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出現許多關於大學生跳樓自殺的消息。憂鬱症由此更引人注明,但我們中的許多人對憂鬱症的認識不足,包括某些所謂的專家。我想有必要對憂鬱症進行一些補充說明。
1 .憂鬱症和憂鬱情緒
必須指出,每個人都有憂鬱的情緒,其表現為對未來悲觀,憂慮,恐懼,對生活的激情下降等等。但這些並非所謂的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應該說嚴重影響到生活才可稱為憂鬱症。目前臨床的判斷常采用很多年前發展出來的試題,這些試題其實已存在很多的問題。目前在美國采用的腦部掃描技術,是準確判斷各種精神疾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2 .憂鬱(Depression)和憂慮(Anxiety)
這兩者有很多相同的表現,在臨床上判斷 Depressive Disorder 和 Anxiety Disorder 並不容易。有些人把兩者簡單分成,憂鬱是對生活的極度悲觀,而憂慮是對生活的恐懼和擔心。有一定道理,但必須記住的是兩者實際上有很多相同的表現。前者往往有自殺傾向,而後者則沒有。
3 .憂鬱症的起因
憂鬱症的真正起因目前仍是一個謎。總體而言,社會,心理和生理的原因是主因。
遺傳: 家族中有人有憂鬱症病史的比沒有的患病機率高很多
壓力: 錢,事業,感情,親人逝世或失蹤等等都會引發壓力,嚴重者可演變成憂鬱症患者
腦部結構變化: 這包括腦部的傳導神經被阻斷,和化學成分的變化
身體健康: 各種嚴重疾病或慢性病,如癌症和 HIV 可以導致憂鬱症。這其中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藥物所造成的,二是病本身引起的不良心理反應
性格: 聲明:絕非性格內向者才容易得憂鬱症,這是一個十分錯誤的認識!原則上隻有一種性格容易得憂鬱症,那就是自尊心低,不管其是否內向。此外完美主義者也相對容易患憂鬱症
4 .憂鬱症的種類
按程度分,有以下三種:
a. Dysthymia : 這是最輕度的憂鬱症。通過心理治療,很容易複原。我認為原則上這個可能並不能稱之為一種病,至少不容易做判斷
b. MM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最常說或所理解的憂鬱症
c. Bipolar : 有時也叫 Bipolar Disorder 。之所以稱之為 Bipolar ,是因為患者有兩極的反應,不僅表示出高度的憂鬱情緒,也會有顛狂的情緒和舉動,當然也有正常的時候。 Bipolar 無藥可醫,但持續吃藥治療可以減少發病的機會和病情進一步加重 。
5 .正確看待憂鬱症
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是一種病。很多人對癌症,心髒病等病人給與大力的同情和支持,但對於精神病人的態度則完全不同。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也是一種無知的表現。精神病人和其他如癌症病人完全一樣,沒有人想得病!因此要給與憂鬱症患者足夠的理解和支持,不要用看常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更不要強迫他們改變,這樣容易進一步刺激他們。這些都可能給他們帶來壓力,導致病情加重。
6 .治療憂鬱症
必須說明,憂鬱症無藥根治。現在的藥物隻起神經調節作用,無法徹底根除憂鬱症。心理治療可以幫助病人疏解壓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藥物和心理治療共同進行,對於病情輕和發現早的病人有非常顯著的療效。病情重的患者,必須住院治療護理。近來在美國,某些醫生采用腦部手術,將外部傳感器移植入腦部,用來刺激腦部神經或改變腦部神經的運作進而改變病人的心情。這種技術已經對患 Bipolar 的病人有非常明顯,非常快速的改變,基本上可視為根除憂鬱症的臨床方法。但是這種技術要求很高,目前仍在試驗階段,估計未來 10 年內會成為治療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
寫這些,隻是希望大家對憂鬱症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希望大家給所有憂鬱症患者更多的理解,鼓勵和支持,這才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珍惜生命最重要的保證之一。
如果你常常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缺乏生活的激情,有自殺的想法或念頭等,請速與你的醫生聯絡。這一點特別對於男人而言尤為重要,不要因為麵子的緣故,而犧牲了生命,這是非常可惜的。千萬不要自己去揣摩,自己想辦法解決,這種想法本身就有問題,特別是那些對心理學一無所知的人,這樣隻可能讓你病情進一步加重。無論男女,盡快就醫都是上上策。
好多人其實並非憂鬱症,隻是生活中遇到某些非常棘手的困難,如在事業,感情等上,這樣壓力過大而突然想不開,產生自殺的念頭。這種情況下,樹立正確理解和看待世界的觀念尤為關鍵。未來的希望完全在於你繼續選擇留在這個世界裏,沒有人知道未來。好了,大道理就不多講了,最後送給你一段話作為結束:
Some people choose suicide as a penalty for a confused and injurious life -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juries. But really, suicide is a crime unto itself. Why? Because it cuts you off not only from the healing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but also from all the good that you could d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as true payment for past inju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