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妊娠周記--21周-25周(ZT)

(2007-05-25 13:11:56) 下一個

妊娠第21:產前檢查項目的臨床價值

依據產科學上的定義,妊娠二十周之前分娩者算是「流產」,超過二十周以上至三十六周則歸類為「早產」,意即他們具有一定的存活機會,應被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妊娠第二十一周的胎兒體重大約是500公克左右。
每次產前檢查的例行項目,分別具有其特定的臨床價值,茲分述如下:
一、問診及衛教:
詢問本胎次母體可能產生的不適症狀,如:水腫、出血、腹痛、痙攣、腰酸、白帶等,針對個別問題加以實施衛教,並且視需要給予適當的處置。

二、測量血壓: 
隨著懷孕周數增加,孕婦的心髒血液輸出量與循環功能均顯著增加,借著外圍血管阻力下降,得以維持正常的血壓值。臨床上經常發現懷孕中期的血壓比平時略為下降,因此較易於突然站起來時,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症狀。定期量血壓的目的是為了早期診斷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以免危及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三、測量體重:
懷孕初期體重增加不太明顯,有些人因為妊娠劇吐無法進食,反而是體重減輕。懷孕中期以後,每個月大約增加12公斤,體重增加過多或過少均為異常的警訊。理想狀況下整個懷孕過程以不超過12公斤為限,但是現在的準媽媽們,增加20公斤以上者比比皆是,主要是因為過量的精致飲食及活動量不足所致。

四、宮底高度:
妊娠二十周時的宮底高度大約在肚臍附近,之後測量恥骨上緣至子宮上端距離的公分數,差不多就相當於妊娠周數,太大或太小的子宮,都要安排額外的超音波檢查。

五、胎心音:
懷孕中期以後可偵測胎心搏動的聲音,每分鍾至少一百二十次以上,搏動速率太慢或不規則,均應立即加以評估。

六、驗尿:
隻是檢驗尿糖和尿蛋白,原則上,如果初次產檢的尿液常規報告是正常的,懷孕初期及中期時,例行驗尿的臨床價值並不大,通常不會有什麽特殊的變化。正常孕婦於飯後出現尿糖是很常見的生理變化,無需太過緊張,尚須接受葡萄糖耐糖試驗加以確定;至於子癇前症並發尿蛋白流失,主要還是於懷孕後期才表現出來。

 

妊娠第22:子宮內胎兒治療

自從公元一九六三年首例報告,針對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胎兒貧血,於子宮內經由胎兒腹腔輸血後,對於子宮內胎兒治療的研究工作,陸陸續續已經提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報告,但是同時也產生了諸多爭議,如:施行對象的選擇標準、醫學倫理與法律規範等,茲將目前比較可行的治療方式簡介如下:
 
一、經母體給予藥物:針對胎兒心律不整而可能導致心髒衰竭的狀況,經由母體胎盤的血流,即可間接投藥治療。
 
二、直接穿刺臍帶投藥或輸血:適用於經母體投藥治療失敗者,亦可抽血檢驗特定病毒的抗體及染色體或基因的分析。
 
三、穿刺抽吸或引流:為了避免器官積液過多產生的壓迫現象繼續惡化,及早加以穿刺方可得到緩解,如:肋膜腔積水、胎便性腹膜炎並發腹水、阻塞性水腦、下泌尿道阻塞合並膀胱及腎髒水腫等,若有必要可反複抽吸,或者以留置的導管持續將積液引流到羊膜腔裏麵。
 
四、胎兒內視鏡手術:以12公厘管徑的內視鏡伸入羊膜腔內,可用來阻斷血流或切割胎兒病灶,具有較大的侵襲性。
 
五、開腹手術:這是以剖腹生產方式取出胎兒,接受矯治手術後,再放回子宮裏麵繼續成長,當然是具有極高的危險性。目前主要是用來治療嚴重的先天性橫膈膜疝氣或肺部囊狀腺體樣畸形,如果很早就開始壓迫到胸腔內肺髒的發育,即使出生後接受矯治手術,還是會因為肺髒發育不良而死亡。
 
 
畸形兒是否就必須被犧牲掉?如果準媽媽腹中的胎兒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那麽畸形的胎兒就應該算是一個病人,事實上,大多數器官異常都具有成功矯治的機會,倘若在他還沒有脫離母體之前,異常持續惡化的結果勢必將危及生命或造成日後重度傷殘,這時候「子宮內胎兒治療」可能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妊娠第23:多胞胎屬於高危險妊娠

