命字頗讓人感慨。而老風感到納悶的是那平白得錢的居然受之無愧,這在現在可有”巨額財產來曆不明“的嫌疑。當然這事要是擱現在,恐怕事主連那三兩紋銀都不會主動奉贈,隻有冷冰冰一句:“咋的了?有問題找我律師!”

不過若接下來仍是這樣的故事,讀者可能已經打哈欠了。這時老淩把握故事節奏的能力就顯示出來了,我們的主人公--“倒黴蛋 ”文若虛同學及時粉墨登場。

若虛同學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浪蕩人,“生來心思慧巧,做著便能,學著便會。琴棋書畫,吹彈歌舞,件件粗通”,這樣的人物若是到了現在那是呼風喚雨的大仙。他也不想坐吃山空,賣扇的主意也不算差,可他偏偏就是“背”,而這背字是沒有來頭的,那時豈能把天氣算準? 於是背來背去,家底耗盡,若虛就成了個二等公民,人見人笑那種。

直到這一天碰到出海的一群商人,直到他拿著張識貨的一兩紋銀買下了百斤洞庭紅,全當路途解渴之用。

戲劇性的故事在有序地展開。想必讀者看到這都欲罷不能:中國古文明是典型的內陸型,到明初才有大規模遠洋的能力,偏生又禁海,所以出海巡遊的題材在此前是罕見的,人們對海外的見識主要來自山海經之類虛虛實實的古老傳說,即便是現在的讀者,也會禁不住好奇的天性要看下去。

這裏可以看到小說背景的重要性。

海外飄搖,這日終於到達吉零國。這吉零國就跟西遊記裏的烏雞國一樣,很難考證現在的地點,老風推測應是東南亞一帶。文若虛合該發跡,捧出洞庭紅柑桔,頓時驚豔當地,換來紋銀千兩。看到這,想必讀者的嘴都和若虛同學的一樣樂得合不上來了。這一兩紋銀還是張識貨送的,若虛這簡直是無本萬利。

這裏作者拿出了中國說書人的傳家法寶:吹,有理有據有節地吹。這龍鳳紋水草紋區別,皇宮進貢之類的細節,使得情節異常生動,顯得真實可信。沒有情節和細節的小說,就是根枯骨頭,狗都啃不動。

吹,也是門藝術。人類從小就在接受吹的訓練,不過兒童的吹,隻是無意義的數字和程度的增加,而作家們的吹,那是有血有肉,鋪陳有致的吹,吹的看客都要眉飛色舞,擊節喝彩那種。當然也有吹破的時候,比方某說書的吹花和尚倒拔垂楊柳,帶起丈方土地,偏有那好事的問那花和尚站哪?當然,這樣不配合的觀眾畢竟是少數,大多時候都是說書人口若懸河,唾星飛濺,底下目不轉睛,哈拉直流那種情形。

閑話少說,故事講到這已經達到一個高潮,雖然到此它還隻是一個暴發戶的故事,滿足的是大家想發財的小市民心理。當然,誰也不能免俗,發財的願望大家都有,但是如何正確對待財富那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文若虛以前飽受挫折,如今知足常樂,就想守著這銀子回家了。

然而他的運事才剛開始。

海上變天,拋錨史前荒島,故事又有了探險尋寶的成分。在此無名島上他發現一巨龜殼,或是造化,或是靈感,盡管並不明白此物的妙處,他還是費了老鼻子勁把它扛上了船,當然--得忍著眾人嘲笑。不過,如果後來他們知道這是個寶貝,恐怕立刻都去下船搜荒了。

重新起航,回到福建,這時大老板波斯胡登場了。這異域商人的出現,又使故事平添神秘色彩。中國古代鄙視商業,商人的政治地位相當低下,他們的生活很少在文學作品裏得到反映。其實絲綢之路上不知埋藏了多少動人故事,可惜大都不得傳載,自然消亡了。這波斯胡相當諳熟中華文化,可見兩地的商業交往是早有基礎的。到此觀眾都猜到必有好戲上演,於是都屏了氣等待下文。

可是這時作者巧妙地弄出個換座風波,討價插曲,把大家的胃口吊得更高。

直待若虛在張識貨慫恿下鬥膽報出個自以為天價的五萬兩銀子時,波斯胡才徐徐道來殼中奧妙:原來此乃鼉龍之殼,暗藏二十四顆碩大夜明珠,隻一顆便值五萬兩銀子。

眾人自然喈歎,頗為懊悔。然而若虛同學卻十分知足,“人生分定,不必強求”,謝過眾人,自此過上幸福生活。

到這觀眾的心才舒緩下來,豔羨自然是有的,卻也明白了作者想表達的道理。故事雖然以個人運勢作主題,其實卻隱喻生活態度才是成功的關鍵,困境不餒,見好就收,知足者常樂也。

故事的真偽虛實待考,然而作者講述故事的手段卻十分高超。故事不短,但是一氣嗬成,引人入勝。全文沒有涉及任何性和男女私情,可是人物形象鮮活,語言生動,情節跌宕,再加上一個遠離普通人生活的神秘背景,這個故事實在讓人回味。

當今網絡的興起應該說使小說的創作空前繁榮,然而這些網絡小說的大部分都失於主題狹窄片麵,除了情大概就是性,長此以往,難免會讓小說的發展走入歧途。就算小說的創作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一味的葷油也會最終讓人倒了胃口。其實人的欲望是多方麵的,生活更是多維的,隻有拓寬視角,挖掘深度,提高藝術表現技巧,才有可能寫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來。

FG 2005-11 Tea-House

附鏈接: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