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解密之三十:性格與人生 - 用心
(2006-08-02 20:39:59)
下一個
我說過很多次,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對待我們的方式是形成性格的關鍵因素。據統計,在美國,90%的刑事罪犯在童年時曾經受過sexual and/or physical abuse。這個數字大可以類推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刑事罪犯上去。盡管童年時有過這些痛苦遭遇的人並不一定會成為罪犯,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們或她們中的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愛情或婚姻上往往更是傷痕累累,因為這種trauma是幾乎沒有辦法徹底根除的,會永遠留在我們記憶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他們長大後的悲劇事實(如,犯罪,自殺,憂鬱症,怪異行為等),卻忽視造成這些悲劇的根源。
並不是隻有童年時期受過sexual or physical abuse的人才會受影響。父母離異,家庭不和(常常吵架或冷漠),過分溺愛或過分忽視,對個別子女的偏愛等等,這一切都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產生非常重要,深遠的負麵影響。通常這些影響都是潛意識的,但是卻永遠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成為我們行為和言語真正的,無形的動力。在愛情解密之三我說過,“絕大多數人對此毫無知情,卻必須因此生活一輩子”就是這個道理。
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把人的性格分成了8個階段,從出生到19歲,一個人的性格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而每個階段的不同經曆又可能影響到另外一個階段的正常發展。0-7歲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自己本身,這也是我們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7-13歲,我們把注意力轉向到外界和他人。這個階段是決定未來我們是否能與外界或他人保持健康關係的關鍵。
我們永遠沒有辦法選擇父母如何教育和對待我們。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如何教育和對待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健健康康地長大,這不僅是身體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可惜,現實情況卻往往相反。很多人為了自己所謂的事業,玩樂或情欲忙忙碌碌,對孩子漠不關心或關心不夠,和他們之間的交流和陪伴的時間非常有限。往往似乎隻有一個成績或乖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卻常常被大人所忽視。而也有很多人對孩子則過分保護(這是典型不懂兒童心理的表現),溺愛,希望自己過去的不足可以讓下一代得到彌補。或是把自己的錯過的機會或願望強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卻未能自我成功實現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產生非常負麵的影響。
任何孩子都如同一張白紙,他或她的性格,無論在小的時候或長大,都充分展現了你的教育水平和對待他們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是你決定了他或她成為怎麽樣的一個人。換句話說,你孩子的人生主要是由你決定的。
我早說過,要就是根本不要要孩子;如果選擇要,就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或她身心健康地成長,懂得生活,而不是著力培養什麽所謂的天才。我們再不是那個養孩子隻為傳宗接代,養子防老的時代了。如果你撫養教育的方法不對,不用指望有人陪你終老的一天,因為他或她不是根本不做,就是根本無法做(karma,對嗎?)。不管是不是你選擇要孩子的,如果你有,你都有責任,有義務去陪伴和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去選擇和找到自己幸福快樂的人生之路。而這要求你必須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心力去做。而這一切,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錢,更重要的是你的心。
90%以上愛情上痛苦的根源都可以歸結到童年時父母的教育或對待方式不當。如果你有時間,去看看我們網站上的案例,相信你讀了以後,會有不同的想法。
So until next time,請將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轉給任何一個你愛的人。We can’t change what we don’t acknowledge! 然而,任何事情隻要你認識到了,改永遠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