以往大約每一百位孕婦有一位是雙胞胎妊娠,三胞胎以上的自然發生率僅為萬分之一左右,一舉數得固然是可喜可賀,懷孕過程卻也必須加倍辛苦與留心。
 
正常的婦女生理狀況下,每個月兩邊卵巢之一會排出一個卵子來受孕,倘若因為腦下垂體荷爾蒙增加,刺激卵巢同時排出多個卵子,就有可能產生「異卵」多胞胎,這也正是近年來廣泛使用刺激排卵藥物與生殖技術治療不孕婦女,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同卵」雙胞胎則係導因於單個受精卵在細胞分裂時一分為二,兩者的遺傳基因與外觀特征均一模一樣。一次懷孕的胎兒數目愈多,分娩時的平均妊娠周數愈短,統計上雙胞胎約為三十五至三十七周,三胞胎三十三周,而四胞胎更隻有二十九周,無疑地,妊娠周數愈短的早產兒,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及死亡率也就相對提高了。此外,統計顯示多胞胎妊娠發生流產、死胎、先天性異常、子宮內生長遲滯等問題也都比較多。
 
 
對於準媽媽本身而言,一次孕育的胎兒數目愈多,生理上的變化與負擔愈大,較易引起各種妊娠並發症,如:妊娠劇吐、母體貧血、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胎位不正、胎盤異常、臍帶意外、羊水過多、產後出血等,因此,多胞胎確實是一種高危險妊娠。
 
從前曾經有過生產後覺得肚子還很大,才發現裏麵還有一個娃娃的笑話。時至今日,產前超音波在懷孕初期即可清楚看到妊娠囊與胎心搏動的數目,如果是超過三個以上的胚胎,應慎重考量多胞胎妊娠與接受減胎手術之間的利弊得失。
 
減胎手術係於超音波引導下,穿刺胚胎注射致死物質,隨後幾天通常會出現些許陰道出血,目前的作法大都是留下雙胞胎,取其預後相當不錯,而且萬一日後發生一個胎死腹中時,才不致於落得一無所有。
 
早期診斷為多胞胎者屬於高危險妊娠,懷孕過程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規則且廈薌??凹觳欏?br /> 二、必要多次超音波檢查,充份了解每一個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
 
三、充足的營養補充,特別是額外攝取鐵質及鈣質。
 
四、懷孕中期以後盡量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務活動。
 
五、針對子癇前症、產前出血、早期子宮收縮等常見並發症,施以衛生教育,提醒準媽媽保持警覺。
 
六、有些醫師主張從妊娠二十八周開始,定期接受胎心音與宮縮監測,特別是三胞胎以上者,幹脆直接住院臥床觀察,俾能及早給予安胎治療。

妊娠第24:篩檢妊娠糖尿病

懷孕期間從胎盤分泌的一些荷爾蒙會使血糖升高,大多數孕婦能夠適時反應,體內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使血糖下降,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但是少數準媽媽的胰島素製造量不夠,經常處於高血糖狀態,即稱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危險性
 
妊娠糖尿病不同於從小就罹患的幼年型糖尿病,她們在懷孕前與懷孕初期檢驗血糖濃度都是正常的,因此並不會增加流產或胎兒異常的發生率,臨床上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性包括兩方麵:
 
一、影響周產期預後: 
 
由於長時間血糖偏高,胎兒生長旺盛較易導致巨嬰症,可能因此產生的周產期並發症有:產程延長、難產、產道裂傷、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高膽黃素等,而且下次懷孕再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比較高。
 
二、日後發展為糖尿病:
 
大多數妊娠糖尿病孕婦會在產後一段時間逐漸恢複正常,但是長期追蹤發現,將近一半的病患最後終將罹患成人型糖尿病,尤其是同時具有肥胖、家族史等危險因子者。
 
 
妊娠糖尿病的檢查方式
 
妊娠糖尿病篩檢雖然並未納入健保產前檢查的給付項目,醫界仍然建議準媽媽於妊娠二十四至二十八周間,接受50公克葡萄糖耐糖試驗,事前無需刻意禁食空腹,在喝了糖水一小時後抽血,血糖值超過140mg/dl以上者為陽性反應,大約占了20%。
 
這些孕婦必須安排進一步的耐糖試驗,於前一夜至少禁食空腹八小時,先抽一次血糖值後,喝下100公克葡萄糖水,三個小時內每隔一個小時再抽一次血,四個血糖值中若有兩個異常偏高,即可確定診斷為妊娠糖尿病患者,其發生率約為23%。
 
 
妊娠糖尿病的控製
 
一經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首先應安排營養師麵談,確實執行飲食控製的建議,並且定期追蹤血糖值,如果血糖值一直居高不下,則須接受注射胰島素的治療。同時也要以超音波監測胎兒的生長狀況,對於比較巨大的胎兒,倘若母體子宮頸的條件許可,到了接近預產期時即可考慮提早催生,避免因巨嬰而導致難產或其它並發症。嬰兒出生後應立即知會小兒科醫師,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

妊娠第25:早期診斷妊娠高血壓

原本血壓正常的孕婦,在懷孕中期以後,無法承受逐漸增加的循環功能負擔,產生血管痙攣的變化,合並水份與鹽份滯留,使得血壓異常升高,一般是以收縮壓高於140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即屬「妊娠高血壓」。
 
