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愛爾蘭電影,相當傳奇,隻花了15萬美金成本進行拍攝,幾周時間就拍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從頭到尾都沒有名字,這樣一部小成本電影,最終卻轟動了愛爾蘭甚至全世界的觀眾,甚至拿了奧斯卡獎,這部電影叫Once,中文名《曾經》,也叫《一生的唯一》,獲第80屆(2007)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電影的開始,男主人公是愛爾蘭首府都柏林街頭的一名賣唱藝人,終日穿著牛仔褲,背著一把吉他,努力地生活,就算這麽窮困潦倒,還是會被人搶劫。
故事就這樣順理成章進行了下去。
第二天,男主就過去主動過去認錯了,女主大度地表示都過去了,沒有關係,然後夜裏的時候帶著男主來自己家做客,見了自己的女兒和媽媽。
其實從屋裏的一些小細節,譬如說隻有一台電視,桌上的玩具,房子前麵聚集的那些無業青年,都能看出女主作為一個單身女人,條件不怎麽好。
在經曆了各種波折後,他們終於開始錄起了專輯,在錄音的那個深夜裏,他們出了攝影棚,在車上互訴衷腸,男主終於忍不住表了白,勸說女主和他一起去倫敦,帶上她的女兒,過幸福的生活。
男主在那天夜裏一直在家裏等著,在門口徘徊,還是沒有等到女主。離開前,男主最後一次來到女主的家門前,發現隻有她的母親和女兒在,女主去上班了,終究沒能見上最後一麵。
他最後去樂器店買下了那架鋼琴,送給了女主,然後頭也不回地上了飛機,孤身離開了這個地方,去了倫敦找他的前女友。
我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很久之前的事,裏麵有個鏡頭印象深刻,就是女主人公在便利店買了電池,拿著CD機在大街上走,一邊聽著曲子,一邊在便簽上創作著歌詞,這一幕讓我想起李宗盛,據他自述,他在創作《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時候,就是在一家麵館吃麵,然後提筆在麵巾紙上寫下了歌詞。
歌手都是感性的,創作的衝動與激情總是一樣的激烈,但際遇卻不盡相同,一個是漂洋過海地去看戀人,一個卻在不理解自己的丈夫和心靈相通的流浪歌手之間糾結。
可能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偶然之間遇到一個人,然後原本平靜的生活就在那一刻被打破了,像一塊石頭投進湖裏,水波蕩漾開來。
這個人讓你夜難成寐,總是忍不住想起,盼望著見麵,然後最後,可能是因為都還太年輕,不知道抓住機會,也可能是迫於現實的無奈,你們終究沒有進一步的發展下去,從此成了彼此的回憶,留在了記憶裏。
人生,總是喜歡開這樣或者那樣的玩笑。
但是,還能怎麽辦呢?
也隻能這樣了,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的。
對於電影,這樣懸而不決的開放式結局也許是最好的結局,給觀眾留下無盡遐想。