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6 (37)
2007 (121)
2008 (121)
2009 (125)
2010 (115)
2011 (188)
2012 (73)
2013 (40)
2014 (1)
2022 (1)
特意前來問好!
我很喜歡你的貼子, 但分行不夠,看起來有些累,覺得可...
問候青青,節日快樂!
Happy New Year! Happy 1314 !
祝新年健康快樂了。
青青,祝聖誕新年快樂!萬事順心如意!
青青,聖誕節快樂,新年主恩滿滿!
問候青青!周末愉快!~~
回複 '一幀手繪書簽' 的評論 : 真愛的討論是一個永恒...
問好青青!祝新的一周愉快!~~
Nana Mouskouri
詩篇46篇1節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 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不論我遇到什麽情況,都可以找到聖經上的話安慰我心。
祝你一周愉快!
喜歡這感人的歌詞,和精彩的視頻,謝謝苗青青分享。
Have a nice week,
Rebecca
菩提樹,桑科,學名叫Ficus religiosa,屬名Ficus就是榕屬(又稱無花果屬),而種名religiosa說明了這是“信仰”樹。2000多年前,釋迦摩尼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國伽耶城南的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因此這個在印度原有“吉祥樹”之稱的畢缽羅樹,就被稱為Bodhi-druma,菩提樹,“覺智”之樹。而後阿育王的女兒帶了一根菩提樹的枝條,到了斯裏蘭卡古都的大眉伽林(Mahamegha),深深種下,到今天,那棵樹仍舊枝葉葳蕤,而中國也在南朝時,也就是1700多年前,引進了菩提樹,種在廣州。
舒伯特這首歌的德文名稱是Der Lindenbaum,中文和日文都被翻譯做《菩提樹》,於是當我到了東柏林那條有名的大街,Unter den Linden,以為夾道的應該就是菩提樹了,但是那立在道旁的,卻完全不是菩提樹,而是一種我在台灣不曾見過的樹。這究竟是什麽樹呢?它既不是菩提,為什麽被譯成《菩提樹》而被幾代人傳唱呢?
我花了好多時間搜索資料,查出來Linden可能叫做“椴樹”,但我沒見過椴樹。打聽之後,朋友說北京有我描述的這個樹,於是我搜集了Linden樹的葉片、花、果實,帶到北京去一一比對。總算確認了,是的,舒伯特《冬之旅》中的這首曲子,應該翻譯做《椴樹》。
椴樹,學名是Tiliaceae,屬椴樹科。花特別香,做出來的蜜,特別醇。椴樹密布於中國東北。歐洲的椴樹,是外來的,但是年代久遠了,椴樹成為中歐人心目中甜蜜的家鄉之樹。從前,德國人還會在孩子初生的時候,在自己花園裏植下一株椴樹,相信椴樹長好長壞就預測了孩子未來的命運。日耳曼人把椴樹看做“和平”的象征,它的守護神就是女神芙瑞雅,是生命和愛情之神。
追究到這裏,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有水井之處必有椴樹,椴樹對一個德國人而言,勾起的聯想是溫馨甜美的家園、和平靜謐的生活、溫暖的愛情和親情。因此歌詞是:
井旁邊 大門前麵
有一棵 椴樹
我曾在樹陰底下
做過甜夢無數……
舒伯特這個漂泊旅人,憂苦思念的是他村子裏的水井、椴樹,和椴樹的清香所深藏的靜謐與深情。
我被這個發現震住了。因為,“菩提樹”所蘊含的意義和聯想,很不一樣啊。菩提樹是追求超越、出世的,椴樹是眷戀紅塵、入世的。
至今我不知那翻譯的人,是因為不認得椴樹而譯錯,一錯就錯了將近一個世紀;還是因為,他其實知道,而決定以一個美學的理由故意誤譯。如果這首歌譯成《椴樹》,它或許不會被我們傳唱100年,因為“椴樹”,一種從未見過、無從想象的樹,在我們心中不能激起任何聯想。而菩提樹,卻充滿意義和遠思。
最符合椴樹的鄉土村裏意象的,對我們生長在亞熱帶的人而言,可能是榕樹,但是對黑龍江植滿椴樹的地方,這首歌或許就該叫作“椴樹”?
我想可能也有一種所謂“文化的創意誤解”這種東西。美國黑人所編的詞,一跨海到歐洲,歐洲人所接收的意義就變了質。所以低俗粗暴的可能被當作“酷”,而歐洲你認為是Kitsch的,可能被別的文化圈裏的人所擁抱。音樂的“文本”,也是一個活的東西,在不同的時空和曆史情境裏,它可以發演變。
菩 提 樹①
錢春綺譯
在城門外的井邊,
長著一棵菩提樹。
在它的綠蔭之下,
我做過美夢無數。
在它的樹皮上麵,
我刻下許多情詩,
不管憂愁和歡喜,
我總要常去那裏。
我又在今天深夜,
必須從樹邊走過,
盡管是黑暗一片,
可我仍閉緊雙目。
它的樹枝颯颯響,
好像是喚我走近:
朋友,到我這幾來,
你可以獲得安靜!
正碰到寒冷的風
迎著我的臉直吹,
吹落了我的帽子,
我頭也沒有掉回。
現在我離開那裏,
已過了好多時辰,
我依舊聽到樹聲,
那裏能獲得安靜!
①菩提樹今譯椴樹。本詩由舒伯特作曲(收入《冬之旅》),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名曲。選自《德國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