 
依據臨床表現妊娠高血壓可分為三種:
 
一、純粹妊娠高血壓:隻有血壓升高的變化。
 
二、子癇前症:高血壓合並尿蛋白或嚴重水腫,俗稱「妊娠毒血症」。
 
三、子癇症:子癇前症合並全身抽筋的大發作。
 
 
妊娠高血壓絕大多數發生於初產婦,特別是具有家族病史、多胞胎、葡萄胎、胎兒水腫、糖尿病、腎髒病等孕婦,有一些研究報告認為,高齡產婦或未成年的小媽媽較易並發妊娠高血壓,曾經罹患妊娠高血壓的經產婦,有可能會再複發,預防之道在於懷孕期間多多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
 
雖然目前的產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妊娠高血壓堪稱為已開發國家中最重要的一種妊娠並發症,若未及時加以處理,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胎兒窘迫、胎盤早期剝離、母體肝髒損害、腎衰竭、腦中風、肺水腫等,乃至於周產期孕婦及胎兒死亡的不幸事件。
 
國內妊娠高血壓病患被延誤診斷的情況相當常見,轉介到醫院時動輒收縮壓高達200以上。近年來,醫界對於妊娠高血壓的診斷傾向於降低標準,或者強調應該著重於懷孕初期與後期比較的相對性診斷方式(收縮壓上升30以上或舒張壓上升15以上者),俾能提早偵測出來。
 
為了避免發生子癇症而危及母子雙方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將子癇前症分為輕度與重度兩種,發現下列任一征象,應歸類為重度患者:
 
 
一、舒張壓高達110毫米汞柱以上
 
二、二十四小時的尿蛋白超過5公克以上
 
三、尿液量明顯減少(一天不到500cc
 
四、持續頭痛或視力模糊
 
五、右上腹部疼痛及肝功能異常
 
六、嚴重血小板不足
 
七、肺水腫
 
八、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
 
 
妊娠高血壓的病情變化有可能會相當快速,即使在懷孕後期安排比較密集的產前檢查,準媽媽仍須時刻留意,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或顯著體重增加及水腫惡化,立即就醫診治,重度患者通常要住院治療。事實上,分娩才是真正能夠終止妊娠高血壓病情持續惡化的唯一方法,因此,有時候基於考量孕婦本身的健康狀況,不得已隻好讓早產兒提早出生。 

比預產期(四十周)提早三周以上生產者即屬「早產」,其發生率約為510%,由於早產兒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經常會出現呼吸窘迫、顱內出血等並發症,早產更是導致周產期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於認識產兆(陣痛、見紅、破水)方麵的衛教,一般都是等到接近預產期時才告知孕婦,很多準媽媽並不了解早期產痛的重要性,或者根本就沒想到過會有早產的可能性,一味隻是忍耐著不適症狀,直到劇烈腹痛合並子宮頸口擴張,甚至於產生便意感而導致急產,當然就無法再把娃娃留在子宮裏麵了。
 
事實上,及早就醫接受安胎治療,正是能否有效預防早產的關鍵所在,這就有賴於準媽媽學習分辨子宮收縮的變化,並且保持高度警覺。
 
懷孕中期以後偶有子宮收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感覺到肚子突然一陣緊繃和腫脹,在例行產前檢查時,醫護人員應主動教導準媽媽,如何躺著摸肚子,以分辨子宮是一個軟軟的水球或是充了氣的籃球,一次宮縮僅維持三十秒左右即自動消失。假陣痛大都是不規則的,休息後逐漸減輕收縮的強度且拉長間隔時間,反之,一旦發覺持續反複出現每隔十分鍾就一次的規則宮縮,即使收縮強度不是很強,仍須趕緊到醫院掛急診加以評估。
 
 
有些孕婦本身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如:以前懷孕曾經早產過、多胞胎妊娠、羊水過多、前置胎盤、子宮肌瘤、子宮先天構造異常等,除了平時多休息以及保持警覺外,亦應避免經常肚子用力而增加腹壓,如: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抱小孩子、提重物等,同時要節製性生活的次數與激烈動作,性行為時最好使用保險套,減少精液中前列腺素的刺激,對於時而有陣發性宮縮的孕婦,可投以口服的安胎藥物治療。
 
倘若是未足月早期破水,除了可能會早產外,還得擔心胎兒感染、臍帶脫垂、臍帶壓迫和母體的絨毛羊膜炎等並發症,以往大多不敢抱持樂觀的態度,很多醫師幹脆順其自然地終止妊娠。目前醫學上則主張在嚴密的監測下,隻要沒有出現感染或胎兒窘迫的征象,施以抗生素及安胎藥物治療,或者加上類固醇藥物促進胎兒肺部成熟,可望有效延長妊娠天數與降低新生兒罹病率,小兒科醫師的專業照顧以及加護病房的完善設備,更是嗬護早產兒成長的最佳後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